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年过去了,涉及十多家信托与保险机构的武汉金凰百亿假黄金案,终于有了一个初审判决。

2024年5月28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对贾志宏、武汉金凰珠宝有限公司、合肥渤银投资咨询公司等18名被告人进行公开一审宣判。其中:

对被告人贾志宏以合同诈骗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

这是一起离谱而又拙劣的黄金造假大案,贾志宏的武汉金凰集团从2015年起以“黄金质押+保单增信”的模式融资,向金融机构提供Au999.9足金质押物,并由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等保险公司提供企业财产险,保单约300亿元。此后,贾志宏以增信后的保单,先后从包括3家保险公司、9家信托公司在内的十几家金融机构融资共200亿元。

在长达5年的时间内,纵有多次“金包铜”的造假流言传出,但没有人验证、揭穿这起骗局。直至2020年6月案发时,金凰集团未到期的融资额仍然高达160亿元。

贾志宏因“金包铜”而被判合同诈骗,这并没有出乎大众认知。而判决中“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才是看点,这意味着贾总的案子并不是什么个人行为,而是涉及到内外勾结、官商勾结等劲爆内容。

有时候,人民群众的想象力,完全跟不上金融犯罪分子的实际操作。

初入江湖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36岁的贾志宏跨过了罗湖边检站。他是在港铁湾仔站靠近谭臣道出口下车的,因为这里是电影《古惑仔》实景拍摄的地方。

贾志宏当过兵,混过社会,阴差阳错之下来到了香港,自然要来铜锣湾街头朝圣。不过,他的偶像不是陈浩南,而是柯受良饰演的“大表哥”。

为了原汁原味地演唱柯受良版本的《金包银》,贾志宏甚至用“片假名”的方式,逐字逐句地为闽南语歌词标识谐音。

据说,发迹后的贾老板曾在KTV放飞自我,有闽南籍金融人士评价道:

他唱到“阮的生命呒哒钱”,颇有柯氏神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惑仔》电影中,柯受良把“有活力的社会人士”的无奈演得活灵活现,因为他在现实中真的混过社团(拜在竹联帮门下)。同理,贾志宏能完美复刻《金包银》,是因为他真的黑白两道通吃,且冲锋在前、敢打敢杀。

一位金融业人士对贾志宏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刻:

他人高马大,看上去气势非凡;他胆子大、路子野,黑白两道通吃;他口才好,声若洪钟,说话斩钉截铁,让你觉得他比你更懂金融。

2001年左右,贾志宏以香港富商的身份回到了武汉,准备干一番“空手套白狼”的大事业。

当时正值我国金融部委改制,在朱镕基总理雷厉风行的要求下,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剥离三产企业、与旗下经济实体脱钩。

在湖北省关系深厚的贾宏志看上了央行在鄂省的制金厂。经过一年多的勾兑,贾志宏如愿以偿地收购了这家湖北省最大的黄金加工厂,继承了该厂在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会员单位资格。

获得准入门槛与资格背书的贾氏金厂名声鹊起,贾志宏趁热打铁地进行股改,最终于2007年以“武汉市金凰珠宝有限公司”的名义申请在A股上市。

而在A股上市未果后,贾志宏没有气馁,利用“国内最大的黄金首饰制造商”、“上金所综合类会员单位”的幌子,利用信息差以红筹股的方式,于201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上市公司的简称是:

Kingold.

Emmmm,怎么说呢,不管你灵性地翻译为“旧王”还是“老毕登”,你就说这名字:

它霸气不霸气吧?

贾总的行事风格与审美,就是这么江湖味十足。

混改罗生门

金凰集团上市了,挣的还是美元,US dollar!

贾总牛起来了。

本着“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的江湖经验,与贾志宏关系密切的湖北省各路神仙,重申与贾总的友谊,向贾总寻求帮助。

例如当时分管湖北省工业、交通、国有资产监管的副省长,在武汉金凰假黄金案主持前期工作的曹广晶,就是“急病乱投医”的人之一。

2024年5月24日,落马高官曹广晶被判无期徒刑,在公诉书中有一段隐晦的案情描述:

在担任副省长期间,主导湖北省某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纾困重组事宜,并将该内幕消息透露给他人,致使他人利用内幕消息提前买入股票,非法获利1042万元。

其实,曹同志利用内幕消息做文章的事是真的,但曹同志试图引入“财神爷”救纾困国企,这份初心同样也是真的。

这家等待纾困的国企控股公司,就是三环集团(证券代码300408)旗下的襄阳轴承厂(证券代码000678),而被指定的“大金主”,就是贾志宏的金凰集团。

在当时,三环集团正谋求改制,其中就包括剥离旗下的襄阳轴承厂。

虽然连年亏损,但襄阳轴承称得上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优质并购标的。一方面,襄阳轴承是一家上市公司,足以实现A股借壳上市的美梦。另一方面,襄阳轴承的底子深厚,产能、技术、技术人员储备在业内颇有盛名,是真正能干实事的企业。

