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阿布扎比浩瀚的沙漠,有一片一望无垠的光伏绿洲。

这是依赖化石能源的中东地区,正在寻求能源结构转型的凭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CGTN 阿联酋阿布扎比市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

5月27日,外交部宣布,巴林国王哈马德、埃及总统塞西、突尼斯总统赛义德、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将于5月28日至6月1日,造访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外交部官网)

同日,新华社阿布扎比探访了艾尔达芙拉(Al Dhafra)光伏电站。这座覆盖总面积达21平方公里的光伏电站,是目前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绿色能源领域的重要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中国与中东,在推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双多边合作,日益紧密。

如今,在国家战略合作和中东能源转型的推动下,中国光伏闯中东,是摆脱眼下出海困境的“生门”,也是中国光伏风云三十年要前往的下一站。

Part 1

远征三十年

1979年,彼时的美国正遭遇第二次石油危机。

那个夏天,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站在白宫屋顶新装的太阳能板前,正发表《没有人能挡住阳光》的演讲,说道:“太阳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的冒险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在那时,卡特算是较早的认识到了太阳能新能源的划时代意义。尽管白宫新装的这套太阳能系统造价高达28万美元,提供的能量仅能满足楼下餐厅的热水供应。但重要的是,太阳能技术的发展之路,拉开了商业化发展的序幕。

演讲之后,卡特政府陆续推出太阳能产业的减税、补贴措施,这使太阳能在美国,如日方升。相关的公司就超过1000家。

只是风云更替,卡特演说之后的第二年,就在大选中被里根击败。

白宫屋顶昂贵的光伏板被一片片拆下,刚刚兴起的企业卖给了德国、日本。美国发展太阳能产业的先机,在政权的争夺中,灰飞烟灭。

卡特没有说错,太阳能确实是一场冒险。但主导者不会是美国,将是中国。

1996年,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在津巴布韦召开,太阳能发电进入中国视线。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之路,由此启程。

1997年,中国正式实施“光明工程”,第一代光伏企业在西北的一个个小村庄应运而生。

2004年,被称为世界光伏的元年。欧美基于能源问题的压力,寻求转型。在多国政策的刺激下,全球光伏市场不断扩张。乘着产业发展的东风,生于大西北村子的中国光伏企业,开始第一次出海远征,之后也纷纷赴美上市。

2007年,中国成为了最大的光伏制造国。中国的光伏企业数量接近千家,在美上市的就有11家,如无锡尚德、英利、江西赛维等。

在2004年-2007年,年轻的中国光伏迎来了高光时刻。当时中国光伏最大的优势在成本,并靠着“千军万马”的群体竞争力就挤占了光伏赛道。

侦碳家认为,如果我们正在经历的能源革命是由化石能源走向清洁能源,那么争夺未来能源的话语权,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国光伏发展至今接近30年,已经打响了能源转型的“四渡赤水”。

在中国光伏产业快速扩张之后,欧美资本展开第一次对中国光伏的“围剿”。因为那时原料、核心技术以及产品销路,基本都依赖国外,被称作“三头在外”。产业版图扩大之后,这些也成了竞争对手打压我们的弱点。

就基础原材料多晶硅来说,2005年价格大致为每公斤40美元,三年后的2008年,多晶硅价格每公斤超过400美元,高时狂飙至每公斤500美元。而2005年,中国多晶硅总产量仅为60吨,2006年也只有287吨。光伏产业多晶硅的缺口仍然很大。与此同时,出口市场也在打压中国光伏企业,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年轻的光伏企业根本吃不消。

面临这样的难堪局面,尚德、英利都先后投建过硅料工厂,由于没有核心技术的支撑,并不能有效降低晶硅成本。在持续火热的市场需求中,大多数企业出于担心多晶硅价格持续抬高,还是选择与上游的供应商签订了高价长协订单。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全球经融危机爆发。欧洲取消了太阳能补贴,几乎所有的光伏发电工程都陷入停滞。晶硅暴跌,出口订单锐减。很多被高价长单锁住的光伏企业只能无奈停产、破产。

