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低效苹果园改造提升技术

_孟祥锋

当前,我国一些苹果园存在品种落后、树势老化、易感病害、果品品质低等问题。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日益上升。一些新建果园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使得水果品质提升、机械化程度提高,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以下从品种更换、郁闭果园改造、肥水高效利用、林下生草、覆膜保墒、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介绍低产低效苹果园的改造提升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逐步更换淘汰老品种

苹果品种的彻底更新换代,往往意味着面临周期长、投入高、见效慢的问题,很多果农承受不起。因此,老旧苹果园建议选取适宜本地栽培的优系品种,采取逐步更换的方式,保障收益不间断。首先,伐除死树、病树、弱树,重新栽植无性繁殖的矮化自根砧,嫁接主栽新品种;其次,采用大树芽接或枝接的“高接换优”技术,利用原有果树成熟根系,缩短新品种生长周期,实现早收益。一般而言,春季枝接换优当年枝条长势旺,当年秋季即可整形,收益早;夏季芽接换优技术简单,接穗随采随用,成本较低,但收益比春季枝接晚1年。

二、郁闭果园整形

因管理粗放,随树龄的增加,许多果园出现空间不够、行间交叉的现象,导致通风透光变差、光合效率变低,进而影响果树生长。根据果园树冠的郁闭状况,可从间伐、缩小树形、控旺3个方面入手。对于郁闭程度严重的苹果园,行间作业通道小于40厘米,株间交叉超过1/4的冠径,以间伐为主,可采取“隔行去行”或“隔株去株”的方法,进行一次性间伐;对于郁闭程度较为严重的,可采取间伐与缩小树形为主的疏剪相结合的措施,即根据情况选定永久株和过渡株,对永久株进行正常修剪,对过渡株进行最大程度疏剪,第2年或第3年再进行间伐;对于郁闭程度较轻的,可采取“脱裙摘帽”的疏剪措施,以缩小树形为主。同时,根据果树生长情况,采取环剥环割、化学控旺等方式控制旺长,达到通风透光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施肥科学

科学合理补充养分,既能让果树长得好,还能提升土壤肥力、降低种植成本。科学合理施肥需要考虑肥料种类、施用量和施用时间。肥料选择应遵循“少施或不施化肥、增施有机肥”的原则,有机肥包括充分发酵腐熟的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此外,还可补充EM生物菌肥,对缓解树势弱化、提高果树抗逆性和抗病性有较好效果。有机肥施用量一般按果肥比1∶(1.5~2),如红富士每亩产量3000千克,需在秋冬季施用农家肥4500千克作为基肥,商品有机肥按照说明使用;作为基肥的补充,对于10年以上树龄的果园,每次每株施追肥250~500克,每年追肥2~3次。

四、果园生草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是果园提质增效的一个关键方法。果园生草栽培不仅可以培肥土壤等,还能改善果园微环境,提高果实着色率、含糖量。果园生草分为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其中人工生草的关键在于草种选择。草种可选择白三叶、紫花苜蓿、毛叶苕子等豆科草种,以及黑麦草、鼠茅草等禾本科草种。草种播种时间,一般春播为4月初至5月中旬,秋播为8月中旬至9月底;播种深度,一般条播为15厘米左右,撒播为1厘米左右;播种量,一般条播为每亩0.5~0.75千克,撒播为每亩1~1.5千克。经测算,草坪形成后可以达到以草治草的目的,结合太阳能杀虫灯、驱鸟器等物理防治技术,每亩可减少用工、肥料、农药等约700元。

五、覆膜保墒促着色

果园铺设反光膜,不仅可以提高肥水的利用率、提高地温、减少鸟害,还可改善果树光照条件,尤其是树冠下部及内膛,使果实充分着色,达到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铺膜时间选择在秋季,一般套袋果园在去袋3天后进行,未套袋果园在采收前1个月进行。铺膜前应先清理树冠下的枝叶、碎石等杂物,并适当摘叶,顺行间方向铺在树干两侧,两侧距离树干各约50厘米。反光膜铺设完成后,应以树干为中心,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垄形,可防止雨后积水和有利于提高反光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病虫害绿色防控

果园植保防护应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保证果品安全。常见的病虫害绿色防控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冬季清园,及时清除病枝、虫害枝果等并集中烧毁;刮治树皮,在秋季刮除果树枝干上的病斑树皮并烧毁,注意及时涂药;在秋冬季土壤结冻前和早春各进行1次涂白;深翻土壤,使在深层土壤中生存和越冬的病虫害暴露于地表;果园生草,提高果园生物的丰富度,有利于天敌繁衍。物理防治的措施主要有设置诱虫带诱杀,8~10月将纸板或干草绑扎在果树第1分枝下5~10厘米处,12月至来年2月集中烧毁;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悬挂糖醋液、黄板;果实套袋也可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危害。生物防治的措施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引进天敌、使用性诱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