当时业绩不错的浙江省上市公司宁波华翔(证券代码002048)就相中了它,意欲强强联手,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但“很有诚意”的宁波华翔没有笑到最后,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没有任何经验的金凰集团,以黑马的姿态入局,闪电般地完成了收购,而且是:

我两个都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湖北省某财经记者解释道,湖北本地企业金凰集团拿出了69.98亿元收购三环集团,并100%控股其旗下的襄阳轴承,该方案最有诚意。

然鹅,该记者没有说的是,金凰集团实际拿出的自有资金仅有28亿元,另外的42亿元则是由当地银行提供的意向性融资安排。

《界面新闻》的调查报告说到: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就在完成三环集团股权交割以及工商变更登记的同一天,即2018年12月29日,金凰集团和武汉鑫三环科技投资合伙企业均将各自所持三环集团的全部股份质押给了湖北省国资委和湖北省兴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这两者正是三环集团股权的出让方。

这么说吧,待纾困企业为新老板贾志宏“卖身贷款”,贾志宏再把全部股权质押给出让方。这等骚操作,柳大师看了也要落泪,也惹得宁波华翔惊呼“看不懂”。

并购事宜结束后,宁波华翔向湖北省国资委、武汉光交所等机构发送了《质疑函》,要求公开评审流程与决策结论,但并未获得明确回复。

2019年4月,湖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称,三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舒某涉嫌严重违纪和职务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经查,在公司改制时,担任其资产评估师的张军祥、吴艳等人受三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姚某的指挥,犯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导致国有资产被漏评、低评

因涉及反腐、国有资产流失等红线问题,三环集团的混改迟迟没有进展,并购方金凰集团的资金链出现断裂迹象。

而贾志宏真正的资金问题,才刚刚开始暴露。

剑走偏锋

多种迹象显示,早在金凰集团涉足并购案时,就算有关部门暂缓和优化了筹资安排,“蛇吞象”的金凰集团依然难以承受资金压力。

例如根据公司财务报告,截至2017年底,金凰集团的所有者权益为20.56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4.27%。它怎么可能负担得起70亿的并购案例?

在当时,有不少财经媒体质疑金凰珠宝并购的充分性与必要性,尤其尖锐地发出“钱从哪里来”的疑问。

现在我们知道了,贾总的钱,从一开始就是剑走偏锋,打着“假金换真金”的注意。

从2015年起,金凰集团采用了“黄金质押+保单增信”的融资模式,向金融机构提供AU999.9的足金质押物,并由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等提供企业财产险。

据悉,人保财险(湖北)开出的保单共计74笔,合约300亿元人民币,到期时间为2020年10月。

而金凰集团成功地利用增信后的保险单,向从金融机构骗取了约200亿元融资。

重点来了,截至2020年到期前,这批通过保单增信换来的融资,尚未偿还的部分达160亿元,且对应质押的黄金为:

83.03吨。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为1985吨,全国黄金生产量是380吨。其中黄金产量最高的企业紫金矿业,生产了40吨黄金。

金凰集团质押的80吨黄金,是紫金矿业全年产量的2倍。金凰集团说这些黄金大多从上金所等正规渠道购置,但上金所的交易人员表示,无论是交易记录还是上金所的头寸,金凰集团说述的交易量“都是不可能的”。

但各家金融机构笃信这是一笔“好买卖”,尤其是近年来黄金价格一直稳中有升,抵押物足够对冲坏账风险。

当然,平静之中蕴含着惊雷并非无人知晓,事实上,这在湖北金融圈并不是秘密。

江湖中弥漫着关于金凰集团的野史。

长期以来,金融圈人士有一个疑惑:金凰集团是武汉的一家知名企业,老板又手腕通天,但武汉金凰极少向本地金融机构借款。例如在此之前,金凰集团在湖北仅有2亿元贷款,却不惜以黄金抵押的方式,向民生信托、东莞信托等省外金融机构筹款200亿元。

一位湖北金融圈大佬在暴雷后向《财新》记者说:

湖北省的金融机构都不太与武汉金凰打交道。例如黄金案中,湖北省的两家信托公司(国通信托与交银信托)就没有投过一分钱,湖北省的银行基本也没投过钱。 但我们也不会说什么,没必要得罪贾志宏。

甚至于早在2010年前后,武汉金融圈就流行一个笑话:

贾志宏曾把一批黄金质押给小贷公司,一位小贷公司老板去西藏礼佛,临走前从保险箱拿了两根金条作为佛礼。结果在机场时,这位老板接到寺院的电话:你怎么能拿两个铜块欺骗佛祖!

