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夸张地说,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也是汽车油耗技术的进化史。从缸内直喷技术到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从米勒循环技术到油电混动技术,都是为了追求更高效动力与更经济油耗的平衡。如今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插电混动技术的大行其道,其撬动市场或者说吸引消费者的最大利器,也正是超低的油耗,从而实现超低的用车成本。

如果说内燃机时代,续航五六百公里就很好了;油电混动车型可以达到1000公里左右;今年之前,包括纯电汽车,大家讨论的车辆续航的关注点仍然只是1000公里。可以说,无论何种动力形式的车型,续航能达到1000公里,就非常优秀了。

没想到,今年仅仅过了5个月,续航的讨论点一下子就跃升至2000公里。不得不说,如今的汽车行业真可谓卷到极致。就在前几天,某品牌推出的某插混新车宣称实测综合续航超过2000公里,已让业内人士高呼“不可能”。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发布第五代DM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发布第五代DM技术

5月28日,新能源龙头企业比亚迪插混技术再放超强大招:第五代DM技术发布,热效率46.06%,百公里亏电油耗2.9L,综合续航2100公里,实测续航更是超过2500公里!油耗只有燃油车的三分之一,综合续航是燃油车的3倍,插混技术再次实现跨越式进化,宣告油耗“2”时代的到来。

需要补充一点,能实现2000公里续航,甚至超过1500公里续航的,目前应该只有插混车型。这或许也是,近年来插混车型成为车市最火热赛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比亚迪副总裁杨冬生解析创新三大架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副总裁杨冬生解析创新三大架构

那么,第五代DM技术是如何实现如此惊人的2.9L油耗成绩的呢?比亚迪副总裁杨冬生现场揭秘:源于第五代DM技术采用的创新三大架构,包括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和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

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

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三大核心部件全面进化。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实现了46.06%的热效率;EHS电混系统功率密度提升70.28%,综合工况效率达92%;插混专用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9%。

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

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由前机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座舱热管理组成,协同作战,确保能耗最低。这一架构让车辆在高温环境下,能耗最高节省10%,在低温下最高节省8%,确保了节能和舒适双重体验。

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

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集成行业首个插混动力域控七合一,功率密度提升18.3%。行业首创芯片集成,实现VCU(电压控制单元)和双MCU(电机控制单元)三脑合一,芯片算力提升146%,充分提升整车的集成度和性能。

<!--link0-->(<!--link1-->丨<!--link2-->) DM-i和<!--link3-->首搭第五代DM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DM-i和首搭第五代DM技术

随着第五代DM技术的发布,比亚迪首搭该技术的两款新车——秦L DM-i和海豹06 DM-i同时上市。双车均推出5个版本,采用同价策略:指导价9.98万-13.98万元。

亏电油耗媒体实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亏电油耗媒体实测
综合续航媒体实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续航媒体实测

值得一提的是,在秦L DM-i和海豹06 DM-i上市之前,比亚迪特别组织部分媒体对其亏电油耗及综合续航进行了实测,实测路线涉及连续长上坡、车多拥堵、高温炎热等,且全程空调24℃,平时怎么开就怎么测的情况下,最终所有测试车辆亏电油耗全部低于2.5L/100km,最低油耗1.79L/100km;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全部超过2300km,最高续航2547km。第五代DM技术的神奇之处得到实证。

结语

从第四代DM的3.8L油耗,到第五代DM的2.9L油耗,整整降了近1升的油耗,插混技术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跨越式进化。第四代DM的诞生,让比亚迪真正实现了腾飞,也让插混成为全球汽车技术的主流路线;如今,第五代DM的面世,又将给比亚迪和中国插混带来怎样的飞跃,对全球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震动,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所说:“世界最先进的插混技术都在中国!全球插混已经进入中国时刻!”其言语充满了自豪感。

值得一提的还有,5月29日比亚迪A股大涨8.35%,算是投资者对第五代DM技术的积极回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