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之名,迎接未来挑战

艺31班 张乐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乐晗进行国旗下演讲

在这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齐聚在国旗下,共同感受这份庄严与神圣。作为美术学院的一员,我深感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以艺术之名,迎接未来挑战”的主题,探讨我们如何通过艺术专业的力量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人类情感的独特表达。如毕加索所说:“艺术是洗净日常生活灰尘的水。”在美术学院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自从我步入美术学院的大门,我就被教育要关注艺术与社会的联系,了解艺术如何记录和推动历史的发展。这不仅仅是通过古代或现代艺术的学习,更通过每一次的实际创作来体验。每一幅作品和每一次设计都是自我挑战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我们锤炼自己的技艺,提高审美和创造力。

而我自己作为艺术史论系的同学,不仅需要学习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和美学价值,更重要的是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我们需要培育自身深厚的历史知识、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丰富的文化素养。通过研究艺术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把握艺术发展的脉络,从而在创作中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展望205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未来的艺术家,我们需要借助艺术创新来响应这一宏伟目标。如今,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的身份,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们应当注重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正在成为艺术界的新宠。这些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还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艺术与社会现实的联系。艺术不仅仅是个人表达的方式,它还承载着社会责任。在我们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关注社会热点,反映人民生活,用艺术的形式唤起公众的情感共鸣和社会思考。通过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的期待,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艺术作品可以成为连接个人与社会、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最后,我们还需要培养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艺术发展和文化交流。当前,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艺术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我们应当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艺术成果,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同时也要将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引进中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同学们,艺术是灵魂的工程,也是情感与智慧的结晶。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迎接未来的挑战。让我们用艺术来记录时代,用艺术来表达情感,用艺术来推动社会进步。让我们携手同行,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青春和智慧!

图片 | 美术学院

文案 | 张乐晗

排版 | 王烁权

审核 | 白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