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与国之间,有一句话是经常被提及的,那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作为一国首脑的领导人之间,似乎也是不存在什么友谊的,因为他们与自己的国家是一体的,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利益。

但并不意味着双方就会针锋相对,有时也会惺惺相惜。当年尼克松访华,使得中美两国破冰,与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相谈甚欢。

两年后,他再次应邀来到中国,此时周总理刚去世没多久,他提出想要去给周总理扫墓,然而秘书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他潸然泪下。

秘书到底说了什么?

一、尼克松访华,受到优待

1972年对于中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历史性的一年,这一年尼克松乘坐专机跨越大洋来到中国,一下飞机就对前来接机的周总理伸出了手。周总理见状,赶忙也伸出手,两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代表着中美两个国家也联系在了一起。

此次尼克松访华,是经过多次试探的,由基辛格和周总理进行多次会谈之后,尼克松才放心大胆地前来。

因此此次的行程十分轻松,周总理带着尼克松坐上我国的国产红旗汽车,来到安排好的钓鱼台酒店18号总统楼,这里是国外元首到访下榻的专属酒店。

为了表示对尼克松一行人的欢迎,毛主席还让他的专属厨师做了三道菜,送到总统楼去。在当时,毛主席会见一般都安排在外宾走的前一天,但他对尼克松却破了例,在当天下午就迫不及待与尼克松会见。

但是毛主席并不是要与他谈政治大事,而是像朋友聚会一样,谈天说地。对于政治问题,毛主席笑笑说:“这不是我该谈的事,这种事你应该找他。”一边说着一边指向旁边的周总理。

听到毛主席的话,所有人都笑了起来,气氛十分融洽。

晚上的欢迎宴会上,我国还为尼克松等人准备了美国歌曲,当熟悉的歌曲通过通讯卫星传播到美国人家里的电视机上时,他们才知道尼克松此行并不是如他们所想的那样针尖对麦芒。

在宴会上,周总理还对着烟盒上的两只熊猫对尼克松说:“我想送你这个。”

尼克松很不解,“送我这个烟?”看着上面栩栩如生的熊猫,尼克松想这应该是中国本土品牌,送这个也可以理解。

但周总理接下来的话令他感到震惊的,周总理说:“不,我说的是送你两只熊猫。

“真的熊猫?”“是,真的熊猫。”得到周总理肯定回答后,尼克松欣喜若狂,高兴地和夫人炫耀:“周恩来总理说要送我两只熊猫!”

这一幕被实时转播到美国,对此美国方面也很开心,表示“周恩来的两只熊猫一下子就把美国人征服了!”原来那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熊猫外交。

对于周总理的慷慨,尼克松也懂得礼尚往来,送了我国两只麝香牛。

除了收到熊猫令尼克松感动外,我国人民还给了他一个惊喜。按照计划安排,他要去长城参观,可是前一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地上积了厚厚一层雪。看样子是没法去了,尼克松有些遗憾。

但周总理却让他放宽心,照常准备。第二天尼克松出门时,才发现道路旁边是白雪皑皑,路上却干干净净,尼克松惊叹:这简直是奇迹!

原来是周总理下令,出动一百多辆车和60多万人将钓鱼台到长城烽火台路上的积雪清扫干净了。知道这一切的尼克松才明白了,为什么中国人能够修成长城这种宏伟奇观,也理解了为什么朝鲜战场上中国志愿军能够打败联合军队。

进行了将近一周的访问后,尼克松就要返回美国了,临行前他求毛主席送他一幅墨宝。因为他早就读过毛主席的诗,经过这一次交谈,他更认识到了毛主席的学识渊博。

毛主席大手一挥,在纸上写下了十二个大字。

二、再次访华,待遇依旧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出现了改变,增加了经济的往来。但是尼克松本人在总统的位置上并没有越来越好,反而“水门事件”的爆发让他不得不主动辞职,放弃连任的机会。

1972年6月,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所在的水门大厦的保安发现,从地下车库到大门的锁被人用胶布贴住了,可能是为了防止门锁住,因此保安猜测大厦里有小偷,于是报警。

