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米粉

兴化米粉,是福建莆田传统的汉族名点,又是中国最早的快餐之一,白如雪,细如丝,略有米香味,干脆可贮藏,价廉物美,名扬海内外,尤为海外侨胞所喜爱。

米粉产地以莆田县黄石镇西洪和清江两村为主,下棣、西利、惠上、惠下和渠桥乡樟林、洋埕等村次之。米粉以上等黄尖米制作最好,制作须经过9道工序。兴化米粉的特点,条细而匀,色泽洁白,轻松晶莹,煮炒易熟,汤干均可,饮食便利,独具一种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莆田卤面

莆田卤面是莆田的一道美食,与兴化炒米粉、炝肉、荔枝肉、海蛎煎、西天尾扁食、菜头饼、焖豆腐、生煎包都是莆田较为出名的美食,莆田卤面更是莆田历来款待亲朋给好友,酒宴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莆田卤面又以江口卤面最为出名,一般用于重要来宾接待,被称为地道的莆田卤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炝肉

肉有很多种做法,但是莆田这样的炝肉却是唯一的。这道菜也是莆田人非常喜爱的一道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是非常难,当厨子的表哥说,要做好炝肉,没有真传,是很难做的地道的。想想饿的时候,吃上这么美美的香香的肉,该多幸福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荔枝

莆田的风味小吃荔枝肉,是把猪瘦肉切成荔枝大小,表皮用刀刻出功壳状,经油炸之后,做成红色的荔枝肉就好像荔枝一样,再把荔枝肉混入备好的多味卤料中煮至入味,装盘时把鲜荔枝作为装饰围边,送上餐桌,会让人分不清是荔枝还是荔枝肉在诱你垂涎三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丸

麻丸是福建莆田精美的汉族甜点小吃。用猪后腿精肉(去筋去油)为料,锤打成浆,加上尾梨、硼砂、胡椒、姜汁等佐料,用汤匙刮成小圆珠,放在热水中烫熟,食用时加上清骨汤,是仙游有名的汤肴。饭后尝点十分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里白粿

白粿是福建兴化莆田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莆仙山区群众逢年过节和喜庆筵宴的必备美食。有炒白粿和汤白粿之分,所谓的白粿,是用白棱米制作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度尾文旦柚

度尾文旦柚,是莆田四大名果之一,产于仙游县度尾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果实品质优良、气味芬香、肉嫩汁醇、甜酸适度、无籽少籽、清香爽口、风味独特。由该县举人吴登青和莆田仙戏班一个名旦合作栽培成功,取二人身份取名“文旦柚”,后用高压法育苗传邻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鸡卷

鸡卷属于莆田市的特色小吃,如果你品尝这个小吃。先把瘦肉剁碎,加上香菇、虾仁、尾梨、冬瓜条、五香、胡椒等佐料,再用猪的网油裹卷,切成半寸左右的圆粒状,油炸成焦黄色,趁热沾上酱醋,酥脆香甜、五味俱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游坝下馄饨

莆田市仙游县坝下有闻名的家具生产,在美食方面也颇有地方特色,比如要说的仙游小吃——坝下馄饨。用料考究,以精猪肉切碎为馅,拌以虾仁、葱米、味精、五香、胡椒、精盐等。馅皮多用精粉打成,因而薄而透明。汤多用肉骨汤,且拌以蒜、油芝麻、葱等香味佐料,吃来香味扑鼻,别有风味。

特点:皮薄馅大,皮面筋滑,馅心鲜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莆田征东糕

莆仙有一种小吃叫征东糕,流行于仙游。它是以糯米粉为原料,拌以白糖、盐精、酸汁、上笼蒸熟后,压平切成方形小块,径约2厘米,并在出笼时,趁热撒上白砂糖,凉后白砂糖附着表面,吃起来甜、咸、酸三味齐全,又因这种征东糕富含水分,性黏不硬,所以宜于病人、老幼食用。

征东糕的来历,出自仙游。这批倭寇侵犯兴化城失败后,于第二年十一月,又纠集2万人左右围攻仙游县城。戚家军得到这个消息后,没有匆忙进行解围,而是进行认真的侦察,认为夜里进攻最宜。可这时士兵又缺干粮干,仙游民众本想仿效莆田的做法,制作光饼,但时间来不及,只好改作别的干粮,这种干粮就是上面介绍的征东糕,它省了烘烤,韧润味道好,及时地供应上干粮,帮且戚家军打赢了这场包围战,歼敌2000人左右,解救出被捕百姓3000多人。

仙游群众为纪念这次戚家军解救仙游民众之恩,就把这种支援戚家军的干粮,命名叫征东糕。征东,征剿东方的倭寇。至今,这种小小的征东糕还受到莆仙民众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莆田蛏溜

蛏子在莆田也是很常见的,类似于花甲,长的叫竹蛏。莆田人最喜欢的做法是醉蛏,顾名思义,就是用酒来煮蛏子,你可以想象蛏子插成圆圆的一堆,中间加入白酒,再放上花生油,盐,味精等等调料,火一开,那就白酒的香飘四溢~口水ing

蛏熘是莆田民间普遍流行的一道风味菜,具有滋补、清热的效用。蛏一般指缢蛏。体细长者称竹蛏。属软体动物,有两扇介壳,生活在沿海浅滩涂里。莆田沿海的乡村都有养殖,以涵江哆头所产为佳。蛏是莆田海鲜名产之一,其吃法多样。除加工为蛏干外,鲜煮的有插蛏、清炖蛏,还有拌和其他配料炒煮的,如鲜蛏炒蛋、蛏熘等。特别是蛏熘,是人们喜欢的一道汤菜。

