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阳市百家姓导读:

潮阳地处广东东部沿海地带,1997年潮阳市总人口约有215.5万人。

潮阳是有1600多年历史的古县,1993年潮阳撤县建市,升格为潮阳市。

2003年,潮阳撤市,分别设置为潮阳区潮南区。隶属于汕头市管辖。

1997年,潮阳市有246个姓氏。人口较多的姓氏为:陈姓、郑姓、林姓、黄姓、吴姓、张姓、李姓、马姓、郭姓、周姓等。

排名三位的姓氏陈姓、郑姓和林姓人口,在全市总人口中占比32.1%。排名前十位姓氏人口在全市总人口中占比63.69%。

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姓氏有35个,还有169个姓氏人口不足10人。

潮阳市前十大姓氏排名

1、陈氏,为境内第一大姓氏,人口约有27.4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12.7%。

2、郑氏,为境内第二大姓氏,人口约有22.7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10.6%。

3、林氏,为境内第三大姓氏,人口约有19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8.8%。

4、黄氏,为境内第四大姓氏,人口约有14.3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6.6%。

5、吴氏,为境内第五大姓氏,人口约有11.74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5.4%。

6、张氏,为境内第六大姓氏,人口约有11.71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5.4%。

7、李氏,为境内第七大姓氏,人口约有9.6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4.5%。

8、马氏,为境内第八大姓氏,人口约有7.9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3.7%。

9、郭氏,为境内第九大姓氏,人口约有6.7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3.1%。

10、周氏,为境内第十大姓氏,人口约有5.8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2.7%。

历史上潮阳姓氏移民

早在新石器时期,潮阳就有古人类聚居了。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属于百越之地。

秦汉以后,中原发生多次战乱。北方汉族大量南迁福建和广东地区。再由这些地方转迁至潮阳境内。

01迁入潮阳的姓氏移民

秦汉以后,中原发生多次战乱。北方汉族大量南迁福建和广东地区。部分由这些地方转迁至潮阳境内。

西晋至唐朝时期,中原有林氏、黄氏、郑氏、陈氏等多个姓氏家族迁居福建,居住在福建的移民人后裔又再次迁入潮阳。

据当地部分姓氏族谱和历史资料记载,境内姓氏祖籍来源中,有不少是因官迁居,还有的是来境内屯戍的士兵。

解放初期,有大量南下干部和军人进入境内,他们很多都定居在了潮阳。

往后,由于工作调动、经商、婚嫁等活动,也有一些人迁居潮阳。

02 潮阳外迁移民

除迁入潮阳的人口外,潮阳也有很多人迁居他地以及移民海外地区。

明朝时期,海上贸易繁荣,境内不少人去海外经商和务工。

清朝初年,清政府强制性的实行“迁界”,导致境内很多人家破人亡,无家可归。不少人迁居海外各地。

清朝末年,也有不少破产的农民,成群结队移居海外。

民国时期,由于境内自然灾害严重,战乱不断,日军入侵,疫病流行等,也有不少人外出避居或逃难。

03 潮阳海外侨胞

1985年,潮阳有海外华侨华人125万人,分布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侨胞大部分居住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此外,还有港澳台同胞45万人。

潮阳姓氏分布情况

1997年,地方史志部门对潮阳姓氏来源调查,境内132个姓氏中涉及的始迁祖有365人。

祖籍是福建的有170多人,在始迁祖人数人中占比48%左右。福建移民大部分来自莆田地区。

广东潮州、梅县、普宁、惠州、中山等地迁入的有130多人。在始迁祖人数中占比37%。

本省各地移民的始祖,很多都可以追溯到福建地区。

也有来自江西、河南、河北等多个省市的移民。但是人数不多,在始迁祖人数中占比15%。

这些始迁祖的移民时间,多集中于宋元明清时期,以明代迁居居多。其次是宋朝、元朝和清朝。

潮阳市百家姓出众人物

潮阳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唐朝至清代,境内有175人中进士及第,584人考取举人。

历史上有吴少颜、萧眉仙、黄谅初、郑培之、黄道、李良清、林亚相、吴泽光、郭承恩、伊琳、郭云山、陈弼臣、马飞、萧遥天、郑辅宣、陈勉之、洪春利、张明汉、佘畯南、赵广海等。

还有赵资香、陈大羽、张朝汉、吴娘锡、林百欣、萧戈、马大猷、郑午楼、陶涛、萧洪达、刘世仁、郭开锋、郭慕孙、马松深、吴南生等多位人物。

附:潮阳市百家姓排名(246个姓氏大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烦将本文点赞转发给更多人,让大家都来了解下潮阳市姓氏文化。点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