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10月上任,到2022年8月退休离开,苟仲文在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位置上一坐六年。2023年3月,他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但就在今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显示,苟仲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看到这样的官方消息后,很多人认为苟仲文的问题出在体育领域,他是到目前为止体育反腐风暴中落网最大的一条鱼。

▲苟仲文在国家体育总局开会时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苟仲文在国家体育总局开会时发言。

改革

苟仲文是在2016年10月31日这天被正式任命为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在此之前,他曾担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委教工委书记、市委党校校长、北京行政学院院长、北京市对外友协会长。

从苟仲文的履历来看,在成为体育总局局长之前,他所从事的工作与体育产生的交集不多。唯一一次发生关联是在2015年,也就是成为体育总局局长的前一年,他曾担任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组长,统筹全市校园足球工作。

那一年,北京市教育部门计划投入5000万元用于北京市的中小学足球教育,鼓励小学每周拿出一节体育课时,用于足球项目的教学。义务教育阶段,保证每所学校至少有一名体育教师能胜任足球教学与训练,优秀体育教师将有机会参加短期国外学习培训。

这些工作规划或许体现了苟仲文对北京市校园足球的改革思路——他是一个来到任何领域后都要推翻传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革新的人。之前在教育领域工作时,他的改革虽然饱受争议,但仍旧选择坚持。

成为体育总局局长两个月后,苟仲文在2017年1月1日发布的新年献词中谈到了体育领域里的深化改革,他强调“要抓住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敢于自我革命,坚决破解制约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苟仲文前往滑雪场调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苟仲文前往滑雪场调研。

新年献词发布4天后,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注销。早在2015年8月,《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就曾提出撤销足管中心,足协随后将该计划向体育总局进行申报审批,审批工作直到苟仲文上台两个多月后才全部完成。

不少业内人士当时认为,足球运动管理中心被注销后,中国足协便彻底成为独立的社团法人,与体育总局完成脱钩。但从过去这些年的情况来看,中国足协的很多工作还是要向体育总局请示汇报,没有完成真正意义的脱钩,足协内部也没有做到理想中的管办分离。此外,因足协没有处理好“脱钩”后的诸多细节问题,还导致有工作人员退休后的保障出现问题。

苟仲文将自己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乒乓球。2017年6月20日,中国乒乓球协会宣布撤销国乒总教练、男女两队主教练职位,男女队各自设立教练组,实行扁平化管理。此前一直担任乒乓球队总教练的刘国梁因此从业务岗“下课”,被任命为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如此明升暗降的安排引发乒乓球队不满,随后爆发弃赛事件。

直到2018年9月,中国男、女乒乓球队在单打比赛中输给日本队后,刘国梁才被委以重任,担任中国乒乓球协会第九届委员会换届筹备工作小组组长。这年年底,他当选为中国乒协主席。这把烧向乒乓球的火在持续一年后熄灭。

“改革是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苟仲文在上任半年后曾多次发表如此论调。虽然改革的决心不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迅速而来的改革措施,常会因发力过猛而产生短时间内难以消化的副作用,外界也因此没有对他带来的革新给出“成功”的论断。

金牌

除改革外,苟仲文在上任两个月后还对外阐述了自己另一条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思路——“让体育人做体育事”。

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之下,姚明当选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他在篮协拥有绝对的决策权、领导权、以及人事任命权。随后,郎平担任排协副主席、王海滨成为击剑协会主席、李琰当选滑冰协会主席、高洪波和孙雯前往中国足协担任副主席。

这么多专业运动员进入核心管理岗位,甚至成为协会的掌门人,以往并不常见。体育圈内人在评价苟仲文这样的安排时认为他胆子大,有时会不按常理出牌。

苟仲文的反常规还体现在对运动队训练备战的管理方面。

2020年2月27日,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训练内容涵盖了BMI(身体质量指数)、坐位体前屈、垂直纵跳、3000米跑等10项内容,这是很多体育项目进行体能测试的主要依据,甚至连棋牌这类相对静态的体育项目,也要体测达标才能获得参赛资格。

一时间,“恶补体能”成为中国体育圈的关键词。与此同时,不少运动员也因这条政策的出台而受到影响。

在2020年9月进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中,傅园慧预赛成绩第一,但她却因体能测试成绩没到前八,无法进入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达标赛决赛。

除傅园慧外,王简嘉禾、于静瑶、余贺新、覃海洋等名将也因此倒在决赛门外。同一时期进行的击剑、体操等竞技项目比赛中,也有运动员受此拖累。“体能测试的合理性”成为那段时间的热搜话题。

