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和日益复杂化,贷款中介服务作为连接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关键纽带,其重要性逐渐凸显。然而,这一服务模式的兴起并非毫无瑕疵,而是伴随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法律风险与纠纷。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将借助一起真实的案例作为切入点,剖析贷款中介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两大主要风险,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真实案例——借款人逾期与银行纠纷,告助贷中介公司担责

真实案例——借款人逾期与银行纠纷,告助贷中介公司担责

最近,广州市人民中级法院审理的一则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该案涉及借款人曾某军因贷款逾期未还被银行起诉,并要求追加贷款中介公司及其个人作为被告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案件简述:

曾某军贷款逾期未还等事由,被某银行广州分行告上法庭,一审法院根据双方提交证据依法作出判决,要求曾某军在判决生效后偿还某银行广州分行本金、罚息、复利、律师费等相关费用,曾某军不服广州互联网法院判决,上诉法院。

曾某军要求驳回一审判决,要求某银行广州分行承担一、二审诉讼费,以及申请追加贷款中介陈某和某公司作为本案被告或第三人参加诉讼,并要求由陈某、某公司对拖欠案涉本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曾某军理由
助贷公司陈某实为借款人,全程使用曾某军手机办理贷款,曾某军未参与借款及享受利益。因此,应追加陈某和某公司为第三人或被告,并由其承担还款责任。

②曾某军在收到某银行广州分行款项后,立即将所收款项全部转给陈某,表明了陈某才是实际借款人。

③曾某军提供证据显示陈某为实际借款人,某银行广州分行知情,某公司与银行及陈某合谋骗取贷款。

2、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查明:

贷款申请确系曾某军本人出于真实意愿主动办理。涉案贷款产品作为线上服务,曾某军全程在线上进行操作,深入了解贷款产品的相关细节,通过人脸识别等完成了身份核实,并签署了电子合同。贷款发放后,机器人客服的回访工作亦得到曾某军的积极响应,充分展示了其办理贷款的真实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真人真意愿
曾某军通过“某口袋银行”APP办理贷款,通过填写手机号、密码、手机验证码、银行卡等后进行人脸识别,确保贷款是本人真实办理,在签署合同时,银行通过视频告知曾某军贷款相关信息、并与其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曾某军签署《个人信用贷款合同》。

②贷后回访到账情况
某银行广州分行在贷款到账后,进行机器人电话回访,回了解借款人贷款情况及满意度,以及曾某军确认案涉贷款是其本人贷款、本人签字、本人还款。
③纠纷属于金融借款合同
某银行广州分行基于与曾某军之间的金融借款合同关系提起本案诉讼,曾某军与案外人之间的纠纷亦并非本案的审处范围,故曾某军申请追加贷款中介陈某、某公司作为本案当事人参加诉讼并承担责任亦缺乏依据。

3、判决结果

贷款曾某军本人真实意愿,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院判了——案例揭示贷款中介可能存在极大风险

法院判了——案例揭示贷款中介可能存在极大风险

某银行广州分行通过提交视频、录音、电子合同等相关证据胜诉,为日后类似金融借贷纠纷也提供了很好的示例作用,但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也不难看到助贷中介作用和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心里话来说,上面提到的案例里涉及的贷款中介陈某和某公司,在为曾某军成功获得银行贷款之后,却由于逾期问题而被迫卷入法庭的纷争之中,被要求协助曾某军进行还款。这实在是令人感慨万分,犹如“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无奈与困惑。尽管如此,这一案例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助贷中介可能潜藏两大风险。

风险一:贷款中介合规办理业务,存在一定潜在风险
根据曾某军的陈述,贷款事宜实际上是由贷款中介陈某及某公司代为办理,全程涉及的手机操作均由陈某协助完成。贷款金额一旦到账,随即转至陈某账户,而曾某军对此毫不知情。在整个办理流程中,人脸识别等身份验证环节同样是由陈某代为操作。至于视频审核和电话回访环节,曾某军所陈述的内容,皆是助贷公司王经理提前教授,并非其本人真实意愿的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倘若助贷公司或银行未能提供充分的电子证据,例如相关视频、录音材料或是经过签署的合同等,来证明业务办理确实是出于曾某军本人的意愿进行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助贷公司将难以证明其业务操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这不仅可能影响其在本次纠纷中的胜诉机会,还可能对其声誉和业务运营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为有效应对潜在风险,助贷公司可通过“融易录”APP办理业务,实现对贷款人身份的严格核验,并在贷款申请流程中引入智能化告知、风险预警以及自动审核机制。同时,该APP支持在线签约,确保业务办理的便捷性与高效性。为确保操作的合规性与透明度,APP对关键操作节点进行录音录像,并运用区块链、哈希值等先进技术进行数据存储,以便在必要时提供出证服务。可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各类纠纷提供有力证据,确保助贷公司的业务运作更加稳健、合规。

风险二:贷款成功放款后,客户拒绝支付中介服务费。

上述案例曾某军虽然拒绝支付服务费的情况,但从以往法院的案例来看,这种潜在的风险是存在的。例如,曾有借款人贷款681万元后拒绝支付中介服务费,或是贷款金额高达9亿元,却跳单了高达600多万元的中介服务费,这些纠纷最终都是通过法律途径得以解决。

在助贷行业中,贷款到账后拒绝支付中介服务费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应对此类问题,助贷公司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中,融易录作为一款黑科技产品,为助贷中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款黑科技产品不仅具备智能面签功能,可以极大地减少因信息不一致而产生的纠纷,而且现在还提供限时免费试用服务,让助贷中介能够更加便捷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运用这类工具,助贷行业正逐步走向更加规范、专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