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他的《七律·长征》中写道,“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战役是我党长征途中一场惊心动魄而关键的战役。通过实施这场战役,我军成功越过大渡天险,在生死存亡之际抓住了一线生机。今天,我们将回顾这场战役中两场最惊心动魄和最关键的战斗: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渡河战役形势图

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两岸高山耸立,河道陡峭险峻,急流汹涌,险滩密布,宽处可达一千多米,水深约七至十米,人称“天险”。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于此遭到清军和当地土司的强大阻击,数次攻击未能突破,只能发出“大江横我前,临流易能渡”的悲叹。6月初,太平军全军覆没,石达开被俘遇难。时间拨回到1935年,这道天险也成为了红军官兵突围的重大障碍。

1935年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令薛岳、杨森等人向雅安、汉源等地推进驻扎以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妄图利用大渡河的天险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所用木船

要渡过大渡河,找到船是一个关键。早在我军到来之前,川军刘文辉部已经在此地展开布防,并收缴销毁了所有船只和渡河器材。但是敌人队伍中的一个营长为了保住私产和保命用私自留下一条船,意图在战事不利时逃回北岸。没想到这关键的一条船为红军解决了大问题。

24日晚10点,我军冒雨对敌南岸部队进行了突击。正在寻欢作乐的敌人毫无防备,瞬间被我军冲散。在一间茅草屋里,我军意外发现了这条留下来的船。刘伯承命令先遣团一营营长孙继先迅速挑选突击队准备对南岸发起突击。战士们纷纷请缨,一时间竟很难确定人选。最后我们选出16名队员,每人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和八颗手榴弹。同时我军也为这支队伍配备了六挺重机枪、数十挺轻机枪和三门迫击炮的强大后方支援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油画《强渡大渡河》

25日清晨,团长杨得志把挑选强渡人员的任务交给一营营长孙继先,最后孙继先就从二连报名的战士中选出17名勇士由二连连长熊尚林带队。上午9时,刘伯承下令开始强渡。岸上轻重机枪在江面形成密集的火力覆盖,掩护渡船前进。在激烈的枪炮声中,熊尚林带着八名突击队员登上了第一船,由当地船工帅士高等八人摆渡。在嘹亮的军号声和口号声中,劈波破浪,飞箭似地向河心驶去。九名勇士上岸后利用山崖死角为隐蔽占领了敌人设在渡口的工事,为第二船的战友们杀出一条通道。第二船的八名勇士在营长孙继先带领下,由龚万才等八名船工摆渡,顺利渡过渡去,与第一船的勇士们会合。随后孙继先指挥17勇士控制了渡口工事,立即向山上的敌人发起进攻,击溃了沿河下游40里内的敌人,直到占领美罗场右侧的野猪岗山顶。谁也不会想到,仅仅十余个人,竟然在国民党所谓“铜墙铁壁”上硬生生撕出了一个口子,并建立了一个坚固的桥头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德加·斯诺与强渡大渡河官兵合影

然而,危机并没有结束。部队突破安顺场后,刘伯承立即命令工兵连架设浮桥。但渡口水深流急,几次架桥都失败了。部队想方设法又找到了三只渡船,可都需修补。虽严密组织,加紧渡河,直到26日上午红1团才全部渡过了大渡河。此时,薛岳和杨森的部队离我军只有几天路程,如果红军不能迅速渡河,就将处于背水作战、两面受敌的险恶境地。

情况万分危急。要摆脱困境,红军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抢在国民党军“围剿”部署尚未完成之前,迅速北上,夺取位于泸定县境内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泸定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泸定桥资料图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建于1701年,没有桥墩,由十三根铁索构成,全长近一百零二米,宽两米半。两边各有两根铁索,作为桥栏,地下并排九根,覆铺桥板,作为桥面。个铁索桥悬空于距河面三十多米高的高空,西岸是雪峰高耸的贡嘎山,东岸是岩壁陡峭的二郎山,下面是浊浪滔滔、浓雾升腾的大渡河谷。水声轰鸣,铁索摇晃,人行其上,耳聋心悸。桥畔立有石碑一块,上书两行诗句:“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

在28日和29日,川军第38团两个营到达桥头,他们拆除桥板,并在桥另一侧架设工事。敌人的工事用沙袋构筑,并加强有机炮和迫击炮等火力点。敌人叫嚣着,“有种飞过来吧!你们要能飞过来,我们就缴枪啦!”我们的战士骂回去,“老子不要你的枪,要你的桥!要了桥,再缴你们的枪!”

面对当面强敌,红四团以破釜沉舟的大无畏气概发起了夺桥之战。他们准备以一个突击队为先锋,攀铁索到达对岸;一个连携带木板,随突击队布设桥面;两个连立刻过河,夺占对岸的敌桥头工事,占领泸定城。组成突击队的任务交给了第2连,共选出二十二名勇士作为突击队员,2连连长廖大珠担任突击队长。每人配备一把马刀,一支冲锋枪,十二颗手榴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油画《飞夺泸定桥》

5月29日下午,总攻开始。红四团数十名司号员一齐吹响冲锋号。霎时间火器齐鸣,杀声震天。二十二名红军突击队员,冲上悬空摇晃不止的铁索,向对岸爬去。紧跟在突击队后面的是连长王友才率领的3连,除携带武器外,每人夹着一块木板,边铺桥边冲锋。

面对我军的冲击,对面的川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我军爬出一段距离,敌人才开始开火。但是他们的机枪迅速被我军的精确射手压制住,他们的战斗意志也在我军的强大火力面前迅速崩塌。敌人纷纷开始逃离阵地,少数反应过来的敌人点燃了之前准备好的煤油,妄图用火阻止红军的前进。

面对西城门冲天的烈焰,我们的战士稍作整理,便一个个悍不畏死地冲了进去。冲在前面的廖大珠帽子着火了,眉毛烧没了,把帽子和上衣一甩,光着膀子,左手端枪,右手持刀,冲到了城门旁。守卫城门的川军还没来得及关门,就被迎面冲上来的“火人”消灭。红军突击队趁势冲入城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我军像一股洪流一样冲进了泸定城,几个连的部队迅速展开了巷战。远的用枪打,近的用刀劈,肉搏战在全城的各个角落进行着,川军部队在顷刻间土崩瓦解,泸定城在当天即告解放。

如疾风骤雨一般席卷而来又席卷而去,短短两个小时的战斗,为我军冲破天险跳出包围圈奠定了决定性胜利。夺桥小分队以3人牺牲的代价圆满完成了任务,而敌人让我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迷梦,自此也宣告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上将重回泸定桥

大渡河战役是我军长征史中最惊心动魄的一页。在此役中,我军凭借良好的部队协同、优秀的战斗素养和坚定的战斗决心,以相对小的代价,毫无疑问地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正如聂荣臻同志后来总结道,“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有敌人不能和我们相比的政治素质和以劣胜优的机动灵活的战术素养。特别是我军指战员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中国革命的伟大的牺牲精神,所以有时能绝处逢生,再展得胜之旗,重结必胜之果。”

编辑 | 王烁权 王璟瑜

审核 | 白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