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京东集团行政服务中心宣布了对总部餐厅供餐时间和职场照明管理的优化调整。新规定包括每天早上统计员工工位人数,午休时间缩短至1小时,并强调每月有1.4万人次代打卡现象,将加强考勤管理和人员优化。刘强东在谈到工作态度时表示,长期业绩不佳且不努力的人不是他的兄弟,这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具有狼性文化的训话。同时,京东宣布将采销部门年度薪酬从16个月工资提升至20个月工资,这一系列举措引发舆论热议。

作者丨苗建研究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建信息分析发现

  • 减少对立冲突:避免将事件简单归咎于员工不勤奋,而是反思企业在人力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不足,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传达出企业与员工是合作关系,而非对立关系,共同面对问题,共同改进。用开诚布公、虚心谦逊的态度化解员工的不满情绪。
  • 示弱争取舆论同情:通过传达企业内部存在员工代打卡骗取工资等违规行为,企业在这方面是受害者的信息,适当“示弱”博取公众对企业的理解与同情,展现企业在这次事件中的无奈与被动。
  • 发布利好消息对冲负面舆情:宣布利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公众视线,缓解对此事的关注度。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存在“虚情假意”会有舆论反噬的风险。
  • 渠道管控:此次事件全程只有员工通过脉脉、小红书的文字描述,没有更进一步的相关敏感材料流出,如相关视频、音频等,事件发酵仅在脉脉上有相关话题讨论截图流出,风险管控合理。但从脉脉、小红书上爆料的相关信息上看,企业通过“查看”员工脉脉记录来减少企业内部“素材”传播,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侵犯员工隐私,触碰法律红线等问题。
  • 掌握发言主动权:在信息时代,要注意主动发声,避免因信息真空导致的谣言滋生。事件发生后,企业迅速协调相关渠道持续主动发声,通过高层内部讲话、媒体传达、辟谣等方式占领舆论阵地,主动设置议程。

01

舆情脉络及传播趋势

根据苗建信息舆情监测数据,自2024年5月22日00:002024年5月28日23:59,全网相关舆情累计扩散68,590条,舆情热度指数MJSI为61.11“严查考情”“京东内部狼性训话”“狠批躺平”等话题陆续登上微博、百度、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热搜榜单,累计上榜45次,合计在榜时长达402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5月22日,有媒体报道,近期京东零售开始严查考勤,并且调整了午休规则。新规要求每天早上9点统计上班工位人数,班车若晚点需提交证明照;午休时间缩短至1小时,自12:00至13:00,期间不得熄灯。相关话题引发舆论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5月22日,有消息称应届生吐槽京东转正12天被开除,因为在公司内网说了句什么时候被拼多多收购,被HR辞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5月24日,员工爆料京东发布八条通知,罗列了各种考核新规,其中第八条系鼓励员工对身边不投入工作的现象进行举报,引发外界关注。对此,有京东高管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八条全部系谣言,公司对此谣言已报警处理,已收到反馈,公安机关已经开始立案侦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5月25日,有媒体曝出,刘强东在高管会议上直言:“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5月25日,媒体报道,京东员工代打卡已形成产业链的问题,京东内部调查,每个月有1.4万人次找人代打卡。代打卡一次收取15元,一个人可替20个人代打卡。
  • 5月27日,京东宣布,自2024年7月1日起,通过一年半时间,京东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信息传播走势上看,事件热度持续上升,事件因京东严抓考勤开始,相关话题于5月21日开始在社交软件“脉脉”上流传。5月22日,“京东严抓考勤”话题开始在社交平台展开讨论,并于当日下午13点20分左右首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舆论关注。

此后,关于京东相关消息持续在网络上发酵,“刘强东高管会发言”“京东每月1.4万员工代打卡,代打卡形成产业链”“京东宣布采销涨薪”等话题持续受到网络关注,话题多次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

5月27日,关于“京东宣布采销涨薪”的话题受到舆论关注,舆情热度迅速攀升至最高。此后,因并未产生新的衍生话题和次生舆情,舆情传播进入消退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舆论怎么看京东“严抓考勤”事件?

