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天,各大互联网大厂的一季度战绩陆续出炉。

拼多多杀疯了……

拼多多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数据显示,其营收达到了868.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调整后净利润达到了306.0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2%,利润率达到了35%。

这是继2023年拼多多业绩翻倍后的又一次登峰造极。

根据深蓝财经整理的数据,拼多多一季度确实是在无差别通杀:什么淘宝京东,什么百度携程,通通被踩在脚下。

因统计口径差异,数据存在一定误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财报显示的数据,支撑拼多多这波逆天战绩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交易服务费和广告收入。

交易服务费,按交易量收,拼多多按笔抽成;

广告收入,主要在商家投流和用户参与之间流转,活跃用户越多,入驻商家就越多;

这也就是说,拼多多已然站稳了中国电商的第一梯队的位置,拼多多的价值观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和追随。

01

01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的价值观并不是“劣质”、“假冒”、“山寨”。

确实,拼多多起家的时候平台存在相当多的质量问题,一些比较经典的山寨品牌至今还是互联网的笑料:蓝月壳、康帅博啥的……

但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现在扛起拼多多大旗的,是百亿补贴的版块。

百亿补贴基本上算是拼多多的原创模式,在确保商品质量和规格的同时,尽可能地削减中间商的差价,从而实现较高的性价比。

京东、淘宝这些原来死看不起拼多多模式的,现在也都上线了自己的“百亿补贴”类目。

拼多多的盛行,并不能完全代表“消费降级”的存在。因为在拼多多平台上,大部分商品只是价格低了,其他方面没有太明显的回退。

拼多多主要砍的是品牌溢价和二道贩子们的利润。

在信息高度透明化的今天,在商品供应极其充盈的今天,二道贩子这种物资紧缺时代的特有产物,已经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现如今,消费者群体并不是退而求其次了,而是转而寻找更具性价比的购买渠道。

02

02

深圳,现在就是香港人的拼多多。

香港物价确实高,但是工资也高,这些年工资的涨幅甚至还略超物价。整体来看,对香港市民的影响其实并不算大。

但是,还是那个道理,同样的东西,有更便宜的,谁愿意选贵的呢?

做冤大头,很骄傲咯?

前段时间,香港消委会发布了最新的超市价格调查报告,有涨有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零食类的涨幅比较大,生活物资类的很多都在降价。

涨幅最高的,是巧克力/糖果类商品,平均涨幅高达23.7%。比如金莎朱古力(30粒)装,价格直接由63.9元冲到了88.4元,按年上涨38.3%;瑞士三角朱古力由8.9元增至13元,增幅32.7%; 57克装森永提子味软糖加价20.6%,现在售价8.2元;

不得不说,香港人,吃点甜头真难啊……

饼干,500克装的价格15,4元升至18.9元,涨了3.5元。太平苏打饼干,涨了1块左右;Sunny Queen6只装鸡蛋,由35.4元增至41.3元,涨幅为16.7%。

冲调饮品和茶包,价格分别上涨8.6%和7.2%。

降价的商品,基本生活物资占了大半:米面油,速冻食品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速冻糕点跌幅最大,总平均售价下跌了3.8%!Forever原味比高直接降了5%至45.6元。

在特殊时期出现“抢购潮”的食米,总平均售价下跌了2.6%。跌得最多的是北海道七星无洗米(2公斤),下跌7.6%,由2022年的123.6元跌至去年的114.2元。金象牌顶上茉莉香米(5公斤)也跌了3.6%,由99元跌至去年的95.4元。

日化类产品也有降价,卫生纸洗漱用品啥的降幅在5~10%之间。

即使我们只看涨价的物品,涨幅看着很吓人,但是细算下来,不过三五块的加价。

假如每天都吃,就是吃成糖尿病,一年下来也就是小1000的额外支出。

香港去年工资涨了多少呢?

3月25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2023年收入及工时按年统计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去年月薪中位数增长3.5%至19,800港元。

具体来看,2023年5月至6月间,香港雇员的每月工资中位数达到19,8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9,100港元有所上升。同时,每小时工资中位数也从77.4港元增至80.1港元,增幅同样为3.5%。在各行业中,教育及公共行政业(不包括政府)的月薪中位数最高,达到31,800港元,同比增长了2.5%。金融及保险行业紧随其后,月薪中位数为31,600港元,增长率为3.6%。而电力及燃气供应、污水处理、废弃物管理及污染防治活动行业的月薪中位数则位居第三,为29,800港元,同比上涨了2.8%。(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金融界、观点网。

相当于每个月多发600~700块。

说真的,影响不算特别大。

香港人,离吃不上零嘴儿还远着呢。

但是这些,不耽误大批的香港人去深圳扫货、消费——出去玩一圈,甚至还能省点钱,情绪价值和实际获得感都能拉满,何乐而不为呢?

03

03

所有的电商平台都在竭尽所能地培养用户习惯——“有事儿没事儿,逛逛XX。”

2010年,最成功的是淘宝;

2015年,最成功的是京东;

2024年,轮到的拼多多。

现在,深圳、大湾区乃至整个内地,都在有意无意地给香港同胞们宣扬一种概念——“内地不是荒芜之地,很多东西很多体验和你们一样,甚至比你们更好。”

作为制造业大国,香港市面上超过8成的日用商品,都可以在深圳以6~7折的价格买到。

如果不拘泥于深圳,愿意深入了解货源地逻辑,甚至可以找到2~3折的平替产品。

拼多多和华强北,总有一款适合你。

上面对此的态度,是乐见其成的。

润物细无声嘛。

所以,大家也就看到了,从去年年底开始,港人北伐的频次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

两个蛇皮袋入关,刨去交通成本饮食住宿,依然血赚。

香港本地的很多旅行团,顺势而为地推出了“深圳山姆一日游”等令人啼笑皆非的“不玩纯购团”,由此可见制造业优势的红利可以有多诱人。

深圳,成为香港人的拼多多,这种趋势没什么不好。

如果硬要挑个毛病,可能就是不利于“深圳市民的心理建设”

毕竟,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都市,深圳想要的印象是高端奢华上档次。

奋斗了几十年,最后沦为了“拼多多”,想想确实挺气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