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普罗的独白

编辑|巴普罗的独白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克兰普顿不止一次向募兵代理人豪伊强调美国的中立法,作出相应指示要求规避法律上的风险,让豪伊谨慎行事,但事情的进展并不像克兰普顿想象的那样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理人募兵的热情并非纯粹出于爱国,他们更多是有利可图才积极参与此事。一些代理人为获取最大利益甘愿冒险,他们的活动很快暴露出英国招募的真实目的。

减少不必要纠纷

按克兰普顿的想法,为减少不必要纠纷减轻美国注意力,越少公开谈论葬兵之事越好,然而在1855年3月,一个名为麦克唐纳的人打着英国的旗号在纽约公开散发传单。

声称英国政府决定在加拿大新思科含组建外籍兵团,并列出了具体赏金的数额:每人6英镑或30美元,保证每个月丰衣足食。美国人很快注意到传单上的招募信息,开始指责这种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切的说这些信息并非弄虚作假,只是这种鲁莽的行为是未得到英国官方的批准情况私自进行的,这样的宣传极易让美国人抓住把柄。

克兰普顿被动地向克拉伦登汇报此事,同时立即向美国国务卿马西(Marcy)作出相应解释,声称英国因为战争原因兵员匮乏,在加拿大等地设立了招募志愿者的地点,但并非是为从美国募兵而设立,克兰普顿再三重申尊重美国中立法。

克兰普顿通知英国驻约领事巴克莱(Barclay)出面否认此事。美国政府起初的态度并不强硬,这使英国政府心存幻想。传单事件未引起英国足够重视,此后英国代理人在展开行动时依然粗枝大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澄清英国的募兵政策,豪伊(Howe)于4月5日在《纽约时报》刊登一篇公开声明,意指英国并非在美国募兵,但是内容在一些美国人看来却成变相招募广告,因而美国愈发注意英国的举动。

随着英国招募活动的展开,美国舆论对英国越来越不利,美国政府逐渐开始介入到其中进行调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英国官方在招募行动中难脱干系。

美国于是以招募行动违反了《1818年中立法》为由,向英国政府提出多次抗议,强烈反对英国在美国境内展开任何形式的募兵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非英国官方所为

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加之在美秘密兵开销远高于欧洲,英国于1855年6月指示克伦登让克兰普顿“明确放弃(在美的)招划”政英美法,竭力指出代理人的行动并非英国官方所为。

这次募兵活动持续了五个月,只招募到135人,远少于预期的上万人,而且这些人未能赶赴战场。这次募兵活动未减轻英国兵员匮乏的压力,反而引发英美外交上的拉锯战。

英国虽然为此向美国做出了一番解释,声称招募行动是个人行为,所招募的只是愿为英国服务的志愿者。由于英国政府不肯也不能承认在其中的责任,美国始终对英因的回复表示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英国对美国中立法的单方面解读低估了美国的反英力量。美国报纸刊登了3月15日加拿大新思科舍当地官员签署的一份公告,其中涉及佣兵佣金、服饰和兵营等募兵的细节,揭示出英国官方与募兵活动密切相关。

7月6日,马西以此为依据通过布坎南向克拉伦登提交一份抗议照会,对英国相关使馆官员卷入程度提出质疑。7月10日,英国驻辛辛那提领事因募兵之事被捕,美国地方政府对募兵代理进行逮捕并判决苏兵代理有罪。

英国政府再三否认官方与募兵活动有牵连,重申英国驻美领事等并未参与此事,但英国担心争端使得英美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加上俄国利用美英矛盾拉拢美国,一度有传言说俄国希望用阿拉斯加换取美国加入俄国对英法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自知理亏,无法做出强硬回应,只能通过收买等办法来让参与募兵的人士证明此事与英国官方无关,并设法帮助募兵代理人和领事摆脱在美国的司法纠纷。

英法间的募兵危机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当然美国人也并非一味强硬,他们并没有急于宜判那些已被捕的英国领事有罪,部分涉事的志愿者也被予以无罪释放。中美洲事件再度出现危机之时,美国选择了与英国协商解决纠纷的态度。

