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延广列传

景延广列传

景延广(892—947年),字航川,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后晋大臣。

  • 晚节不保的托孤之臣

景延广的父亲精于箭术,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的箭术越发出众,而且天生臂力过人,能拉开硬弓。

景延广生逢乱世,投身后梁军队谋求前途,先后在两任将领手下任职,最终成为名将王彦章的部下。梁军与唐军在黄河边交战,梁军大败,景延广多处负伤,逃回后梁都城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梁灭亡后,景延广被唐军收编。

后唐明宗继位,汴州守将不服,被朝廷镇压之后,景延广受到牵连,论罪应当被处死。明宗派自己的女婿石敬瑭处理善后事宜,石敬瑭爱惜景延广的才华,同情他的遭遇,偷偷将他释放,让他做了自己的部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末帝继位后,很猜忌担任节度使的石敬瑭,石敬瑭被迫起兵谋反。景延广感激石敬瑭的知遇之恩,作战勇猛,为后晋政权的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石敬瑭称帝后,景延广被委以重任。他性格谨慎,行事有分寸,深受器重,官职节节攀升。

942年,晋高祖石敬瑭临终前,将养子石重贵托付给景延广。不久,石重贵继位,是为晋少帝。景延广之前长期在军队,从不参与政务,现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开始执掌朝政,一跃成为位高权重的大臣。为高祖发丧时,文武百官前来参加丧礼,景延广不准他们相互交谈,进入宫门时,一律步行。景延广作战勇猛,但缺乏谋略,现在仗着少帝的信任,开始变得骄纵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高祖在位时,将契丹皇帝辽太宗认作父亲,自称“儿皇帝”。高祖一死,仍有朝臣赞成继续臣服于契丹,而景延广开始显露出埋藏已久的反契丹思想,他认为当初高祖的举动是万不得已,现在国家经过几年的恢复,国力有所提升,不该再做屈辱的事,既然高祖是“儿皇帝”,那么晋少帝称孙子就行了。于是,景延广派人送给契丹一封简信,通报了晋国帝位的变动,言辞很不恭敬,此举激怒了契丹。

不久,契丹派专使乔荣来晋国了解情况,乔荣本是汉臣,后来投降了契丹。景延广对乔荣的行为十分不耻,现在见他代表契丹前来问罪,就让他转告辽太宗:“我们的先帝确实是契丹册立的,称臣合情合理。可是现在的新皇帝却是中原自己册立的,向你们称孙已经仁至义尽了,绝对没有再称臣的道理。你们不要小看中原,更不能随意侮辱我们。倘若不服气,尽管放马过来!我们晋国早就准备好了十万口宝剑,如果将来你们不幸被孙子打得落花流水,后悔也来不及了!”乔荣说:“我记性不太好,万一到了契丹忘记你说的怎么办?还请写在纸上吧!”景延广没想到,自己因此中了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荣回到契丹,添油加醋地汇报了此次遭遇,将景延广写下的文书呈给辽太宗,辽太宗非常生气,准备讨伐晋国。不久,契丹大举进犯,叫嚣道:“景延广不是召我们前来搏杀吗?如今我们来了,他还不快快出来迎战!”

不管契丹如何叫骂,景延广就是按兵不动,一些大臣便私下议论道:“当初与契丹绝交,是何等的英勇豪壮,如今契丹打来了,他的气概又变得这么羸弱了。”

晋军与契丹交战之时,传来了景延广母亲去世的消息,景延广依然处理军务,不去奔丧。此前,景延广为了巩固权力而打击异己,现在终于引起众怒。一些朝臣抓住机会,弹劾他待母不孝、诬告朝臣等罪名。

宰相桑维翰与景延广向来不和睦,也借机反对他。晋少帝担心景延广权力太大,日后不好控制,于是罢免了他的兵权,让他去洛阳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延广到地方任职后,成了霜打的茄子,整天郁郁寡欢。他担心晋国无法抗衡契丹的兵锋,自身也不能保全安危,于是终日纵情享受,借酒浇愁,不想着如何为国效忠,又不知反省,开始疯狂敛财,竟然打起了军饷的主意。他的属下劝阻道:“你曾身居高位,既有地位,又有财富。如今国库空虚,正是急于用钱的时候,万不得已才向百姓取财,你怎么忍心如此做呢?”景延广为此羞愧不已。

辽太宗听说景延广在洛阳,下令说:“不管景延广在哪里,哪怕他跑到天涯海角,都要把他抓回来。”景延广自知无处可逃,便主动投降,太宗斥责他说:“两国邦交破坏,导致兵戎相向,这一切都是因你而起!”景延广想要辩解,太宗拿出乔荣让他写下的“证据”,最终无话可说。景延广不想承受酷刑折磨,在押送契丹的途中,趁着守卫不备,自尽身亡,终年五十六岁。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九册《旧五代史》,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