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月份,土生菌曾写过一篇关于“大鹏山”、“七娘山”名字关系探究的文章(《》),简单概括,明朝时,大鹏山指的并不是七娘山而是排牙山;康熙《新安县志》后,大鹏山指的才是现在的七娘山;民国时期,大鹏山又指的是排牙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深圳市现在不少山峰,在旧史书、旧地图以及一些老族谱上也并不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

大茅山和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宝安区中部,为西乡、福永、公明的交界岭,主要有大茅、二茅等山峰,海拔高度376米。对于本地老人来说,他们更习惯称凤凰山为大茅山,康熙《新安县志》记载为“茅山”:“茅山,在县城西北四十里,两峰峭秀”。在康熙《新安县志》之后的几本志书里,凤凰山都记载为“大茅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本《新安县志》记载的“(大)茅山”

现在凤凰山名字的源头则来源于凤凰岩。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载凤凰岩的史料是天顺《东莞旧志》,该志《山川》一节中载有“凤凰岩”:“凤凰岩,在归德场伏涌,有山峙于海滨,由腰有石岩,方广数丈,耆旧相传为凤凰岩,蔡公真身今在岩内。”康熙《新安县志》亦记载,“凤凰岩,在茅山之北,巨石嵯峨;广数丈,洞澈若堂室,相传有凤凰栖于内,故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顺《东莞旧志》记载的凤凰岩

在古人看来,凤凰岩和大茅山是两座山,因此分开来记。进入民国后,凤凰岩的“凤凰”逐覆盖了大茅山周边。1934年《宝安县地方自治进行实况》记载,当时宝安县四区有凤岭乡;1941年《广东省宝安县图》载有“凤石乡”。民国时期,凤凰山脚下也出现了凤凰墟,该墟很快发展成为该片地区一个小的商贸中心。不过,在当时,整座凤凰山依旧以大茅山为名,而最高峰则称为“凤凰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石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凤凰”名字影响扩大,最终凤凰山之名取代了大茅山。不过,大茅山之名现在依然存在,凤凰山的最高峰依然名曰“大茅山”,只是很少人提罢了。

从西乡山到铁仔山

铁仔山是西乡街道名气最大的山之一,因区域内发现了自东汉至明清的古墓群而出名,不过,该山在历史上的名气似乎不是那么大。

铁仔山在明朝时记载为“西乡山”,很明显,因山位于西乡而得名。明朝时的铁仔山对于统治者而言并不是那么美好,万历《广东通志》记载,“西二十里曰西乡山,昔多萑苻之孽,流害邻境”。萑苻,原为泽名,因湖中多有盗贼隐蔽,因而被来比喻盗匪藏聚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历《广东通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舆图》

清朝时,除了康熙年间的《广东舆图》*外,就鲜有关于铁仔山的记载,两本《新安县志》的“山川”一节都无收录该山。清末起,随着广东省开始绘制大比例尺地图,铁仔山也重新出现了。在多幅地图中,铁仔山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记载为“尖冈”,北部记载为“大山”。

*康熙《广东通志》“山川”抄万历《广东通志》,雍正《广东通志》“山川”抄《广东舆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地图中的尖冈与大山

而在西乡本地人口中,铁仔山则分别被称之为“崩山”(南部)和“朱坳山”(北部)。崩山,因铁仔山有一部分落差很大,像悬崖一样,如同山崩,故名;而朱坳山,则因该处有村子名曰朱坳村,故以村称山。不过,朱坳村得名也是因为朱坳山原来多有山猪出没,故称山猪坳,后简称朱坳(这句段有点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地图上的“朱坳(凹)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地图上的“朱凹山”

80年代,随着铁仔山古墓群的考古发现,铁仔山之名渐渐取代了崩山和朱坳山,成了该山体的统称。铁仔山之名何时出现不得而知,在铁仔山的墓葬群中有发现刻有铁仔(子)山地名的墓碑(为乾隆癸酉年(1753)的碑)。而在香港西贡蚝涌的《温氏族谱》上,亦见到“铁仔山”地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仔山古墓群中刻有铁子山地名的墓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蚝涌《温氏族谱》上的“铁仔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地图上的“铁子山”和“猪垇山”

四个名字的企龙山

企龙山是西乡一座不太起眼的小山,古代志书并无相关记载。历史上的企龙山还有三个名字,飞鹅山、猪母岭和北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猪母岭和北灶山在老地图中有记载。民国时期广东省所测绘的地图中,企龙山被记载为“猪母岭”,在一些西乡老人的记忆中,也是有猪母岭地名存在的。在日军、英军、美军的军事地图中,企龙山都是被记为“猪母岭(Chu Mou Ling)”。1997版《深圳市地图集》则记载为“猪嫲山”,北部则记载为“企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民国地图上的猪母岭

目前发现的将企龙山记载为“北灶山”的史料集中于新中国成立后。1968年图名为“唐家公社”的地图上,出现了“北灶山”之名,山北部则出现“企龙”地名。1987版《深圳地名志·自然地名篇》中载有“北灶山”。北灶山得名于北灶村,现该村已并入庄边村。随着时代发展,企龙山逐渐取代了猪母岭、北灶山,成为该山的“独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8年地图上的“北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地图上的“猪嫲山”与“企龙”

飞鹅山则是臣田仇氏族人对企龙山的称呼。飞鹅山北坡的明代仇思忠家族墓群系宝安区不可移动文物,仇氏族人每年清明都会来此进行集体祭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仇氏古墓群

黄木岗与笔架山

笔架山和黄木岗现在都十分出名,只是黄木岗地名现在用于地铁黄木岗站和曾经堵到要死黄木岗立交上。黄木岗在《新安县志》中记载为“黄木山”:“黄木山,在县东三十里,三峰峭丽如笔架,亦名笔架山。”翻阅民国时期的地图,黄木山之名已被笔架山所取代,因笔架山名字实在太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庆《新安县志》记载的“黄木山”

