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玉良

电动车全链条整治夜查专项活动拉开大幕,消防救援大队联手公安、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全国25万多人、7.4万专项组集体行动,自5月下旬至6月中旬每周进行一次大排查。行动开展以来,各地“捷报频传”,“战果”累累,据报道仅浙江一夜之间就收缴了超过3万辆无牌无证、非法改装、超速等严重违规电动车这样大规模的为民服务行动,广大群众拍手称快了吗?网民“房宇宙”对此的反馈是:违规电动车,不是我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宇宙”录了一个小视频表明他的态度,仅仅一天半时间就收获了2.6万点赞,近5000条评论,绝大多数是支持他的。可见民心向背,与有关部门的愿望是有差距的。对于夜查电动车,知名媒体人白岩松也发声了,他首先表达了对政府此举的“理解与肯定”,认为该行动目的在于守护居民安全,体现在政府为民服务的宗旨。我认为白岩松的看法,体现了“政治正确”,政府关心群众的安全,这当然是好事,但这种形式的“关心”老百姓是否领情呢?受得起受不起?我觉得答案是后者,受不起。

第一,我完全同意“房宇宙”的观点,你查电动车没问题,但要查源头,而不是对最底层的老百姓下手,更不能没收甚至外加罚款了事。你去查生产商,让他生产质量合格的电动车;你去查销售商,让他售卖质量合格的电动车,你查的力度越大,老百姓越欢迎。你不去查生产厂家和销售门店,冲着消费者下手,这合理吗?按“房宇宙”的说法,我电动车是从正规店买的,有合法的手续,这是我的私有财产,你凭什么说没收就没收,不给补偿甚至还要罚款?这严重侵犯了群众的个人财产利益,太不合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从民生的角度看,骑电动车上下班、接孩子的家庭,一般来说是普通家庭,或者说是收入比较低的家庭,买不起汽车,电动车就是他唯一的交通工具。你没收了他的交通工具,对他的家庭生活而言,就是雪上加霜。受三年疫情以及美国制裁影响,这几年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各地频发年轻人跳楼、跳河轻生事件,这是给经济下行敲警钟呢。你为了守护群众出行安全,却不考虑群众的生活困难,群众只会骂你,怎么会对你的“关心”初衷领情呢?

第三,治本之策绝不是一阵风的核查、没收、罚款能办到的。我承认大规模的核查,初衷是为了杜绝电动车带来的安全隐患,但对搞运动式的这种做法不认同。看似雷厉风行,实则是一阵风。弄不好过后还会死灰复燃,一切照旧。你没收了他的电动车,他还会再花钱买一辆;你不让他在某地方充电,他只能换个地方充电。有关部门应该考虑一个综合整治方案,从生产厂家、销售门店这些源头抓起,各小区集体解决居民在哪里给电动车充电、如何充电的问题。如果需要给电动车上牌照,还要考虑如何提供便民服务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兼顾考虑民生问题,不能让骑个电动车造成经济负担过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不要有“何不食肉糜”思维,武断地认为人们的日子都过得很好,都有的是钱,没有那么乐观。外表上的光鲜,掩盖不住事实上的窘迫,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底层民众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