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努力解放事业而遭杀害,乃整个民族创痛;坚持革命立场至于殉节,是全体青年楷模。”

1942年6月,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红色中心”延安,以及由周恩来领导的南方局,在不同的地方举行了一场相同的追悼会,上面那副挽联,也是中央青委公开献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被悼念的人,是一年前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牺牲时只有26岁的何功伟和刘惠馨,他们都做了什么?为何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重视?

其中,刘惠馨被抓捕的时候,还带着自己刚出生不满1岁的女儿,在她牺牲后,孩子去了哪里?如今的生活又怎么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巾帼不让须眉

刘惠馨是江苏淮阴人,出生年月没有准确记载,根据上学年龄的分析,大概是在1914年前后,和周恩来总理也算半个老乡了。

或许真的是江南水乡气韵灵秀,从古至今,孕育出了不少的著名人物,单单在近代,除了这两位,还有绍兴的蔡元培、鲁迅、马寅初、朱自清、竺可桢等等。

他们共同打破了大家对南人委婉内敛的印象,证实了文章锦绣之地,同样有着和北方一样的磅礴胸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惠馨作为在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新青年”,她的思想进步,视野开阔,从最初就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志向。

1935年,从南京女子中学毕业后,她没有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去找一个好人家嫁出去,或者是选择诗词歌赋,音乐艺术这样的,更符合当时女性身份的职业和专业。

相反,她看到东北的沦陷,看到报刊上西方国家的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而意识到了工业和科学对国家的重要性,于是就想学习理科,为落后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底子,让刘惠馨很快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她在准备了一段时间后,成功被同样位于南京的中央大学录取,主修的则是机械工程专业。

在这样的专业班级中,刘惠馨是唯一一个女生,她需要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毕竟连有的男生学习、接受起来,都显得不是那么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刘惠馨做到了,她不仅每次的考试成绩都位于前茅,甚至在一些专业课上,还做到了极为擅长的地步,只因为她抱定着“工业救国”的信念。

强大的学习能力,让刘惠馨在专业领域有了飞速的成长,但随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她的思想再一次发生了转变。

国家不稳定,战争不结束,当权者不在意,那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毫无用武之地,甚至是成为空中楼阁,黄粱一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忧外患之下,国将不国,如果还在潜心学术,那简直就是懦弱和迂腐,刘惠馨开始想要战斗,开始向往革命队伍。

早在“一二·九”学生运动期间,她就已经接触到了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

“七七”事变后,随着全民族抗战的爆发,全国上下同仇敌忾,许多学生不愿坐视,选择离开校园,来到军队奉献自己汗水与热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惠馨和同校好友——化学工程系的马千木,一拍即合,决定放下“工业救国”的幻想,共同参加到了当地的农村服务团,进行宣传全民抗日的工作。

这位马千木在2年后,成为了刘惠馨的丈夫,并且在不久的未来,他还有一个更加响亮、耳熟能详的名字——马识途,电影《让子弹飞》,就是以他所写的《夜谭十记》改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淞沪会战失败后,日本人直指民国政府驻地南京,一时间,达官显贵们慌里慌张收拾行李,带上大量的财富逃跑。

刘惠馨和马识途,则一直坚持到日军攻破南京城前夕才撤离,转移到武汉后,他们结识了因为国共合作,正在湖北省政府内担任要职的董必武

通过董老的安排,这两位年轻人总算真真正正找到了“大部队”,两个人在根据地学习感受了大半年后,都顺利成为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识途

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将需要时刻服从命令听指挥,甚至分隔两地,再不能像曾经那样亲密,马识途被安排前往汉口等地任职,刘惠馨则承担起在建始县发展基层组织的重任。

一个在鄂北,一个在鄂西,如今看来好像近在咫尺,但在当时,却可能十天半个月也听不到对方的消息。

就这样,两个名校高材生在农村扎下了根,变得能文能武,潜伏伪装等各项地下任务,更是不在话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马识途后来的回忆,他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往往要准备好多件衣服,方便随时更换,转变自己的身份,乞丐、老师、商人,各种角色他都曾扮演过。