2009年中国光伏产业,被逼至只剩几家头部企业的地步。

既然以前的路走不通,那就换个思路。也是在2009年,国家出手,准备实施“金太阳”工程,投入了100亿财政补贴助力光伏产业。于是中国光伏的市场由出口掉头转向国内,摆脱对海外市场的依赖。

国家为光伏产业打造了缓冲地。在这里,中国光伏可以调养身息,解决技术难题。国家电网的分支中电投响应号召,进入了光伏产业,加入“江苏计划”,开始推进我国光伏产业的转型。同时在2007年,中国华陆公司陈维平主导的华陆多晶硅装置落地。华陆公司,也发挥了国企的担当,将核心的冷氢化技术传播至整个行业。中国光伏企业在此基础上实现量产技术的突破,中国光伏掌握了多晶硅的主动权。

光伏种子洒向中国大地,遍地生花。

技术与原料的突破,使中国光伏在国内缓冲发展中成为难以撼动的庞然大物。

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在经融危机的尾声开始复苏,由于价格低,甚至爆发了抢装热潮。但欧美光伏企业在经融危机中,大幅缩减产能。而在“金太阳”的照耀下得到保护且迅速发展中国光伏,成为了全球最优的选择。

由是中国光伏的第二轮远征,与之前不同。在国际市场上,此前盘踞的欧美光伏企业,在与中国光伏企业的竞争中被陆续淘汰。2011年-2012年,欧美的多家知名企业相继破产。

2012年,光伏产业的世界10强,有8家来自中国。

4年之内,中国光伏的力量愈挫愈强。这使欧美始料未及,于是他们从技术封锁换为贸易封锁。比如大家熟知的双反调查,至今愈演愈烈。

2013年-2017年,中国光伏投入西北战略,经年间滋养了全产业链的快速迭代。2018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市场兴起,中国光伏出海的第三阶段远征,不唯是欧美。

发展至今,中国光伏远征30年,风雨依旧。“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这原是中国革命战争中探索出的战略智慧,放在能源战略上依旧试用。

侦碳家梳理回顾了中国光伏发展的进程,是想说明,这场能源变革还在持续,中国光伏在如今领先的战况下想要抢先占据终点,就好比“四渡赤水”的精神。要把中国光伏产业现阶段的情况放在整个能源转型的战略时间里去看。

雄关漫道真如铁,不惧迈步从头越。

下一步,中国光伏再度出海的转机,就在中东。

Part 2

出海下一站

年初,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光伏行业如何拓宽发展空间》的文章。

写到,“一步步走到今天,中国光伏行业已经实现全球领跑,电池片、组件等重点环节产量产能的全球占比均达8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人民日报》2024年1月30日10版)

对于中国光伏而言,全产业链供大于求。光伏企业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是出口外销,占领市场。产业链崛起的同时,全球份额也被中国光伏收入囊中。

CPIA统计,2023年欧洲仍是我国光伏主要的出口市场。在2022年-2023年间,中国出口欧盟市场的光伏组件,占全球市场总出口份额约50%,2024年一季度占比35%。

由于中国组件的成本、技术与发电效率的总体性价比皆高于欧盟本土组件,目前差价约在每瓦0.05-0.08欧元的区间,导致欧盟本土的光伏产业并没有竞争力。今年里,3月初,欧盟与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部分会员国就《关于在欧盟市场禁止使用强迫劳动制造的产品法规》达成临时协议。该法预计5月批准,未来欧盟可能将中国新疆地区和光伏电池与组件标定为重点观察对象,并针对疑似涉及强迫劳动或使用新疆硅料供应链的中国光伏厂家主动进行调查;当地时间5月27,欧盟通过《净零工业法案》。该项法案要求欧盟本土生产40%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热泵和其他清洁技术。

