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史明君心
编辑 | 史明君心
<<·——前言——·>>
“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
面对中国军队,越军为何敢说出这样的话?他们的底气是什么?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英勇作战,即将攻入越南首都之时又为何突然撤军?
又是谁在撤军之际突然下发三道命令,令越南人痛哭流涕,直到今天也不能翻身?
<<·——嚣张的越南——·>>
20世纪70年代中叶是越南的黄金时期。那时的越南,在持续数十年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先后赶走了法国殖民者和美国侵略者。
在完成统一之后。以黎笋为代表的越南新任政府,并没有第一时间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战后重建,发展经济的道路上,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扩军备战上。
这是因为黎笋本人是一个亲苏分子,其上台以后,越南迅速一边倒的倒向苏联。而苏联为了能够扩大自己在中南半岛的影响力,开始大力支持越南的侵略扩张。
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由于当时的中苏两国因1969年的珍宝岛之战而彻底决裂,且中国在70年代呈现出对美缓和的态度,这令苏联十分不满。
因此,作为对苏联的“投名状”,越南直接将我国称作“眼前的敌人”,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反华活动。
中苏士兵对峙
这期间,在越南国内生活的华人华侨遭到了越南政府的疯狂打压。许多华侨的私人财产遭到越军的强行征收,其人身安全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此外,越南还在中越边境地区大肆挑衅。他们仗着自己打赢了美法两个大国,并且得到了苏联支撑,表现的极其嚣张。越军士兵经常使用武器射击中国的边防军人和无辜百姓。
越军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边境的安全局势。
在这一时期,越南的野心也极度膨胀。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开始妄想争夺地区霸权,进而在中南半岛上建立起一个所谓的“中南半岛联邦”。
就在这一背景下,越南在1978年悍然入侵柬埔寨。但越南并没有满足,又在柬埔寨国内靠近泰国的边境上持续越界,进行军事活动。
可以说越南的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我国西南地区周边的局势,严重威胁我国的边境安全。因此,进行一场自卫性质的边境战争已经刻不容缓。
在1978年末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上,我国中央领导经过讨论决定对越南发起一场带有惩戒性质的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过程——·>>
1979年2月17日,对越反击作战打响。
由于当时的中国需要在北方应对苏联的百万大军,因此,这次对越反击战的要求是速战速决。
所以,在战争打响以后,人民解放军兵分两路分别从广西,云南两地同时出击,进行快速的穿插,这一举措使越军措手不及,多支越军部队被我军击溃。
我军进展迅速,在2月24日即占领高平。
随后,解放军将攻击的重点放在谅山。谅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越南首都河内的门户,一旦我军能够拿下谅山,越南首都河内将门户大开。
而越军也深知这一点,对于越南来说,谅山绝对不容有失。因此,越军在这一地带集结了重兵,设置了完备的防线。
但是,在我军东线部队总指挥许世友将军的指挥下,解放军充分发挥出我军的炮兵优势,集结多个炮兵团对越军阵地进行集中轰炸,直接将谅山夷为平地。
最终,仅仅只过去一天时间,我军便夺取了越军重点设防的谅山。
由于越南首都的门户已被我军拿下,我国认为自卫反击战的目的已经达到。因此我国政府便命令部队停止进攻,进行有序的回撤,并在随后发表了撤军的声明。
在撤回国内的过程中,解放军指挥员认为认为:经此一役,越南与中国之间还会出现多次摩擦,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就必须在此时削弱越南的战争潜力。
因此,许世友将军在撤军之际颁布了影响深远的三道命令。
<<·——三道命令——·>>
首先,第一道命令是将援助物资全部带走。
这些援助物资都是中国无偿援助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国内局势并不稳定,国民生活也出现严重困难。
但是,即使如此困难,中国也并没有忘记处在战争中的越南人民,依然勒紧裤腰带,全力援助越南。当时的国内许多工厂哪怕国内的任务搁这儿不做,也要优先生产援越物资。
这些援助从武器弹药,到医疗用品,再到生活物资应有尽有。
但中国人民的大力援助换来的,却是越南满满的敌意。
因此,我们理应将这些援助物资统统带走,作为对越南的惩罚。即使带不走也要毁掉它们,绝不留给这个“白眼狼”。
第二道命令是炸毁我军控制的全部越南工厂。
工业能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基础。
在越南,由于数十年的战乱,越南国内的工业建设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发展。
其主要的工业区只能建立在靠近中国的越北地区,因为只有靠近中国边境的越北地区,可以远离主要战场,并且能够获取稳定的原材料。
因此,越北的主要工厂,对越南来说,非常重要。而我军在此时摧毁控制的越南工厂,就是在削弱越南的综合国力,打击越南的战争潜力。
第三道命令是在沿途埋设地雷,设置障碍物。
这道命令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我军的伤亡。拿破仑曾经说过“组织撤退是比进攻更加困难的事”。
当时我军在越南境内有数十万大军,撤退的过程需要各部队之间紧密的协同,只要协同出现一丝漏洞,尾随在我军后方的越军就会像毒蛇一样咬上一口。
这势必会造成我军较大的人员伤亡。
因此,为了能够减少我军的伤亡,大量布设地雷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这些地雷不仅能在战时延缓越南的追击脚步,大量遗失的地雷还会严重的影响越南未来的经济建设,制约越南的实力。
中越战争留下的地雷
可以说,这三道命令充分展现我国领导层卓越的战略眼光。这些命令削弱了越南的战争潜力。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中越战争后续——·>>
在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越两国的紧张状况并没有得到缓解。越南在外部力量的支持下贼心不死,继续在两国边境地区进行着敌对活动。
因此,我军与越军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边境对峙。
这十年的边境对峙对于越南来说是十分难熬的。他所面对的中国是一个体量上远超自己数十倍的庞然大物。
越南需要用尽全力去支撑军队的开支。越来越沉重的经济压力令越南人民苦不堪言。
对于中国来说,西南边境的对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中国可以在进行边境对峙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开放来发展经济。
两方实力的巨大差距,令越南越来越难以为继庞大的军事力量。
最终,在1986年黎笋去世之后,新上台的越南领导人立刻表现出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意愿。中越边境的烽火也才逐步平息。
黎笋去世后的越南总书记--长征
<<·——结语——·>>
“跳梁者,虽强必戮”。
越南与中国的国力差距非常大,但在苏联的鼓动下,却妄想以小博大,与中国斗法。无异于自讨苦吃。
越南通过反华来给苏联纳“投名状”,妄想在苏联的支持下实现自己的野心,却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常年的军事对峙使越南百姓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使越南错过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亚洲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侵略扩张之路并不会给寻常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帮助,想要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需要全球各国一起共建和平安稳的国际环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