一年后,马识途和刘慧馨同往南方局任职,组织上为了工作方便,掩人耳目,总算同意了他们的结婚申请,有情人终成眷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年马识途

在洞房花烛夜中,两个人没有柔情满怀,没有莺莺燕燕,反而是双目对视,坚定地起誓:“我们不会离婚,除非谁做了前线上的逃兵。”

他们将自己的爱情,和大无畏的革命情怀融合在了一起,如此志趣相投的神仙眷侣,却没能感受太久的平静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捕牺牲,抛下遗孤

结婚就好像是个小小的插曲,夫妻俩一个是施巴特委的书记,一个是副书记、组织部长, 重任在肩,各自分管的工作都非常多,那怕共事后见面的次数也没有多多少。

不久后,刘惠馨有了身孕,但她的工作热情并没有因此降低半分,组建基层党组织、带领妇女学习、发动群众、领导学生和农民运动,几乎都有她的身影。

更难以想象的是,刘惠馨还作为交通员,长期在湖北和重庆之间辗转,传递重要信息和文件,有时候交通不便,她还要拖着孕肚子翻山跨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根据地的饮食并不算好,医疗条件也差,所以刘惠馨的营养很难跟的上,再加上繁重的体力消耗,使得她突然晕倒在地就不止一次发生。

同志们每次见到了,都要真心的劝说刘惠馨,希望她能够抽空休息一下,就算为了孩子,也要保重好自己啊。

但刘惠馨却总是拒绝战友们的好意,她也往往会这样解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落入虎口……我要多做点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语,却隐隐透出了一份不详的预告。

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刘惠馨的产期也越来越近了,南方局领导的想法,是打算让她安心生产,然后将孩子寄养到四川大后方之后,再返回恩施继续工作。

但让人难以预料到的是,女儿出生仅仅过去了几个月,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和丈夫商量,队伍内就出现了叛徒,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和刘惠馨母女俩,在1941年1月,不幸被国民党特务逮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当时正在进行抗日战争,但国民党内部的顽固势力,仍旧将共产党的队伍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时不时就会刻意挑起摩擦,无端进攻我军,特务们更是冷血无比,为了获取情报,无所不用其极。

当时担任湖北军统站站长的朱若愚,亲自负责审讯刘惠馨,他先是好声好气劝说,然后再拿襁褓中的孩子作为威胁,但刘惠馨却不发一言,不肯吐露出任何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渐渐地,特务们的耐心被消磨殆尽了,他们凶残的面貌也终于展现出来,各种刑具都轮番施加在了刘惠馨的身上,还不通世事的女儿,早就被监狱中肃杀的氛围吓得哇哇大哭。

刘惠馨的内心中一定非常痛苦,但她对党的信仰更加坚定,被关押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她几经生死,未曾屈服,终于,敌人嗜血的屠刀忍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11月17日,在长期审讯无果后,国民党特务将刘惠馨和何功伟残忍杀害,两人英勇就义时,都年仅26岁。

但幸运的是,在前往刑场的时候,刘惠馨趁机将女儿扔向了道旁的群众,一对儿邮差夫妻收养了她,并取名为了吴翠兰。

马识途在后来的日子中,一直在寻找女儿的下落,直到1960年,在公安的帮助下,父女才得以在分别20年后重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声:继承遗志

因为刘惠馨牺牲的时候,吴翠兰的年纪实在太小,所以她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母亲的记忆,一切的一切,都只能通过各种人的讲解却去拼凑。

懂事后,她明白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妈妈是一位伟大的人。

养父母虽然贫困穷苦,但他们善良坚韧,省吃俭用将吴翠兰带大,在吴翠兰的心中,二老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而刘惠馨则成为了吴翠兰的精神依托,让自己在遇到任何挑战的时候,都能够勇敢的去面对,去克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和吴翠兰老人

吴翠兰非常争气,在建国后考入了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更加有趣的是,吴翠兰的丈夫安毅民、何功伟烈士的儿子何继伟,何继伟的妻子,全都是同一个学校的校友。

上一辈的革命友谊,由后代在种种巧合下延续了下来,两家四位“航天人”,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