筑起贸易壁垒以来,欧洲正通过补贴本土光伏制造业,对中国光伏产品增高关税、进行调查等方式。弥补欧洲本土光伏企业的营运成本和竞争力的不足。

美国亦是如此,作为除中国、欧洲之外的光伏全球第三大市场。美国于2012年开始征收的对中国双反税。为此,许多光伏企业将产能移至东南亚来输出美国市场。但在2024年四月底,美国也发起的针对东南亚四国双反调查请愿。截至2023年,美国光伏需求主要依赖东南亚,供应体量约占据六成。然而,据InfoLink机构预测,美国的本土电池产能规划仅约7GW、本土组件产能规划则约56GW左右。再次开启对东南亚地区的双反,同时也会导致本土产业链供需失衡。2024年5月14日,美国政府公布301关税复审结果。针对光伏电池与组件,2024年以后的税率将从原先的25%升至50%。但301税率上调对全球的光伏成本结构与组件需求并无太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经贸政治化是欧美现阶段想要抑制中国光伏及其它产业的手段。就光伏行业来说,开拓欧美以外的新市场,是出海下一站的必修课。

在中东市场,中国光伏有很大的机会。侦碳家认为,国内竞争剧烈、价格磨底的同质化竞争为企业贡献不了业绩。而海外销售利润高,龙头企业想要不掉队,就是出海。例如,2023年全球出货TOP4的晶科、隆基、天合、晶澳,靠前的排名也是海外渠道经营实力的体现。所以他们深知海外市场的重要性,放缓欧美市场,抢占中东市场,才能保住未来企业的竞争力。以龙头企业为先,一波又一波的光伏企业开始了“投资中东”的热潮。

据统计,2024年4月,中东市场从中国进口约2.3GW的光伏组件

其中,沙特成为占比最大的国家,总计进口约1.4GW。2016年,沙特颁布“沙特2030愿景”。其计划到2030年生产95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沙特的能源转型需求与中国新能源企业提供了市场机遇。

在政策的推动下,大型集中式电站的招标项目络绎不绝。

比如,2018年底投建的Sakaka光伏发电厂,是沙特可再生能源计划下诞生的第一个公用事业规模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总投资达3.02亿美元。该项目就有中国企业广泛参与其中。华为,为其提供FusionSolar1500V智能光伏解决方案;正泰太阳能和Mahindra Susten组成的联合体负责该太阳能发电场的设计、采购和施工(EPC)。据悉,该光伏发电厂已于2019年11月并网。

中东,至关重要。在很多企业还在观望之时,已有企业抢得先机。

以下,是侦碳家粗略统计的头部企业在中东开展的项目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我国龙头光伏企业陆续开始参与投资建设电站、拿下供应项目或赴当地建厂。中国光伏下一阶段的出海,已在中东打开局面。

开篇提到,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除了中国光伏走向中东,中东也带着需求来到中国。

NEOM(新未来城)作为“沙特2030愿景”的重要一部分。近期,该项目分别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展开可路演,需求融资机会。2024年5月23日,NEOM-Oxagon CEO Vishal Wanchoo一行到访晶科能源上海总部。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出席会谈,双方就共同探寻NEOM未来城市项目的合作机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双方探讨了NEOM项目的合作,重点聚焦在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晶科能源)

“找到石油财富之外的替代品”是“中东土豪”近几年思考最多的问题。2023年三季度,阿布达比投资局、科威特政府投资局等的中东国家主权财富基金,进入中国投资。阿布达比投资局入股25家A股公司,持股市值约95.67亿元;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入股28家A股公司,持股市值约48.31亿元。

其中,阿布达比投资局,青睐于有色金属、医药、汽车、新能源等领域。在它加仓的企业中,包含大全能源、TCL中环两家光伏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大全能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TCL中环)

侦碳家相信,在国家战略合作以及政策的刺激下,中东市场的光伏产业以及其它新能源项目,将长期保持良好的需求。

结尾

同样是中东,同样在沙特。

本文尾声,我们来聊个题外话。

2023年的阿拉冠军赛,利雅得新月和利雅得胜利的决赛场上,遭遇多次犯规,逆势之下的C罗踢进一球,朝对手露出了不屑和挑衅的表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当你强大时,会遭受来自对手的各种犯规。

但你强大时,犯规也只能阻拦一时的进攻。

这场比赛,C罗贡献双响,逆转局势,利雅得胜利2-1击败利雅得新月。

立足中国光伏,同样足够强大。如果我们一定会引领清洁能源实现全球的能源转型,那此时遭受的犯规,不足以阻拦中国光伏发展的脚步。

从中东出发,中国光伏出海市场也在向“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延伸。

这场能源转型战,我们还掌握主动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