虽然外界的批评声很大,并将矛头对准苟仲文,认为他“外行管理内行”,但体能测试的政策却没有因舆论而发生改变。

▲苟仲文答记者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苟仲文答记者问。

2020年年底,苟仲文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时曾表示,通过集中拉练、分批次开展军训、开展线上对抗赛、体能大比武等多种形式,着力提升国家队训练实效。田径、游泳、举重、射击等项目都涌现出一批好成绩。

“体能大比武”饱受争议,可在接下来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共获得88枚奖牌,包括38金32银18铜,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二位,金牌总数追平2012年伦敦奥运会创下的中国代表团海外奥运最佳战绩。

如此佳绩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苟仲文身上的压力,原本声势浩大的质疑声也因此被逐渐平息。

虽不是体育出身,但苟仲文对金牌的痴迷程度却远超体育人。作为东京奥运代表团的团长,他在内部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过三项要求,其中第一项便是“要确保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保持在第一序列”,“不发生兴奋剂事件及赛风赛纪问题”和“不发生疫情传播”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东京奥运会结束半年后,北京冬奥会正式打响,中国冬奥代表团共获得包括9枚金牌、4枚银牌和2枚铜牌在内的共15枚奖牌,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创历史最佳,首次跻身奖牌榜前五位。

因中国队在冬奥会和夏奥会上成绩突出,互联网上那时一度充满对他的调侃,不懂体育的苟局长因此被“封神”。

可是,在足篮排三大球,尤其男子三大球项目上,中国始终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苟仲文在任期间,男篮失去奥运会参赛资格,男足国字号队伍冲向谷底,一发不可收拾。这两项运动的职业联赛也没有取得外界期待的进步,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国体育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但在高度职业化的运动上却不进反退。

谈到足球问题时,苟仲文曾坦言“这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我们也很着急”。他批评足球存在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现象,同时也强调“要在体育总局的监督和指导下,建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足协机构”。

可就是这个具有广泛代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机构,在这次足球风暴中暴露出的问题最多,中国足协前主席陈戌源、前党委书记杜兆才等管理者皆因严重违纪被抓。巧合的是,他们被抓一年多以后,苟仲文也被带走调查,同样涉嫌严重违纪。

被抓

2018年3月,苟仲文在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时表示,北京冬奥会要在跨项、跨季、跨界上下功夫。“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冰雪运动竞技水平,补齐运动员参赛经验短板,弥补队伍管理水平的不足。”

苟仲文之所以提出跨项、跨季、跨界,很大程度上是因北京冬奥会要举办的109个小项中,约有1/3没在中国开展过。重新培养在时间上已来不及,体育管理者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弥补空白,跨项、跨季、跨界便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途径。

其实就在冬奥会之前,也就是苟仲文上任10个月后,国家体育总局曾下发过《关于开展攀岩、冲浪、滑板、小轮车四个奥运项目跨界跨项选材工作的通知》,提出“重点面向武术、杂技、技巧、蹦床、体操等项目人群,通过跨界跨项选材方式转项从事攀岩、冲浪、滑板、小轮车四个运动项目,这主要是为夏季奥运会做准备。

▲苟仲文下基层调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苟仲文下基层调研。

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之下,冬季奥运会备战时出现了练跳远的改练钢架雪车,练武术的跨界到自由式滑雪、篮球选手进入雪橇队等现象。据多家媒体统计,中国参加北京冬奥会的177名运动员中,约有1/5来自跨界跨项选材。就连中国足球那段时间都动过从田径领域跨界选材的念头,但最后不了了之。

这些跨界弥补了个别冬奥项目运动员不足的现实,有人因此拿到了奖牌,但这种反常规的操作也让体育领域因此出现了灰色地带。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在2018年至2020年之间,为香蕉体育公司承揽奥运备战“跨界”“跨项”选人选材中介服务、合同审批款项拨付等事项,段暄等找到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会备战办公室主任刘爱杰帮忙,后者予以应允。

除跨界外,苟仲文在任期间还曾大搞归化运动。

所有归化运动员中,最成功的当属谷爱凌。中国男、女子冰球队在归化运动员的帮助下,也在冬奥会比赛中取得一定突破。也有不成功的,比如中国男足,在归化球员身上砸了上亿人民币,却没能换来世界杯出线。当年的一些归化球员如今已离开中国,并恢复了原有国籍。

2022年8月3日,苟仲文因年满65岁,被免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职务,退居二线。几个月后,体育圈内开始了反腐风暴。而苟仲文则在2023年3月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苟仲文上一次公开露面是今年5月11日至14日,他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调研组前往大同市、朔州市开展专题调研。

半个月后,他终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过往那些“苟局长被抓”的靴子,落地声响。

(文中图片全部源自国家体育总局官网)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