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杰,男,湖北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藏文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是旷野

而非轨道

当被人问到为什么会选择参加研究生支教团时,他的回答总是这样——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

李昊杰是一个喜欢体验不同生活的人,按照世俗既定规则一步一步走的人生不是他想要的人生,他认为只有将青春热血挥洒到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想成为一名懂学生、爱学生的好老师,因此他选择了师范专业。他觉得“做发光者”很酷,如果因为他的一些鼓励为学生的一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他便觉得无所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播种希望

收获成长

初到藏文中学时,相比于激动,李昊杰更多的感受是焦虑——四个班的地理和115个人的化学合格考班的教学让他感觉压力山大。虽然地理曾是他读书时的强项,但作为理科生的他已经六年没有接触地理。

高中化学课堂是个大班,由于高考改革需要参加合格考,但是初三化学一直使用藏语教学,导致同学们的化学基础很差,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元素符号都没法对应。看着对他们而言难如登天的合格考题,他也没有十分的把握。

研支团小伙伴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立马与他分享教学经验,帮助搜索教学资源。当李昊杰觉得自己的到来没有价值时,朋友鼓励他“孩子们很缺老师,你的到来本身就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教是老师和学生的双向奔赴

完全让李昊杰焦虑消散的,还属学生们的热情。

在第一节课下课后,全班同学站起来的一句“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老师再见”是李昊杰听过最难忘的课下致谢,同时,也开启了他与孩子们“双向奔赴”的支教之旅。

“杰哥,我下周带给你糌粑吃”、“酥油茶也很好喝,我请你喝” 、“杰哥,我要给你画一副画” 、“我想当地理课代表是因为老师你很温柔,我想让你教我们” 、“老师,你真的很像我的哥哥”。学生们纯真的话语给了李昊杰无尽的温暖。

在“杰哥”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从元素符号都对应不清到全员通过化学合格考,初中化学排名同类型班级第二,八年级地理两个班级也分别位于同类型班级第一名和第二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过森林

便想开垦荒原

李昊杰感受过武汉、北京的繁华,体会过家乡宝鸡的安逸,感叹过川西的淳朴。他发现大城市的孩子可以到处旅游学习地理,而山区的孩子只能在教室里想象“平原、高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不再是政治课本的一句话,而是真正切切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在化学和地理教学中,李昊杰积极开展实践,将学习到的新式教育理念和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积极与本校指导老师联系,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将每一节课设计成优质课”,开展了“我为蛟龙号代言——金属材料”、 “鉴别真假黄金——金属的化学性质”、 “铁的单质——进击的中国铁路”、“自制冷敷袋——溶液的形成”等高品质课程,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心为钥匙

打开心锁

家访时,和学生走心的交谈是李昊杰更加深入了解孩子们内心世界的钥匙。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一位女生下课之后小心翼翼地进入他的办公室,害羞地告诉他家里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家长宁愿带着自己的儿子出去玩也不带着自己出去,家长还告诉她如果考不上高中就直接让她嫁人。

听到这些后,他首先是震惊,其次是叹息,最后他和这位学生聊了一晚上。他告诉女生:“外面的世界正如我上课告诉你们的那样,很大、很开放、很美好,不管以后怎么样,哪怕你要回来建设家乡,老师希望你都能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后来这位女生下课后经常找他聊天,向他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常送他自己画的画,还为他写了感谢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将一直拥有闯荡世界的勇气

不论年少的我们

还是暮年的我们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超级英雄

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

前赴后继去擦亮星星的普通人! ”

来源 | 四川青年志愿者

编辑 | 杨财婷

一审一校 | 王浩

二审二校 | 胡骁筠

三审三校 | 毛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