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月的苏州,在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灯光汇聚的领奖台上,一位青年学者与其他获奖者共同伫立台中,他是此次唯一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的西电学者,并在“青年科学家科技成果转化专题论坛”上作了题为《三维点云协同智能处理》的学术报告。他就是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计科院”)的副教授武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现场

(左起第七位为武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梦想的一粒种子

在硕士研究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武越偶然间参加了一场名为“学术之秋”的活动,活动现场“大咖”云集,不少当时领域内的校内外的专家来作报告,精彩的内容令他眼界大开,同时他也发现原来在人工智能领域有那么多可以去探索和研究的内容,读博的火种即刻开始在武越心中点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越作学术报告

研一结束后,因为成绩优异,武越获得了跟随公茂果老师硕博连读的机会,2016年博士毕业后的武越毅然选择留在西电,加入苗启广老师团队从事科研工作。

从当年步入西电校园的青涩少年到留校工作,马文萍、公茂果、苗启广三位老师一路的指点让武越受益匪浅。然而真正留校后,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教学、科研、社会职务的多重压力,还是让武越经历了一段不适应的时期。“一开始的一两个月真的很迷茫,但是在三位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下,逐渐适应了新的身份与角色,最终得以更好地投入科研工作”,武越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越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会员海报

从2016年刚留校时的师资博士后,到2019年获评副教授,从跟随老师参与各种学术会议、论坛,到自己初任CAAI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CCF YOCSEF西安主席(2021-2022)、CCF西安秘书长(2020-2022),武越通过自己的努力,始终保持在一名青年学者奋发成长的快车道上。

“2018年,我跟着苗启广老师做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从项目论证到具体实施,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准备资料,沟通协调,一直到2023年项目结题,我感觉成长了很多”,回忆起自己的留校后成长的点滴,武越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越在长安大学作学术报告

02

从庄生晓梦到破茧成蝶

在工作中,武越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成果,目前带有计科院研究生一年级必修课《计算智能》和本科三年级限选课《人工智能导论》、选修课《计算智能导论》,每年覆盖到全学院300余名学生。

武越目前在科研上的主攻方向是“三维视觉”领域,“传统的照片是平面的,而三维成像是立体的,例如目前智能汽车上的激光雷达就是发挥这种功能,充当自动驾驶的眼睛,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基于成像结果去做数据处理和算法优化,进而实现海量无序点云的智能感知与理解”,武越介绍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越参与研发的技术成果在智能驾驶项目中的应用

实际上,纵使严格按照摩尔定律,硬件的更新换代也有着自己的规律和节奏,而在同样硬件条件下算法逻辑的优化可以直接将识别的准确度提高,“某全球领先的传感器制造商和方案提供商的ADS进阶融合感知系统就是基于我们的三维视觉融合感知算法的应用,我们和相关企业一起开发了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

03

抬首仰望 看那云端的样子

“现在我练就了一个本领,就是去哪都带台电脑,看邮件,看材料,跟学生沟通……包括开会、坐高铁、坐飞机……这样逐渐就成了习惯,随时随地办公,一个人的时间就能更充足。”谈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时,武越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越在第七届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上发言

从与科研相遇、相知到投身科研,武越不知疲倦,乐在其中。“我觉得首先就是要关注前沿,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只做最好的成果’,像是从前做的是遥感影像处理,现在开始做三维点云处理。我的目标就是要做最好的、第一流的工作,所以我会在一开始就看最顶级的期刊和会议论文。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开始确实是挺痛苦的,但是慢慢的就会有一些收获,理解的也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把自己的成果做出来。”对于科研,武越有着自己的见解。

谈到科研方向的选择时,武越坚定地说道:“早期的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技术、工业机器人都是外国先起步,但是我国显现出后来居上之势,涌现了一大批的相关领域专家与企业,三维场景的解译提供了传统图像给不了的三维空间信息,是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发展热点,因此我选择了点云这个方向。面对AI大模型持续训练的需求和点云数据的不断扩充,我目前在主攻‘小样本弱监督’‘小样本无监督’的技术,避免了传统模式中面对上百亿个点建模、运算的资源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越作为技术负责人

参与华为“智慧园区”方案的系统化构建项目

星光不负赶路人。武越在科研路上不断探索,相关技术成果不仅在智能汽车激光雷达算法中应用,在为国内顶级大厂提供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中也有广泛应用,“以校园为例,上课和自习时教室和图书馆人多,到了用餐时间,人员又会密集地集中到食堂,对于这一‘潮汐效应’,我们会利用算法对全区域路由器进行智能调整。这套智慧园区方案目前国内很多单位都在使用,既可以根据地图对即将建成的园区设计原始方案,也可以对已建成园区的现有方案和数据进行分析、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越入选2023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2023年,武越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但在成长路上,武越始终认为自己既是老师,也是学生。相比于前辈老师们自己还是一个新人,“我会经常去请教苗启广、谢琨老师,他们在教学、科研方面都很厉害,像是他们的教案设计、与学生的互动、课后指导等都让我印象深刻,跟随老师们参与教学成果奖、科研项目申报的经历让我受益良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越在人工智能领域

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上作报告

虽然不曾与吴文俊院士相识,武越在内心深处却早已把他当做自己的榜样。“我希望能像吴院士一样,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国分忧,能真正解决国家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谈及未来,武越坚定地说道。

为了新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没有人一直年轻,但总有人正在年轻,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一批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不断涌现,他们将自己的对祖国的热忱和对科研的热爱化作无限动力,沿着先辈的足迹,继续贡献着智慧与汗水。

四月的苏州虽美,一如聚光下的荣耀,不过是武越宏大数据阵列中的一个点云,令人沉醉,却从不驻足,就像他经常自我介绍时说的那样:“你好,我是武越,武功的武,超越的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 / 王 曦

排版 / 陆靖元

编辑 / 王冠玉

责编 / 王 格

出品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