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史明君心

编辑 | 史明君心

<<·——前言——·>>

西贝柳斯是一位看似冷峻但内心却充满激情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都能够人们感受到一种胜利的喜悦之情,同时在作品中还可以让人们无限的去感受北欧美好的大自然风光,在他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中,是具有很强烈的交响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贝柳斯

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特点就是将他擅长的管弦乐作品也很好的进行了融合,使得小提琴和管弦乐之间了相得益彰,同时也能够充分的展现乐队的作用。

在他的作品中,一方面展现了北欧的民族情怀,另一方面也将自身的做却风格加以展现,在不断的锻造磨砺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小提琴作品,而他的作品也被后世的人们所喜爱。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

在西贝柳斯很小的时候就跟随他的姨妈开始学习弹钢琴,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他没有对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音乐却产生了兴趣,并且喜欢上了小提琴这种独特的演奏乐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贝柳斯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加坚定了对小提琴的喜爱,梦想成为一名音乐会中的小提琴独奏家,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没能如愿以偿。

之后他经常带着小提琴到大自然中去漫游,去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在不断的磨砺中他更加深刻的去了解小提琴及其各方面的演奏特点等,因此开始步上了他真正的音乐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贝柳斯在1903年开始进行小提琴协奏曲创作,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首次演出时,他决定由当时著名的德国小提琴家威廉·伯梅斯特进行演奏,但是由于威廉·伯梅斯特当时候有别的音乐会演出,因此不得已由音乐学院的教师维克托进行了小提琴独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其排练时间较短,因此未能够将其协奏曲的难点进行充分把握,使得其作品演奏完成后并没有被大家所记住,人们对于《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小提琴作品并没有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

西贝柳斯听到人们对作品的评论后,决定要对作品进行重新修改,之后对《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小提琴独奏曲进行了修改,之后才以现在的表演方式进行了首次演出,当时演出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好评,同时这部作品也开始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改后的作品结构上也更加的完善,能够充分的将技术和表现内容等进行了完美的体现和高度统一,在作品中他没有过分的追求奇光异彩,而是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部作品才引起了当时社会和人们的共鸣,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创作特点分析——·>>

2.1曲式特点分析

在《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中一共分为三段曲式结构,其中在第一乐章中主要是采用了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分为主题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结构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奏鸣曲式结构

在主题部,也就是呈示部中,首先从管弦乐开始,这也是西贝柳斯擅长的音乐表现方式,通过将管弦乐融合到小提琴协奏曲中,使得其作品更加的完美,更加的具有自身的创作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题部

从管弦乐开始后,引出了小提琴独奏的哀愁而宽广的主题,其旋律的调式演绎也变得更加有趣,其情绪变得激烈而富有热情,之后情绪开始回转进入一个低潮的部分,从第七十六小节开始情绪变得低落,之后采用D大调进行演奏,逐渐进入到了第二个主题部分,也就是展开部的结构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主题部分,主要是利用重复变奏的方式进行演奏,对其整个音乐材料进行了诠释,之后顺利的进入到第三个主题,就是再现部,在这个结构部分的演奏过程中,采用小提琴齐奏降B小调的方式进行演奏,之后逐渐转变成了一种长笛柔和的旋律,之后采用单簧管进行承接。

单簧管的简单衔接过后,就以G小调华丽的进行延续,在再现部的演奏过程中,利用小提琴进行主奏,然后将整个乐章的情绪和激情带到高潮,将北欧芬兰的大好河山以及山水风光进行呈现,最后用一种低调婉转的方式进行结尾的演奏和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二乐章中采用的也是三部曲式结构,属于是慢板的节奏,其中在演奏过程中采用了降B大调的演奏调式,以小提琴演奏为主奏主题,利用管弦乐进行装饰。

在刚开始的降B大调演奏结束后,逐渐在中间导入了管弦乐的演奏方式,之后利用长笛和小号进行变换演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旋律——小提琴、长笛和小号三种乐器的交互融合形式,将整个演奏风格通过一些木管乐器加以传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降B演奏

比如在这部作品中就能够将一种甜美的田园风光景色和演奏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同时和第一乐章的主题互相辉映,形成了对比。当然在第二乐章的演奏过程中,小提琴的演奏也是非常具有抒情特性的,能够很好的将一种悲壮的情绪加以演奏展现。

在第三乐章中使用的是回旋曲式结构,属于适度快板结构,其中在演奏过程中采用了D大调的演奏调式,利用定音鼓和管弦乐低音之间进行了很好的交换,之后回到小提琴的主题上,在高八度的反复演奏后,将主奏小提琴形成了一个快速的音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旋曲式

之后经过降B大调的演奏调式、降G小调的演奏调式以及D大调的演奏调式逐渐进行主题结束,采用回旋曲式的方式进行了整个第三乐章的结束。

2.2旋律特点分析

西贝柳斯在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旋律,认为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因此在他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中采用了丰富多变的旋律,有的旋律豪放张扬,有的旋律舒缓抒情,有的旋律具有很浓烈的歌唱色彩,有的旋律采用倾诉性的表达方式,总之利用不同的旋律演奏方式来表达一种不同的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旋律方向上进行观看,我们会发现不同的旋律有着不同的音乐情绪,比如在连接部的主题表达方面,采用的旋律上行到高音区,这就是为了表达一种轻飘飘的甚至要消失的情感,而旋律下行却是为了表达一种沉重、紧张的不安情绪,总之利用旋律上行或者是下行的不同演奏特点,能够将不同的情绪和演奏风格加以充分展现。