可见,外地信托的背景调查做得还不到位,没有判断出这桩生意的潜在风险。

直到2020年4月,参与黄金抵押再融资案的民生信托接到老板、地产大佬卢志强的通知,鉴于泛海集团资金链极度紧张的情况,打算把民生信托的抵押单转让给其他机构。

于是在潜在买家的要求下,民生信托对金凰集团质押的黄金进行开箱检查。

在检测结果揭晓的前一晚(2020年5月15日),金凰集团董事长贾志宏突然致电民生信托高管,强烈希望能叫停检测。

在被民生信托拒绝后,第二天清晨,贾志宏给民生信托的这位高管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感谢了多年来民生信托对金凰集团的支持与帮助,短信的结尾是两个字:

别了!

这位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看到这两个字,我的心都凉了。虽然当时检测结果还没出来,但我感觉那金子100%是假的。

几小时之后,检测机构送来的结果显示:

存放在金库里作为质押物的这批黄金,表层是AU999.9足金,但主要成分系“铜合金”。

对于“金包铜”的情形,《财新》记者在《百亿黄金局》一文中,配了一个形象的封面插画。作为吃货的我,第一时间的反应竟然是:

这土豪版月饼卖相不错呀,在哪里才能买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不由己

一夜之间,80吨黄金成为“金包银”,各金融机构的百亿资金打了水漂…涉事双方开始了精彩的攻伐与辩护,抖落出一地鸡毛。

例如案发后,在假黄金案中损失最惨重的东莞信托称,早在2020年2月,东莞信托在处置另一单贾志宏用于抵债的黄金时,随机抽取了1根一公斤的金条送检,结果显示“金条表面镀金,内部成分为铜合金”。

对此,贾志宏向媒体记者表示:

哪里有假啊?保险公司都开保单了。而且都过去五六个月了,如果黄金有假,东莞信托为什么不报案?

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贾志宏的黄金,经过了“黄金入库、黄金质押、向保险公司增信”的三个步骤,按照商业常识,高达80吨的黄金是一个巨额标的,交割双方应遵循谨慎原则,在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地随机抽样,送达权威第三方检测。这么多精英人士以及专业第三方机构,是怎么被拙劣的“金包银”骗局骗过的?

更何况,东莞信托既然发现了贾志宏其他黄金造假的劣迹,为何既不启动紧急抽检措施,也不向警方报案,寻求公安与司法介入?

在这起特大黄金造假案中,谁是做局者,谁是串谋方?涉案的多家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第三方鉴定机构…各自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涉事各方都存在打着如意算盘的“内鬼”,它们维系“着斗而不破”的诡异局面,很难对此简单评判。

首先,为什么与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沾边的武汉金凰非要介入三环集团的混改?

理性地分析,即便是因曹副省长的面子抹不开,为什么贾志宏不从自家资金流出发,先行并购20亿的襄阳轴承厂,反而失心疯地“蛇吞象”,非要以70亿元的高价打包收购两家上市公司(三环集团和襄阳轴承都在A股上市)?

答案很简单,都是房地产惹的祸。

早在2012年,武汉市政府给三环集团下发了土地工业用地“即征即返”的文件,三环集团的数块工业用地已被纳入旧改计划。这一点在东莞信托发布的信托计划中亦有描述:

三环集团在武汉、深圳等城市的核心区域拥有近万亩的土地储备,可售货值达400亿元。

贾志宏一开始的收购对象就不是襄阳轴承,而是母公司三环集团。他看中了三环集团“利用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住用地、纳入旧改与房地产开发”的前景,并设想了“并购重组+房地产概念包装+A股讲故事圈钱”的三步曲,试图在房地产开发与A股再融资两方面实现双赢——赚两次钱。

在贾志宏看来,70亿元整体收购两家公司是很划算的,因为光是三环集团最核心的两块旧改用地,当时的估值就超过60亿元,稳赚不赔

而且贾志宏并不太担心资金链断裂的潜在风险,因为通过“金包银”的方式骗取的200亿元再融资资金当中,只有70亿元被金凰集团用于三环集团混改。至于另外的钱哪里去了……

你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嚎,这里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其次,涉事金融机构的操作存在谜之操作。

贾志宏骗取融资的关键,并不是80吨黄金的抵押品,而是利用人保财险对这笔黄金提供的保单所产生的增信。换而言之,多家非银金融机构看中了大型央企(人保财险)保单的金字招牌,因而提供了带杠杆的借贷,让贾志宏把“雪球”滚了起来。

长期以来,人保财险的经营业务中就包括了黄金运输、存储安全等方面的财产保险,以及针对贵金属公司的特约保险条款(主要是对黄金质量、重量等黄金品质提供保险与再保险),应该说,对业务流程与风控关键点是很熟悉的。