经过警方的搜索,警方抓到了5个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安装窃听器,并且拍摄了文件照片的人。

调查发现,这五个是受到了白宫幕僚的委派,而这些幕僚又将尼克松供了出来,揭露他在白宫内部都安装了录音设备,将所有的谈话都录了下来。

而委派那5个人去水门大厦安装窃听设备,就是为了获得民主党的资料,以便在竞选时能够获胜。

有了这些人的供述,尼克松不得不接受美国最高法院的审判,最终交出了录音带。

总统出现了这样的政治丑闻,那就不能再当总统了,应该要将其弹劾换下一个人,尼克松也想到了这一点。为了保全最后的尊严,在1974年的演说上,他宣布正式辞去美国总统一职,由此结束了他的总统生涯。

这一事件牵连了美国69个政府官员,48个人被定罪,但是作为罪魁祸首的尼克松却被赦免了一切刑事责任。这背后是否有什么猫腻,我们无从得知,只知道尼克松的总统生涯确实走到了尽头。

成为普通人的尼克松不用再考虑政治斗争,不过这时候他收获了两个朋友,毛主席对他表达了问候,周总理还给他寄去了茅台,这让尼克松非常感动。

终于在1976年,尼克松再次受到邀请访华,然而这一次,他却再也见不到周总理了,就在他来到中国的前一个月,周总理因病去世了。

当尼克松下飞机后,看到迎接的规格仍然和四年前一样时,他明白了这一趟来对了。毛主席此时也是重病缠身,但还是强撑着接待了他,两人还像以前一样谈天说地,仿佛没发生过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可是没有周总理的陪同他还是有些遗憾,看到邓颖超时,尼克松又想起了四年前他们一起接待他的场景。于是他对秘书说,想要去周总理墓前祭拜一下。

可是秘书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泪目了。

秘书说:“周总理没有墓地,按照他的遗嘱,他去世后遗体就火化了,他说不要占用土地了,就撒向大地吧。

听到秘书的话,尼克松顿时潸然泪下了。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他能够懂得领导人的艰辛和无奈,想到自己的作为,和周总理相比真是相形见绌。

他沉重地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不需要任何墓碑来记录了,历史会记得他这样的伟人!”

三、骨灰撒向祖国大地

由于太过操劳作息不规律,晚年的周总理被查出了膀胱癌,可是他依然坚持处理政事,即使身体实在扛不住住进了医院,他仍然让警卫员将文件送到医院给他处理,有时还要在医院病房里开会。

除了他自己不休息,他还督促医生们抓紧找出癌症的解药,对医生说:“你们可以把我的身体当做实验对象,看看能不能找出治疗的方法,要是实验成功了,那中国人就不用怕这个膀胱癌了。”

为此他经历了几十次大小手术,体重只有70斤不到,可惜还是没能找到医治的办法。

1976年1月8日,为中国操劳一生的周恩来总理逝世,终于不再被癌症折磨。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病房里只留了邓颖超一个人,他嘱咐邓颖超不要大操大办,不要土葬浪费土地,最好是把遗体火化。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为国家着想,积极带头大家实行火葬。

在向中央请示后,邓颖超对身边的警卫员说:“恩来不保留骨灰,要我找个地方把骨灰撒了,我想最好撒在有水的地方。”

听到这句话,警卫员们都要哭了,不保留遗体就算了,怎么连骨灰也不保留呢?总理就是这样,劳心劳力为国家,却不肯占国家一分。

知道总理的性格,他们也明白这是总理的愿望,于是他们找了几个地方,却始终觉得地方太小,容不下总理这样伟大的人。

最后他们请示中央,用飞机去撒,将骨灰分成三份,分别在北京城区、密云水库和海河上空将骨灰撒下,灰色的骨灰随着风飘散,将总理带向他热爱的国家和土地。

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传播到了各个国家,人们纷纷对他表示哀悼,联合国还因此为他降了七天的半旗,是联合国为我国伟人去世降半旗时间最长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