(一)媒体

该事件整体媒体关注度较低,部分财经类媒体参与事件传播。大部分以报道事实内容为主,报道近期京东的运营、营收、股价以及参与报道关于“京八条”的辟谣相关内容;部分媒体认为,京东此次严抓考勤、裁员等措施反映出该公司在面临来自拼多多等新兴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压力,以及内部管理效率低下的“大企业病”困扰;从监测数据上看,少有媒体对此次事件作出尖锐评判。

证券时报:《刘强东怒了:“不是我兄弟”!》

京东近三年财报显示,其2021年至2023年员工总数从39万增长到52万,员工人均年创收金额分别约为246.94万元、232.25万元、209.76万元,两年内下降约37.18 万元。

截至5月24日美股收盘,京东股价为每股30.27美元,总市值为481.8亿美元,而在2021年京东股价最高达101美元(前复权),相比之下股价较高位跌幅达70%。

广州日报:《京东、阿里要向“大企业病”宣战》

京东与阿里相继发声直面“大企业病”的背后,反映了消费格局变动的当下,电商存量竞争的激烈以及巨头们在经营与管理上的危机感与焦虑。

在激烈的618大促到来之际,阿里、京东开启新一轮“刀刃向内”的改革,让大厂的“反思潮流”,继续牵动外界的神经,反映了电商大厂们面对拼多多等“后来者”市值狂飙、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内容电商“黑马”冲击,产生的焦虑与压力。

红星新闻:《京东每月1.4万人次代打卡,刘强东:不拼搏的人不是兄弟》

对于京东此次严格考勤制度实际上是变相裁员的说法,京东方面向红星资本局予以否认。目前京东高层在反思过去数年间在管理上出现的失误,管理模式过于松散,承认京东集团体系存在“大企业病”,甚至比“国企还国企”,管理上出现严重问题,导致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展缓慢、业绩发展不达预期,主要业务板块企业文化出现严重问题,以及股价长期低迷的局面,因此推出了更为严格的考勤制度。

北京商报:《京东调整考勤“整风”:每月1.4万人次代打卡 实习生骗走1.5万工资》

进入“6·18”时间,各家头部电商企业均在积极备战大促,员工工作效率和产出考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严格管理工作松懈问题,能有效加强公司在关键节点的业务凝聚力和竞争力,在激烈流量比拼中占据优势位置。

北京商报:《治大企业病,不能光靠刘强东反思》

对内是面向管理松散、整体组织效率低下、集团的战略失焦,对外则是面向电商造节失灵、传统大促显露疲态,老牌电商从主导者变为参与者的困境。

比喊话更重要的是认清自己,比认清自己更重要的是说一不二的改革。这个“自己”不仅是现状、处境、未来战略与发展路径,还是形势时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认清自己决定了问题所在,动手改革决定了能否“对症下药”,鉴别真兄弟与假兄弟才有实质意义。

(二)专业人士观点

胡锡进:我觉得,在企业内部,刘强东号召拼搏,整顿秩序,将午休2小时改为1小时,不再允许中午关灯睡觉,无可厚非。京东面临拼多多的激烈竞争,刘强东作为老板,他要为京东的长期繁荣负责,被拼多多的业绩碾压,他当然急得不得了,而他的主要杠杆就是动员激励员工们更拼、更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储殷教授:对刘强东真的也不用太苛刻,他实在已经做得极限了,京东已经做到它能做的了。企业首先得活下去,也希望大家对所谓的言而无信、灰头土脸的企业家,抱有更大的善意、理解和尊重。

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近年来互联网大厂开始严抓考勤,主要是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此外,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内部管理问题凸显,部分员工可能出现懒散、懈怠等现象,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有助于加强纪律约束,规范员工行为。

(三)网民观点抽样分析

从网民评论数据看,占比最多的是京东严查考勤意味着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以及预计京东可能会裁员。还有不少人批评资本家剥削员工,也有部分人表示理解。对于此次舆情,网民主要是吃瓜玩梗,强烈对立情绪很少。

1. 企业走向衰落的预兆(39.3%)

  • 一个企业突然严抓考勤,证明这个企业已经要完了。
  • 京东差不多了,跟淘宝差不多在走下坡路了。
  • 这就是一个企业走下坡路的预兆。

2. 认为京东准备裁员(20%)

  • 要裁员了。
  • 下一步就是裁员。
  • 大抓考勤是所有公司的裁员手段 。

3. 批评资本家剥削员工/辞退老员工(11.3%)

  • 终究还是资本主义,压榨和剥削劳动者最后的血汗钱。
  • 老员工工资高,裁了之后,随便签个合同工,工资又低,一样能做事,成本也节约了。
  • 裁掉的都不是兄弟。