在作品中的旋律有的是呈现波浪式的,比如第一乐章的呈示部结构中,由于是开头的乐曲演奏过程,因此选用的旋律就是波浪式推进的旋律特点,整个音域非常的宽广,同时充满了哀愁的色彩和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在第三乐章的第一主题中采用的是不对称的旋律,这种旋律围绕主音结构进行上下环绕,充满了浓厚的乡土舞曲风格,同时在不同的小节中,旋律都是以主音结构进行上下变化的。

从旋律线的音程关系看来,不同的音程就是为了展现不同的内涵和韵味,在《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中,西贝柳斯就是采用这种处理方式,或者利用持续的音节来不断加强节奏,给予人一种释放情感,释放激情的情绪,或者采用材料的不断重复,能够反复的刻画主题,使得人们更加深刻的去认识和感受整个旋律,以及旋律中所要透露出来的情感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3节奏特点分析

在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中,这首小提琴作品的节奏特点是非常鲜明的,形态比较丰富,一方面体现了民歌的特点,在作品中通过融合当地的民族音乐特色和民歌中的一些节奏表现形态,能够在第一章主题中进行很好的呈现。

同时在再现部主题中利用音乐节奏采用的传统节奏形式,能够在重拍或者是次拍长音后形成一个轻拍的短音或者是细分音节奏特点,这样就能够利用前后的不同音进行对比,形成一个比较性的节奏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管弦乐队反复演奏过程中,能够将整个乐章的表达情感进行充分的展现,这种表达方式和演奏特点就是北欧民歌的主要节奏特点。

另一方面体现了对比的节奏特点,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中,按照传统的小提琴协奏曲曲式结构特点从呈示部开始,之后是连接部和展开部,最后了再现部,采用的是传统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这种曲式结构进行《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的编排,能够将不同主部主题中快慢、强弱、动静的表现形式加以对比,使得《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整个作品的节奏感更加强烈,思想表达更加浓厚。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3.1揉弦的运用

在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中,一个很重要的演奏技巧就是揉弦的运用,揉弦是指弦乐演奏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通过采用恰当的揉弦技巧能够对演奏的音乐声音和色彩进行不断丰富,同时对于整个《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的音乐内涵也能够很好的进行阐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揉弦

在揉弦处理过程中,通常会有几方面的处理方式,比如手指揉弦方式、手臂揉弦方式、手腕揉弦方式以及混合揉弦方式四种基本揉弦处理方式,这些揉弦处理方式在选择过程中,需要根据音乐作品的表达需要进行选择。

比如在第一乐章开始时,因为采用的是一个平静的引子,因此给人一种平静的大自然景色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在小提琴独奏过程中,需要对其独奏的力度进行很好的控制,既要控制其独奏的力度,同时又不能够将这种平静的画面进行打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下的音乐就好象是一只白色的天鹅在湖面上游动,这种情况下的演奏方式必须是非常轻巧的,其揉弦的处理方式和动作幅度必须要尽量的小,揉弦的频率需要尽可能的控制变慢,这样就能够使得声音达到很好的润色处理,使得整个作品变得更加具有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在揉弦处理过程中,也不会对营造的画面产生破坏。之后主题旋律经过一种比较浓郁的高音区后,就开始进入到低音区的演奏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2音准把握

小提琴的音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的问题,虽然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却是最难控制和掌握的一门技术,因此在《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过程中,需要很好的对其小提琴的音准进行把握和控制。比如在第三乐章中的一段谱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1

在这段乐曲旋律中是小提琴独奏的副部主题旋律,这段旋律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是由和弦和音程共同构成,由于音程的类别比较多,可以分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等很多种。

因此在旋律把握过程中是比较难的,从这段旋律来看,要想很好的完成这段谱例的演奏过程中,必须要对每一个音都非常熟悉,等到对每一个音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后,才可以连在一起进行演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旋律的音高要以十二平均律为基本基础条件,对于另外的和声部的音高则需要以旋律声部音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其在融合的基础上确定好各个音的音高,从而保证其演奏效果的连续性和和谐性。

3.3颤音处理

颤音是一种装饰音,主要是相邻的两个音交替出现而形成的一种演奏处理方式。颤音的演奏方式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比如在第一乐章的一段谱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2

我们发现在这句旋律中A音加上E音一共有三十多拍其中A音出现了持续颤音,其中颤音达到了23拍半,在颤音中并没有添加其他的声部进行装饰,因此这样的表达方式对于小提琴独奏过程来说增加了难度,更需要演奏人员做好手指力度的控制,在颤音的表达过程中需要对其手的状态、速度、力度等进行很好的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4运弓技巧

在运弓技巧处理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跳弓、断弓、碎弓、波弓、冲弓、抛弓等多种运弓方式,因此在小提琴协奏曲演奏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运弓方式进行演奏过程的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弓技巧

<<·——结语——·>>

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虽然采用的是协奏曲题裁,但是其作品中深刻的体现了北欧的民族音乐音调特点和风格特色,将北欧的大自然风光、民族精神等很好的进行融合,也正是因为其作品表达效果的特点,使得西贝柳斯成为了北欧芬兰民族的精神领袖,而他的作品也在后世中不断获得人们的认可,成为了世界音乐的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贝柳斯

参考文献

[1] 格拉祖诺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分析[D]. 张颖华.广西艺术学院,2021
[2]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音乐与演奏研究[D]. 贺雯.广西师范大学,2022
[3] 埃尔加的《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及其演奏研究[D]. 童立.武汉音乐学院,2007
[4] 维厄当《a小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演奏分析[D]. 齐雁飞.河南大学,2015
[5] 《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忠实性”与“创造性”研究[D]. 何冰钰.南京艺术学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