但美国为了平息国内舆论,又对涉嫌参与了募兵事件的英国大使和参赞严加调查不背放弃追究他们的责任。“美国在对英国募兵活动进行调查后作出结论,确信英国驻美大使克兰普顿及部分领事直接参与了募兵活动,做了与美国法律抵触之事,以此要求英国召回克兰普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该说,美国给了英国数月时间来招回使节,但英国政府竭力否认英国官方与招募活动有关联,并拒绝将克兰普顿召回。1856年5月底,美国总统皮尔斯对英国驻美大使及英国驻纽约、费城以及辛辛那提地领事下了驱逐令。

得知美国的最终决定后,英国内阁、议会中都有人提出针对美国采取相应报复措施。虽然此时对俄国战争的结束,英国可以抽出海军来对抗美国,英国国内舆论也对美国多有不满,但却并不支持与美国进行军事对抗。

早在英国议会1854年通过《境外募兵法》时,公众论就对从海外招募雇佣兵组建外籍兵团存有疑虑和不满。“英国政府斟酌再三后,并未要求美国驻英国大使达拉斯”离开英国,事实上默认了这场危机最终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美间密切关系是美国反对英国在其境内募兵的重要因素。英法向俄国宣战后,美国虽然宣布严守中立,但长期对英国的敌意及与俄国的友谊使俄美之间关系在战争期间较为亲,美国在多方面予以俄国直接、间接支持,克里米亚战争甚至进一步加强了俄美间的友好关系。

引发美国不满

英国战争期间对俄国实行经济封锁,对美国与俄国的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引发美国的不满。

在战争开始不久后,英国被迫承认美国提出的自由航行问题,即中立国船只除违禁物品外一律自由航行的权利,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与欧洲诸国开始共同商定禁止海上私掠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立国船只的自由航行权,意味着战争期间美国可以利用中立国身份,与俄国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无疑有助于俄国战时的经济运转。俄国为了拉拢美国,不失时机的放出风声,表示不反对美国在恰当时候获取夏威夷群岛。

美国在战争期间利用中立国的身份加强与俄国贸易往来,扩大在俄国的市场占有,借此机会经历了短暂的“战争繁荣”美国还在俄国的合作帮助下扩展在波斯和远东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及萨哈林页岛的商业经济。

实际上,战争期间,英国在远东地区也与俄国展开过斗争,双方曾在堪察加半岛附近有过小规模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面对美俄在远东的扩张渗透,利益攸关的英国人曾向清政府建议,建立一个英中同盟来对抗俄国的扩张,只是清王朝自身处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内乱中,显然无此远见、也无此精力来理睬这类建议。

尊兵危机与中美洲危机交叉出现,导致英美两国关系在1855-1856年如此紧张,以至于德国历史学家温弗里德·鲍姆加特稍显夸张的说,如果1856年克米亚战争仍在继续,美国很可能会与俄国并肩作战对抗英法,战争很可能会由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

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爆发。值得一提的是,在英美交恶的同时,大量英国移民仍然在不断涌向美国,寻找他们的淘金梦。英美之间经济往来并未受到大的影响,星现出“政冷经热”的鲜明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30年至1849年间,英国出口往美国的货值平均占到了英国出口总量的15.7%,而在1856年甚至接近1/5的货物出口往美国“此外,美国文化上严重依赖于英国。

这种经济文化上的密切往来虽然未能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但一定程度上却使英美之间相对保持克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未兵戎相见的重要原因从整个募兵危机来看,英国的交战状态、美国的中立使得美国在这一时期的英美关系中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外交上享有更多自由空间,握了外交上主动权,英国则处于被动地位。

在格雷敦事件中,处在道义高地一方的英国无可奈何在理亏的募兵问题上更是有苦难言,在国内也难以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即使在有情报显示美国秘密为俄国建造舰艇和武器,并有美国人在克里米亚战场为俄国人服务,英国能采取的实际行动却十分有限。

参考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