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我写了IFI ZEN CAN纯耳放(千元出头)的使用感受。当时觉得它的四档增益和实际推力,对各类型耳机的动态和瞬态助力,都很正面,很积极。内心颇为欢喜。

近期电脑旁边又多了个IFI ZEN DAC 3解码耳放(1799元)。折腾了近一个月,今天聊下。不过,这次的折腾过程有点曲折。有喜有忧。下面会如实陈述。

关于它的众多参数和性能特征,可去官网或电商平台查看。

为行文方便,它会被简称为DAC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AC 3售价比ZEN CAN耳放贵700多,接近1800元。

众所周知,目前较高端的手机小尾巴(微型解码耳放)基本都在1000到2000元间,而AUNE和FIIO等国产品牌的热卖型桌面小型台式解码耳放又基本都在1000到1400元之间。所以,DAC 3要想突围,必须好于较高端的这些手机小尾巴,同时又得在音质上,好于国产热卖的千元档同类机型才可以。

和ZEN CAN耳放一样,这款DAC 3解码耳放也不大,实际对比,长度一样,只是厚度比前者小了大概1cm的样子。我特意用手拿着拍了上面这个图。整体就是椭圆+不厚+酒壶造型。

DAC 3的外观设计很讲究,比ZEN CAN更精致,不论你从什么角度看,它都挺漂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美的地方就是这里。

有趣的是上层那些斑斑点点的密集凹坑,竟营造出了一种“皮具”感。但实际你用指甲刮下,会发现是金属。这么多年,我是头次见到这种金属仿皮设计。很新鲜。

DAC 3的外壳和背面都是铝合金。

这里的按钮和孔,自左至右依次是power match、XBass+,6.35mm耳机孔、4.4mm平衡耳机孔。

关于Power match,据悉是通过调节输入灵敏度,从而调节信号强度,使电平与耳机负载相匹配。官方建议在搭配高灵敏度耳机时,关闭它。反之,接入低灵敏度耳机,建议开启。此时下方的白色指示灯也会亮起。

实际感受,这东西就很像“高增益”。但区别于某些厂商的耳放类产品,它这个“高”的很明显,是可以适配超级多的难推耳机。

而这也可能是它比1500元以下那些解码耳放稍贵的一个原因吧?

至于XBass+,其前身是XBass,也就是IFI ZEN CAN那上面的功能,这次多了个“+”,真的就是字面意思。

IFI的工程师对低频的增益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们竭力避免低频增多带来的闷堵和困扰人声这种现象。我个人非常欣赏之前的XBass,觉得已经够好了,尤其对广大科学hifi发烧友来说,是刚好,这次进一步增减力道,我觉得对重视低音的朋友而言,会有更大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AC 3附送如上三个小东西。左一是6.35转3.5的转接头,中间这个可以将DAC 3与独立耳放相连,不过,这建立在你的耳机是“真难推”的基础上。

右边那个USB数字信号线,是貌似普通,但实际决不能丢的东西。因为我有段时间,是拿着飞傲某个解码耳放的这种线,将DAC 3与电脑相连的。这导致期间各种事故,而最常出现的异常就是播着播着“歌就停”了。

后来我想起了原配线的它,于是马上更换。结果如我所愿,一切都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底面有四个脚钉,避免划伤你的桌面或是其他耳放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面接口如上。左边这个4.4口全平衡模拟输出,适合喜欢玩全平衡HIFI的,有对应接口耳放的烧友折腾。

紧邻的是VARIABLE、FIXED拨钮,翻译过来就是“可调”和“固定”。

默认是可调,但如果你想把它变成纯解码器,外接耳放/功放。那就拨到“FIXED”(固定),此时DAC 3线路输出电压为固定值,音量控制会被绕过。

中间的这个模拟输出口,连耳放或是有源音箱。

老实说,DAC 3接口很不丰富。如果你手里播放设备多,输出口的种类多,可能会觉得它没法太尽兴。不过,对于大部分手机、平板、电脑、便携HIFI播放器用户来说,这唯一的USB信号输入口,其实也够用……