蛏熘是以蛏肉混和淀粉,加上各种调味品制作的汤羹,也叫蛏羹。煮法较简单:即将蛏洗净后去壳,再用适量清水把蛏肉浸泡洗净,捞起沥干置于盆中与干淀粉拌和均匀。加工时,先把姜、蒜头之类香料放进已烧热花生油的锅里,待煸出香味后捞起。把清水浮出水面时,再把已炒的香料投入,加上精盐、味精、葱花之类佐料脑海许米醋,调匀即成。肉嫩润滑,鲜甜爽口。蛏熘不仅是家宴上的一道汤菜,也是菜馆上会客喜欢的一道汤羹。那么它为什么叫蛏熘呢?原来这个“熘”字在莆田沿海有个传说。

传说旧时某年,沿海一带流行瘟疫,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和健康,部分村庄出现人员死亡现象。而令人不解的是最靠近海边的几个村竟没有人死亡。当是民医从治疗病人中悟出一个道理:沿海的几个村庄都养殖缢蛏,吃过缢蛏制作各类清汤。而蛏起作用的。于是在民医的宣传下,浒瘟疫的村庄各村民都煮起蛏粥吃,果然不久瘟疫就“溜”了,不再流行了。老百姓说,是缢蛏把疫病驱赶走了,于是逐渐地在群众中流传一种吃熘驱病的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莆田海蛎

莆田人基本上都很喜欢海蛎的。

莆田沿海盛产海蛎,而且价钱便宜,很容易买到新鲜的。海蛎味道鲜美甘甜,海蛎汤更是甜中精品。若是加上切成小块的嫩豆腐,则营养更容易吸收且味道更鲜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莆仙煎粿

莆仙煎粿味道香浓,又薄又脆每个人都喜欢,传说石室岩的煎粿是莆仙煎粿的经典代表,正宗地道,去石室岩烧香拜佛后再吃上一碟石室岩煎粿,那是最惬意的事情,注定安康吉祥。

在莆田市区西南凤凰山麓,有一座寺庙叫石室岩。这个寺庙占地不大,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香客。人们来到这里,除了为拜谒威名显赫的仙公外,还想品尝名闻海内外的石室岩煎粿。

相传唐朝时,石室岩还没有寺庙,只有一个岩洞。岩洞中住着一个妙应禅师。他很想在这个美丽幽静的石室岩盖一座寺庙。要盖庙就需要很多的砖瓦杉木。但哪里去要这第多的砖瓦杉木呢?一天晚上,有仙人向禅师指点迷津,使禅师皱的眉头一下便舒展开了。

第二天,妙应禅师对游人香客说:天上仙公要云游到石室岩,那时岩洞中将有灵光出现,那就是仙公显灵了。谁要是看上一眼,就会福寿齐天。但只有那些勤劳的人们才能看得见的。所以,谁要看灵光,就需随手带一砖一瓦到岩洞来。

一天晚上,妙应禅师坐在岩洞中做功法,只见他浑身上下闪现着道道白光,从从洞中射了出来。许多游人香客见了都惊诧万分,都说这是天上仙公降临了。这消息传开后,成千上万的人都争先恐后地涌向石室岩。他们有的带来的砖瓦石灰,有的扛来杉木石条。结果,没有几天,杉木石料堆积成山。禅师赶紧请建筑工师傅,筹划合计开工建庙。没几个月,一座高大的寺庙很快就盖起来了。

禅师看着即将竣工的寺庙,心里非常高兴,但又感到过意不去。应该用什么来答谢游人香客呢?他想着,又想出一个主意来。寺庙将要落成了,到寺庙来祝贺的游人香客比肩接踵。为了答谢大家,禅师亲自下伙房执勺。他把事先磨好的米浆,调好了味道,用瓢洒在铁锅里,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后,把炒熟的花生仁捣碎,拌着葱花,撒向煎粿上。只见出锅的米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葱花,紧紧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喷喷的。禅师煎了七天七夜,用他亲自煎成的米粿煎成的米粿慰劳游人香客们,大家尝后无不叫绝口。从此,成为莆仙的一种风味小吃,传到民间,流传海内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糖芋头

冰糖芋头是莆仙的传统美食,尤其是中秋佳节、莆仙家家户户更是有吃冰糖芋头的风俗,芋头外表黑不溜秋、其貌不扬,却异常好吃。芋头的莆仙是“藕”和“熬”的本地话发音相同,所以在中秋这一天吃冰糖芋、是有另外一层意思,美好生活要一天一天过、要一天一天“珍惜”着过,不计较、不较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祖平安面

妈祖面色彩艳丽,搭配和谐,配有紫菜、鸡蛋、香菇等食材,非常好吃。”黄證铭一边品尝,一边叫好。据悉,在古时候,莆仙一带沿海的渔民们,每在出海之前,亲人总会给他们煮上一碗妈祖面吃,以祈求出海捕鱼的渔民能平安归来。随着妈祖信俗的不断传播,妈祖面逐渐成为当地的一道“名菜”。

妈祖面,也称长寿面,因面条色泽洁白、线条细匀、质地柔润、风味独特又是手工制作而受到莆田百姓的喜爱。妈祖面的配菜都很有讲究,紫菜有紫气东来之意,象征富贵。圆圆的香菇象征团圆,翠绿的荷兰豆和鲜黄的鸡蛋象征健康,小巧的花生取意落地生根,象征平安吉祥。淡淡的浑香扑面而来,看似很平常的面条,吃起来却停不了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