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离婚潮重启是假的,婚姻登记处已辟谣——离婚人数跟住房新政没关系。

如果说这是个好消息,意味着爱情经得住楼市新政的考验,或者大家并不会因为一点松动窗口期,就被忽悠上车。

如果说这是个坏消息,离婚人数本来就不少,没有新政刺激也是如此。

上海的生育率已经低过东亚卷王韩国,韩国的婚育率是什么情况,那是全球的地板。

上海市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上海2023年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为0.6,在不考虑移民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要维持人口世代更替、不增不减,总和生育率需要达到2.1。总和生育率只有0.6,意味着仅相当于更替水平的28.6%。当今世界各国中,生育率最低的是韩国,2023年总和生育率只有0.72,但上海更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好在上海是一个移民型城市,这一点跟很多国家一样,不断新涌入的人不仅带来买房需求、消费,还有增加的社保,所以虽然上海老龄化稳居全国前列,但是不慌。上海2400多万人口,25%是60岁以上,65岁以上占18.7%(上海统计局数据),沪上无难事,只要有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也有过结婚潮,但跟生育无关,主要为了房票,卡非户籍、单身,眼看着2015年那一波要起来,很多人不得不抓紧一见钟情,让上海楼市见证奇迹般的爱情买卖。售楼处见证的新婚佳偶比民政局见证的都多,结一次婚,先拿下一套房子,明年可能就增值百万,所以跟人结婚提供购房资格的一方,收益也从几万块一路上涨。爱情这个玄幻的东西,一旦开始量化,就成为魔幻了。

最开始阿珍遇上了阿强,在一个需要房票的早上。

阿珍,又遇上了阿强,在一个取消限购的夜晚。

晚婚、低生育率,这一切跟房市过分关联并非一个谐音梗那么简单;生活成本高了,谋生压力大了,自然生育后代就得往后面排。不仅人类,各种动物从鸟类到哺乳动物、鱼类,在难以生存的年代都会选择减少繁衍后代的数量或频率。

有人觉得出生率低是发达的一种,先进的一种表现,我想说不全对,这是房价、生活成本以及生活的性价比很低的一种表现,只有到投入产出比特别不合适的情况下才会有。而且大都市圈+极度内卷的社会环境差不多都这样,东亚为例,进入大城市的人,首先必须顾好自己,如果稳不住就离开,假如稳住了留下,就决不能降低生存条件去向下找配偶,必须跟这座城市一起拉起门槛。

尤其是以我们国家的传统历史,还并不能快速的形成一种低出生率的这种追求和价值观,更多的是年轻人不得已的这种选择,大家没有时间进入婚姻,何来的生孩子呢。所以生育的拦路虎不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和对立,而是一些城市变得越来越让人难以生存和立足,不仅是上海,它只是极致的例子。

生育不是义务,生育是权力,但权力需要建立在有选择权的基础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我觉得凡是拿着出生率和生育率当做先进的一种参考或者依据的,都是片面的,不能说出生率高或低,有好或坏之分,但是让人们过得舒爽,让人们过得有空间,有选择,他们还是会选择繁衍后代的,至少会真正注意到爱情这件事。

这两天上海的楼市新政又是在继续鼓励人加杠杆买房,给你降首付,给你降利率,给你取消限购,但无论如何就是不肯降低大家真正居住的成本,生活的成本,这才是问题。生育率只是上海所有压力的一个写照而已。

当然作为上海,可以靠吸引人口来弥补人口,其他城市依次向下吸引。当上海降低了门槛,生育率依然不会对房价构成威胁,生育率会出手,但对其他城市出手而已。年轻人选择奔赴的是在更大生存压力和更少机会博取,这之间的均衡,有其他更不堪的令他们乐意漂在海上,寄托洋流带来一座小岛,令他们扎根。

课程学习、知识分享、内部直播圈、专业垂直领域咨询,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盐会员群,解锁更多知识点和好朋友。

联络v:salt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