只是你要想听自己的这些存在便携设备中的歌,你得给它另购一条电源线,还得有个尽量长一些的USB C To C信号线,这样,你就可以把你的前端与这个解码耳放连接了。

哎,其实,厂商主打的还是PC-FI玩家,你非要折腾其他玩法,那就稍微多加点钱或多花点心思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为了尽快说清楚这款产品的音色、素质、推力。还是和以往一样,要找参考物。

它们是:飞傲K7台式解码耳放(1399元)、山灵M5 ULTRA(3499元)便携播放器。

折腾的过程比较繁琐,有时很麻烦。咱们尽量言简意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山灵M5 ULTRA,连接索尼MDR-7506。

试听曲目:《威廉·泰尔序曲》、熊天平《你的晴天我的雨天》、KENNY G《the joy of life》,分别覆盖了交响、流行和乐器独奏。

能感到山灵M5 ULTRA更擅长表现润泽厚实的人声,也就是泛中频区的“肉质感”,并且有着比较“金字塔”型的稳健,规模感、横向声场一般,中高频力度稍显内敛,亮度也适中。适合表现比较温暖的情绪和厚实的冲击,注重音乐味。

鉴于此,它在听《威廉·泰尔序曲》这首大编制交响时,会给人一种近距离的,离舞台很近的感受,空间的立体和空阔感不会特别明显,分离度和高频泛音相对不是特别精彩,更多的是饱满、激情和耐听,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大场面,俯瞰全场的那种浩瀚。

熊天平这首歌曲,在3分多钟时,他情绪高亢,发出了稍显撕裂的薄薄的高音,但即便如此,M5 ULTRA输出到MDR-7506的音色也仍是较柔性,无明显干涩感的。要知道7506中高频偏亮,某些情况可能会显得刺激,所以我认为M5 ULTRA的解码部分会对这类监听型头戴有合理而适度的柔化修饰。

切换到DAC 3:

还是这三首音乐。能感到DAC3的三频分布略偏“中高频”,听着明亮度更明显一点,平衡性比山灵M5 ULTRA更好点。听久了,我感觉它除了极低频相对不够丰盈,其余各频段的力度和密度还是很到位的。

DAC 3的解码部分似乎更注重音色的透明和中性,而这种味道,我觉得也很适合那些不喜欢“浓妆”,更热衷“亮丽+原汁”的发烧友。

具体三首音乐下,DAC 3与MDR-7506的结合,感受如下:

《威廉·泰尔序曲》:DAC 3的横向声场相对M5 ULTRA更明显,中高音细节相对更多一点,且泛音也延展的更充分。但凡偏中高频的乐器,差不多都可以很好的舒展开来。

中音区味道稍显薄,在7506这只耳机上,“厚实度”不能很好的再现,感觉就是听着很不错,但却不是“很棒”,相对不如M5 ULTRA。

熊天平的歌曲,全程唱下来,听着都是特别透明,很有“解析”的味道,真是让7506完全展现了监听的一面。而那个3分多钟的撕裂嗓音,此时也真就是“撕裂”,听感不好,符合7506的特色,很真实,需要适应的那种。

KENNY G的萨克斯,喜欢高频的话,这个穿透力真的是绝了。但在7506之下,可能对一些人来说,不适宜开太大音量,否则这只耳机本就偏亮、略干的音色会在DAC 3之下变得刺激感明显。

综上,由MDR-7506的搭配实验,可试着总结默认状态下的DAC 3,即平衡性够高,但“丰厚度”并非其典型特征。它的解码部分擅长解析和明亮均衡的展现三频细节,尤其对高频延展有较出彩诠释。而受益于此,横向声场也会给人很不错的感受。

但光是靠解析和够大的实际听感声压,它的底盘可能会显得薄弱,所以,设计一个XBASS+按钮,就显得很有必要。

实际体验,点按该按钮,会有明显的低音饱满度提升,同时音色也有柔、暖的韵味升级,对不少低频匮乏或中频寡淡偏干的耳机来说,这个XBASS+势必会起到积极的润色作用。

索尼7506这里,XBASS+的低频量感已经接近哈曼2019的状态了。挺好听。

出于好奇,我又对比了更早前上市的IFI ZEN CAN(纯耳放)上的XBASS。注意,它这个没有“+”。

我在两者之间简单切换了几次,发现XBASS+的低频量感要比XBASS再多些,真正有充沛的感觉了,而与此同时,人声的音色仍比较纯净,但锐利感有轻微降低,听感趋向自然、柔和。