笔架山主峰海拔178米,与地王大厦遥遥相望,是一片有十余座小山峰的丘陵起伏地,其中三座主峰东西鼎立,形同笔架,因而得名。笔架山原与银湖山相连,修北环大道时开山建路,而使两山分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地图上的笔架山

尽管已无人称笔架山为黄木岗或黄木山,但黄木岗之名已深入深圳人的心,因为黄木岗交通枢纽以及曾经的黄木岗立交。位于市二医院旁的原黄木岗立交一度成为许多深圳市民的“噩梦”,前往二院的有车一族经常性的在此立交上堵得动弹不得。2019年,因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需要,老的黄木岗立交被拆除,改建为新的黄木岗永久桥。

为什么古志书“找不到”马峦山

马峦山是旧时归善县与新安县的界山,但在古志书上找不到“马峦山”的相关字眼,这种情况一般只有一种原因,就是马峦山并不是以现在的名字出现在古志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地图上的马峦山

马峦山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根据坪山《罗氏族谱》讲了一个推测,马峦山上长了好多兰花,每当春节时,当地村民会将兰花连根拔起煲水冲大凉吉,村里称根为头,所以兰花的根被称为兰头,又因为住在山上,骑马是身份高尚的象征,取其雅意故命名为“马兰头村”,后土地改革“马兰”便改成了“马峦”。

更为广泛的说,马峦山原为“马难山”,远道而来的客家人,行路艰辛,马峦山因其山高坡陡,道路难行,连马都很难爬上去,因“上也难,下也难”而取名“马难山”。

雍正《归善县志》记载的梅子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归善县志》记载的梅子林

从雍正《归善县志》上看,该志记载的“梅子林山”应为马峦山:“……又西为梅子林之山,又西曰三扶田之山,又折而南入东莞界曰梧桐之山……” 按照归善与新安、东莞的分界,梧桐山之东为三洲田,再东为马峦山。加之,以前马峦山上亦多梅花,因而,梅子林很大可能为现在的马峦山。

滘山在何处

众所周知,深圳河原名为滘水,根据《新安县志》记载,“滘水,在城东四十里,发源于梧桐、莆隔、龙跃头诸山,西流曰钊日河,北出曰大沙河,二支分流,至滘山合流而西,曰滘水,经横岗山,逶迤四十余里,入后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新安县志》记载的“滘水”

结合县志与实际情况,钊日河指现在的莲塘河,大沙河指现在的沙湾河,而滘山则为两河汇合处,即现在的黄贝岭菠萝山。滘山、滘水的“滘”字,是一个典型的方言用字,为岭南口语所用,意为“河道分支或会合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莲塘河和沙湾河于“滘山”合流

滘山,民国时期称“石坳”,现在则分为上下两部分,黄贝岭部分称“菠萝山”,罗芳村部分称“猫窝山”。滘山高98米,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老鼠岭相对,莲塘河从两山之间流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地图上的“石坳”

菠萝山系黄贝岭张氏墓园所在,每年重阳节前,黄贝岭村会照例举行一次隆重热闹的祭祖活动。在这一天,黄贝岭村张氏后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抬着烧猪,浩浩荡荡来到菠萝山上,由宗亲会的老人念读祭词,后人默祷叩拜。。而另外一侧的“猫窝山”,现在开辟为市政公园,在开阔处,可以远望罗湖体育馆及梧桐山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菠萝山上的黄贝岭张氏祖墓序言

莲花山的多个名字

位于深圳市中心区最北端的莲花山海拔不高,却是深圳市知名度最高的山之一。莲花山周边主要有上梅林、下梅林、岗厦、皇岗、上沙、下沙等村子,几条村子都曾经有祖墓在该处。不同村子对莲花山有不同的叫法,岗厦村人叫它花果山,上梅林人叫它莲花梁,下梅林人叫它九江垅,深圳镇到沙头一带的人叫它大和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地图上的莲花山

莲花山之名由来已久,在清末民初的《沙头梅林黄氏族谱》上,便已出现该名,而民国时期的地图则大多记载为“莲花山”。当然,在民国不少档案材料上,依然可以见到“大和岭”等地名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通讯》记载的“太(大)和岭”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特区的建设以及深圳市中心迁移至福田中心区后,莲花山之名也逐渐广为人知,而大和岭等名字则随着老一辈本地人的老去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平峦山与臣田、凤凰岗

位于宝安西乡的平峦山公园是宝安区目前规模最大的城市公园。平峦山公园总面积为219公顷,边界周长为8439米,最高峰238米。与企龙山一样,旧的志书并无该山的记载,现存记载的该山的档案资料也是近代以来的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地图上的“乘(臣)田山”

按西乡本地人的说法,此山叫平峦山的历史并不久远,许多西乡人小时候并未听过平峦山之名。根据民国时期的地图显示,平峦山当时被称作臣田山,因位于臣田村后而得名。而西乡凤凰岗村则将此座位于村后的山称呼为“后背山”。改革开放前后,平峦山则以“石坑顶”、“长龙坑”等地名出现于多种地图。在现在的一些地图上,平峦山靠近凤凰岗一侧的山体,也被叫做“凤凰岗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开放前地图上的“石坑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地图上的“平峦山”与“凤凰岗山”

由于土生菌对许多山名并不熟悉,本文所列的仅是本人所能想到几座古今异名的山名。欢迎读者在评论区补充其他案例。

加入交流群

让我们一起来谈谈深圳历史

2024-04-30

2024-03-20

2023-12-31

资料来源:

《新安县志》

《归善县志》

多种古旧地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