4. 认为合理,公司有权利管理(10%)

  • 查考勤和不允许代打卡,不是很正常么。
  • 只要给N+1,哪里不是打工。
  • 怎么着,裁员犯法吗?裁员不给补偿才犯法。

5. 其他观点(19.4%)

包括质批评京东服务下降、说自己单位也如此、支持京东、大环境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企业应对动作

对于此次舆情,从监测数据上看,可以推测京东在应对这次舆论事件时采取了多重举措,包括透露企业员工通过代打卡骗取套取工资、高管通过内部讲话回应、宣布加大薪酬激励、否认网传“八条问题”谣言并报警处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动作:

1.京东员工透露,有一些实习生两个月都不来,通过代打卡,骗走了公司1.5万元的工资。另一位京东高管则强调,在京东出现了代打卡的微信群,代打卡一次收取15元,一个人甚至可以代20个人打卡,一天就能挣300多块。据京东内部统计,在京东,代打卡甚至形成了产业链,每个月有1.4万人次找别人代打卡。

2.刘强东回应京东严抓考勤:无法继续让大量员工“躺着睡大觉”,“不管是我们深入的行业,还是内部外部环境,我们永远没办法继续让大量员工躺着睡大觉。”

3.京东宣布采销人员再次涨薪,自2024年7月1日起,通过一年半时间,京东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4.京东高管回应表示“八条问题”全部系谣言,公司对此谣言已报警处理,今天下午已收到反馈,公安机关已经开始立案侦查。

5.内部小道消息:近年来,刘强东长期旅居海外,由于存在时差,在中国时间的深更半夜,业务群中常会有刘强东发的60秒的语音。“醒来看到老板在群中发语音安排业务,甚至艾特到自己,如果没有及时回复,或者对业务不能如数家珍,真的是压力山大”,内部人士讲述称,从刘强东前后发语音的时间间隔来看,从今年3月开始至今,刘强东每天的睡眠时间经常少于4小时。

舆评:

  • 关于“京东员工代打卡骗取工资”这一信息在整体数据中占比高达38%,通过舆论营造“现实中的弱者”博取舆论支持,并强调这是管理层的问题,有效减少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对立冲突情绪,从媒体报道倾向以及网民态度上看,企业采取的这一动作是有成效的。
  • 刘强东通过内部视频讲话的方式回应外界,传达企业拼搏的价值观,此视频讲话虽然被外界广泛传播并被冠以“狼性训话”“重新定义兄弟”等标签,但网民多以玩梗心态看待,并未衍生其他负面舆情。
  • 关于京东宣布“采销大幅涨薪”的信息占比17%,使用发布利好消息“对冲”负面舆论,从刘强东内部视频宣布涨薪,到采销具体的涨薪方案,热度持续上涨,有效对冲舆论对负面的关注。
  • 及时辟谣“京八条”报警处理,谣言信息得到有效遏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从监测数据上看,部分媒体透露消息表示刘强东从今年3月开始至今,刘强东每天的睡眠时间经常少于4小时。虽然想通过强调老板都这么拼搏努力,员工凭什么不努力工作这一信息,但从相关评论数据上看,收效甚微,易被外界解读为PUA。当下公众高度反感企业“歌颂苦难、奉献精神”等自我感动式宣传,如智己汽车CEO曾在新车发布会上发表自我感动式言论,被质疑歌颂苦难,甚至引发舆论反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舆情风险研判

  • 裁员可能引发的舆情矛盾:裁员可能成为下一阶段舆情发展的风险点,对此需要进行监测和风险控制。例如,注意观察脉脉、小红书等平台的企业裁员信息,同时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网站进行重点监测。为防止裁员引发的矛盾尖锐化,需要提前做好法律咨询工作,避免视频、录音等冲突性文件的流出。此外,要避免触碰法律红线,如侵犯员工隐私等问题,防止此类行为为媒体爆料提供素材。
  • 对京东618战绩的舆情关注:此前,京东618图书大促方案遭遇多家出版社集体抵制。此次京东618大促的战绩或许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如今的消费环境下,网络上可能会出现京东与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比较。
  • 报的发布和业绩增长情况:下一季度的财报发布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舆论关注,京东的股价和业绩报告将被用来评估公司的战略调整和管理改革的效果,有可能会引发媒体和公众的深入探讨和评价。在应对这些可能的舆情风险时,积极开展舆情监控,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负面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