总体而言,即便开启XBASS+,DAC 3的三频平衡性和透明度也仍能保证高水平。所以,如果你的耳机真的很欠缺低音,那建议经常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飞傲7,都使用森海塞尔HD800S:

听女声,苏慧伦《不知不觉》。

之前在7506这款监听耳机下,我还觉得DAC 3有点欠缺厚度和低音,但连接HD800S后,这些疑虑被打消了不少,似乎是样样不缺。

对比飞傲K7,同一首歌,同样响度下,DAC 3的全频能量感更强,推力感知相对更胜。细节素质方面,DAC 3下的苏慧伦,人声饱满度、凝聚力、鲜活感均胜出明显。各频段的张力和色彩感,可谓夺目。

K7下的HD800S,暗了些,人声内凹了点,全频厚实度和光泽感,相对DAC 3,有较明显落差。不过它的立体感和线条的柔和感却有着相对的胜出。

总得来说,若基于对比,我觉得厚度、密度更好的DAC 3更能诠释音乐的底蕴。

但是,它似乎不会特别明显的展现“声场的纵深”,更倾向于拉进距离,用高密度和良好的亮度,让一切纤毫毕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推力感知:

不开启power match(推力匹配),DAC 3对较难推的耳机来说,在响度和厚度表现上,会不太够。此时我会不自觉的转动音量按钮,试图把响度再提高些,以此缓解这种推力缺憾。不过,若连接易推的小耳机,默认状态下的它,凭固有的音量输出,完全够用。

开启power match,此时会有明显的输出功率提升的感觉,即便接驳难推的,像HD800S(4.4插头)这种耳机,也差不多会在13点音量位置,就能令人满意,同时,音量旋钮的13到15点位置,也完全能应付各种HIRES音乐文件对大动态的需求。

我试了我手边数款头戴耳机,从挺好推的MDR-MV1,到低阻低敏、难推的水月雨平板VENUS,发现DAC 3的实际推力表现都非常好。除非你有更难推的头戴耳机,否则,我个人觉得都无需再给它外接耳放。

而对比飞傲K7(高增益),IFI ZEN DAC 3(开启Power match)的实际推力感知也是更好的那个,三频细节形态更饱满,响度潜力也更大些。

综上,IFI ZEN DAC 3身为一款“解码耳放”,不论解码和耳放,总得来说,都做得很不错,完成度也很高。真正展现了这类产品省事、省心的一面。

不过,也有意外:

搭配水月雨PARA,若开启Power match,并把音量开到13点(大音量),中低频会有明显可闻的噪声,类似振膜与电路综合作用下的某种失真。

若不开启power matcha,即便音量开满,也不会有任何噪声引入。当然,此时的响度本就偏低,即便开满,这款耳机的响度也仍是可以接受的“中等”级别。

后来,我又用水月雨VENUS(更贵的平板型号)试了下。比较奇怪,VENUS就没出现这个情况。不过,隐隐的,也会在大音量下,出现轻微的偶发性质的低频噪感。

最后,我想可能是DAC 3的power mactch功能还不够成熟,不那么适合平板耳机,于是又试着接入HIFIMAN sundara开放式版本。没想到,此时即便把音量旋钮开到15点位置,中、低频的形态也仍是自然稳定的。额……

综上,再结合PARA在飞傲K7上各种音量下的稳定表现,可知问题很可能还是出现在了DAC 3的这个Power match上,即它在面对个别平板耳机时,在大声压下的控制力和稳定性,可能还需再优化。嗯,希望有个固件啥的能修复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前前后后,我给它搭配了十余款各种结构的耳机,也就出现了PARA这一个异常。其余都过关了。然后,比较让我有惊喜感的是,MDR-MV1、JVC FW10000、MDR-CD3000这些。特别是CD3000又一次让我感叹,现如今这些头戴耳机到底是“进步”了什么?

最后,鉴于外形设计、推力表现和音色都很不错,且价格也合理,仍值得推荐。尤其是,如果你喜欢略中性、饱满、透亮风格的声音,那它会非常合适。对了,它这个机身发热不会那么猛,有时甚至听了十来分钟,表面都还是凉飕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