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御史流芳

编辑|御史流芳

<<——【·前言·】——>>

“夷夏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源于儒家“天下一家”“夷夏一体”的民族观

中华民族起源多元,夷夏主要是指历史上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两大文化部落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主要指居住在中原的“华族部落”和“夏族部落”建立的部落联盟群体,史称“华夏”或称“中夏”“诸夏”等;

夷主要是指上古时期围绕“中夏”生活的周边的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等四夷部族,合称为五方之民

还有一种观点是把居住在华夏族群以外不发达地区的族群都泛指为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绕上述这些民族观又有“夷夏南北说”和“夷夏东西说”等中国民族史观诸说

傅斯年考证指出,中国史“夷夏南北说”是政治分裂所致,“大体上有东西不同的两个系统。……因争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进展。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

总之,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夷夏民族合流一体”的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历史上又因两大族群在融合发展中都主张同遵“中国”道统,并由此形成了儒学士大夫“夷夏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民族融合实践主张。

<<——【·廉希宪坚定的孔孟信仰·】——>>

廉希宪青少年时即具儒士气质,《元史》称其年幼时即“举止异凡儿”。《元史》载:其家奴四人盗五马逃走被抓获,九岁的希宪向父求情,才救了这四人性命。

又载:与其母在中山住,有两奴失德骂人,少年廉希宪说:是欺负我年幼也,即把两奴送府狱杖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廉希宪稍长,拜名儒王鹗、张德辉、窦默为师。十九岁时,闻召,慌乱中将《孟子》装入怀中觐见,被世祖发现,问其旨要。廉希宪对曰:“陈王道,明义利,不忍一牛,恩充四海。”

于是被世祖习称为“廉孟子”。

廉希宪在家“事母至孝”,《元史》载其母去世,他按儒家葬礼居家丁忧守孝,情到深处痛苦呕血。丁忧未满,被世祖夺情复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其个人生活也是严格遵守儒家礼仪的。

《八德碑》还说有一个叫刘整的大官前来拜会,廉希宪却不叫坐;宋诸生衣衫褴褛前来拜会,却以礼相待。

其弟不解,于是廉希宪解释说:“刘整虽贵,曾有犯上之行。诸生斯文,我不加厚,则儒术由此衰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看来,国家重臣要能默契神会,刘整虽是高官,但曾有以下犯上的行为,所以要待以威严;士子斯文,所以要厚待,否则儒学就要衰落了

他还借用《论语》子张的话“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来总结他这种行为,并指出:“若以不贤致富贵者,则卑之可也。”从他的这些行为表现不难看出,廉希宪对儒学是由心推崇的。

<<——【·践行孔孟之道·】——>>

在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儒家文化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孔孟推崇的“尧、舜,复三代之治”思想,又在儒家文化中发挥了重大的聚合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廉希宪践行“夷夏民族命运共同体”与他推崇“尧、舜,复三代之治”的主张也是一致的。

廉希宪推崇“天下一家”的观念与其践行孔孟之道和推崇“尧、舜,复三代之治”的思想紧密相联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德翼把廉希宪与王阳明、韩琦、裴度相提并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廉希宪·神道碑》还把他提到比范仲淹更高的地位,称其“先天下忧,后天下乐,范得我心,我非范学 。”

《廉希宪·神道碑》又说:“尧舜吾君,夔契在我……格君以道,持身以义,蹈中绝利,行与天契。其生也顺,其死也安。”

这段话强调廉希宪以尧、舜比附世祖,又以夔、契为榜样鞭策自己,终身践行,至死方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对其践行三代之志评价之高。

《平章廉希宪赠谥制》说其“忧国忘家,爱民如己”,又言“耻身弗及伊周,耻君未迈尧舜”。

从这些评价可以看到,他的理想是以尧、舜、伊尹、周公为榜样践行三代之治。蒙文通说儒家“有素朴之三代,史迹也;有蔚焕之三代,理想也;以理想为行实,则轻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儒家看来三代史迹如实存在,“复三代之治、天下一家”的理想也是可以实现的。

廉希宪确信“三代理想为行实”,并想以此实现“天下一家”的愿望。

廉希宪推崇“尧、舜,复三代之治”,他不但是如是说,而且也是如是去做的。

他与元世祖的一段对话,体现了他的这种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史》载世祖欲寻方士炼丹,廉希宪直谏:以前秦皇、汉武寻丹问道,也不免一死,“尧、舜得寿,不因大丹”。

世祖因此便取消了问丹之事。

《元朝名臣事略》说元初廉希宪主政江陵,投降的宋臣皆有离去之意。于是他告诉大家:“今天下一家”,诸子皆为大元臣子,望勿生疑。于是又随才录用了二十余人,“人心感激,怀服威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话说的是廉希宪在江陵推行“天下一家”的仁政,得到拥护,不

到数月时间,江陵政化大行。

廉希宪推崇“尧、舜,复三代之治”是始终不渝的,他告诫诸子要学“皋、夔、稷、契、伊、傅、周、召”而不要“自弃”,“天下事苟无牵制,三代可复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临终还不忘戒子“读《狄梁公传》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廉希宪告诫其子,是希望把三代之治的理想和狄梁公精神当成至死不渝的家风传承。

廉希宪推崇三代之治也是想以孔孟之道推行仁政,实现“天下一家”的大同理想。

从上述可以看出,廉希宪践行孔孟之道、推崇“尧、舜,复三代之治”与践行“夷夏一家”的理想是同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代学者指出:“孟子的治理思想,是推崇以三代小共同体为本位

的历史经验。”

从这一角度看,廉希宪践行孔孟之道、推崇“尧、舜,复三代之治”的理想,是通过践行仁政,最终实现“夷夏一家”的天下大同社会理想。

<<——【·参考文献·】——>>

[1]徐志平.浙江古代诗歌史.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

[2]邓绍基.元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张如安.元代宁波文学史.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