主编:呱妈,高级育婴师一枚,母婴从业十余年,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让你轻松带娃。

很多父母都觉得宝宝还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也很少,要等到宝宝大些才开始培养其独立性。

其实独立的性格和意识,应该是越早培养越好。2~3岁时,宝宝的独立意识增强,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是宝宝心理发展的第一个“执拗期”。

父母可正好可以因势利导,在保证宝宝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宝宝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是独立自主的好榜样

如果父母本身就处处依赖他人,经常寻求帮助,那么宝宝的独立性就很难培养起来,父母应该先从自己独立自主做起。

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环境安全了,也就不会过多限制宝宝的活动,宝宝独立自主性的发展就获得了机会和可能。

宝宝自己的事自己做

孩子分内的事情,父母不得“包干代办”父母别什么事都替孩子包办。

整理床铺、洗袜子、收拾书包等都属于孩子分内的事,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完成。

小一些的孩子可能会做不好这些事,但没关系,关键在于让他们去尝试。

让孩子亲自动手做事,满足自身需要。

任何孩子都有内在的需要,都想亲自动手来满足这种需要。

首先,父母要区分孩子的需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父母要满足孩子积极的需要,克制孩子消极的需要。

其次,当孩子在正确需要的驱动下表现出“我要做”时,父母要及时给予其鼓励和赞赏,必要时还应创造一定条件使孩子亲自动手做事,满足其自身的需要。

让宝宝做家务事

例如帮父母收拾碗筷、擦桌子,给盆栽花草浇浇水,喂食小动物等。

在家庭中,让孩子参与家务是培养其责任心的重要方式。

通过亲身实践,孩子能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他人的付出,并逐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和责任。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在3岁以后,就会对别人的劳动产生兴趣,这时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意识,明白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员,有义务为家庭做出贡献。

家长们,不要担心孩子会做得不够好,或是弄脏衣服、打破东西。正是这些小小的挫折,让孩子学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更强的责任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养宝宝的观察、思考能力

让宝宝自己思考判断、自己拿主意。父母往往喜欢听话顺从的孩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宝宝乖,听话”,而很少注意去倾听宝宝的需要、宝宝的问题,不给宝宝自己拿主意的机会。

宝宝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长大以后容易缺乏自我决择能力,优柔寡断,什么事都要听从别人的意见。

激发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引导宝宝做创造性思考,例如“如果你是小红帽,你要如何对抗大灰狼?”等问题,让宝宝将来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自己思索解决的方法。

培养宝宝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和道德观念,为孩子选择一些具有是非含义的小故事,在说故事的同时引导宝宝思考其对错,建立宝宝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初步的道德观念。

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不可对宝宝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

也不能因为宝宝一时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横加斥责。应先冷静地分析宝宝没有达到要求的原因,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呱妈养娃

千万妈妈都在看的呱妈养娃小秘诀,你都Get了吗。主编:呱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在宝宝成长路上,我们亦师亦友亦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