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聚焦,旨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并作为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的关键领域。

近日,合合信息旗下启信数据发布《2024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十大重点产业趋势解读——新能源汽车篇》,基于启信招商的海量数据与专业研判模型,从景气指数、区域分布、创新能力、活跃指数、链上企业、产业风险六大维度出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全方位解读,通过预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辅助政府精准开展产业招商、辅助银行机构高效发展产业金融。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联席分会4月1日至14日数据显示,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51.6万辆,新能源汽车零售量为26万辆,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了50.39%,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油电市场已然格局逆转。

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相关产业链蓬勃发展,除整车制造这一核心环节外,关键零部件与充电设施也相继完善,形成了涵盖7个一级环节、24个二级环节的完整产业图谱,加速推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集群加速协同发展,长三角打造“4小时产业圈”

产业集群的建设有助于优化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伴随相关企业集聚度的提升,也将实现紧密的一体化布局,通过加强协同合作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

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形成了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由上海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汽车“大脑”,江苏提供动力电池,浙江提供一体化压铸机,安徽整车组装。一台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构建在4小时车程内,发挥各地区优势,促进高质量发展。

根据启信数据显示,江苏省以4个国家级+8个省级产业集群的数量遥遥领先。其中,作为“万亿俱乐部”新晋成员的常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落子布局、集链成势,逐渐覆盖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电气仪表系、灯具、汽车车身、汽车饰件等十几个领域,3000多家相关制造企业汇聚于此,形成了3000亿元产值规模,构筑常州厚实“工业家底”的“新担当”。

近三年充电站运营商增量极速增长,掘金千亿充电市场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高增长也促使补能体系不断完善,据启信数据显示,近三年充电站运营商新增数量极速增长,将近7700家。目前,充电设施已进入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以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车网互动将发挥重要作用,未来还将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促进电力与交通的紧密融合。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将带动全球废旧电池和生产废料规模的持续增长,锂电池中的锂更是具备较高回收价值。据麦肯锡报告显示,废旧电池和生产废料的总经济价值将达到130亿美元。根据动力电池平均寿命5-8年来推算,即将迎来一波“退役潮”,锂电池回收利用前景非常可观。

从规模化到普及期,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度企稳

自1992年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历经30多年的蓬勃发展,完成了从初步探索到示范运营,再到市场化发展、对外开放,直至如今规模化发展的重大转变。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存续企业数量稳步上升,尤其是近三年来新成立的企业占比接近20%,显示出该产业强大的吸引力和高景气度。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正迎来高速增长的普及阶段,启信数据显示其产业景气度企稳,近五年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准上。

产业景气度是启信数据旗下启信招商,基于强大的产业链数据能力,根据注吊销情况、投资活动、融资活动、经营活动、涉诉状况等,综合评估出的景气指数,可以客观的体现产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状况。

未来,合合信息旗下启信数据将继续以商业大数据技术洞察产业发展趋势,提供数智化指引,辅助政府精准开展产业招商,帮助银行机构高效发展产业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