在对金凰集团黄金的保单中,双方明确约定:

本保单涉及的保险标的是Au999.9足金黄金金条,保险标的黄金的质量和重量由保险人承保,标的黄金应全部经过双方认可的、具有黄金鉴定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据民生信托相关人士回忆,在黄金放入银行保险柜之前的抽检环节,来自金凰集团、保险、信托的十多名专业人士均在现场录像。人保财险和民生信托的员工从中任意挑选了几根金条,并将其送至熔炼室压成薄片。为防止送检途中被中途掉包,被压制成薄片的黄金还被剪成不规则的形状

理论上,外表镀金、内层是铜合金的“金包铜”,在压成薄片时就会露出马脚。但为何无人发现端倪??

显然,这不是金凰集团可以独自完成的造假案

本次初审判决中,贾志宏被控犯下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恰好是对这个疑问的有力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金包铜”案是2020年5月16日东窗事发的,仅仅一个多月后,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方明被免职。与刘方明同时免职的,还有该公司负责武汉金凰项目的业务员。

再次,金凰集团的黄金质押及转贷款业务,本身的盈利逻辑存在极大的漏洞。

我们知道,无论是银行还是非银金融机构,资金出借利率的确定与风险直接相关。

例如银行同业拆借利率(IBOR)极低,都是围绕几个BP斤斤计较(注:1BP相当于1%的百分之一,上调1个BP相当于利率上涨万分之一)。这是因为同业拆借是发生在商业银行或非银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通融,期限很短(短的隔夜,长的不超过4个月),因而不可能出现高利率。

再例如,最近卖的火热的超长期国债,尽管期限高达20年,但利率也只有2.49%。这是因为超长期国债以国家信用为背书,市场普遍认为风险较小。

同理,由于黄金受到产量、供求方面的限制,被普遍视为低风险金融产品,因而基于黄金抵押的金融衍生品,利率通常不会太高——出借人单方面拉升利率的结果,必然导致实物黄金交割的兴起。

但金凰假黄金抵押贷款案中,安信信托、民生信托等8家信托机构,在2016年与武汉金凰签订了80亿元的贷款协议,借款的条件让人吃惊:

平均借款期限为2年,利率在10%-15%之间。

说句不客气的话,把巨额黄金抵押出去借高利贷,不是脑子有毛病,就是内心有猫腻,真是一个敢借,一个敢贷!

随后爆出的消息相当劲爆。

例如,金凰集团是与长安信托武汉分部总经理程万里一起,研究出“黄金质押+保单增信”的杠杆借贷新模式的。随后程万里跳槽至东莞信托,又把这个商业模式在新东家发扬光大。

2020年假黄金案曝光后,程万里从东莞信托辞职。

有金融监管人士称,恒丰银行暴雷后,监管方发现该银行也参与了贾志宏的“金包铜”案,恒丰银行的风控部门之所以未能完全发挥作用,和贾志宏与银行相关人员的私下有关:

贾志宏做事的方式是,你给我融资20-30个亿,我帮你消化3-5个亿的不良资产。这个安排对金融机构“有很大的诱惑”。

在金融圈中,贾总的这种伎俩并不新鲜,它属于典型的:

抽屉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正因为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当假黄金出事后,借贷双方既针锋相对地相互推诿,又相互默契地给对方留出解决的时间与空间。

如此僵持数个月,直至大厦崩塌。

荒野大嫖客

2024年5月28日,金凰集团“金包铜”案初审判决出炉。贾志宏等18名被告人被判处重刑。此前,已有涉案的人保财险、民生信托、东莞信托多名从业人士被判刑,如果加上落马的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这起离谱的黄金造假案堪比一起金融地震。

据说,已有不少高校财经金融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从中得到灵感,把它当作案例研究的材料,写出了不少本科、硕士毕业论文。

我对此深表遗憾。

因为在我看来,贾志宏的“金包铜”造假,手段不可谓不低劣,但它能“骗”过众多金融业精英,可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存在缺陷、或者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它是一个关乎商业伦理与商业道德,关乎行业性腐败的金融诈骗案例。

80吨假黄金案里,涉案的衮衮诸公,都有着不可言传的“苦衷”,都和柯受良在《金包银》中唱到的那样:

窗外的野鸟替阮啼,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我不由得想起一件趣事。

在贾志宏膜拜黑道电影的那个时代,我还在大学里风华正茂。当时正值盗版碟的高峰期,每个周末,大学生都要租一些VCD格式的影片,在宿舍里的台式电脑上播放。

有一天,我们宿舍的文艺青年沈公子,神神秘秘地带回来一部电影,关起门来与我们一起观赏。

说实话,这部名为《荒野大镖客》的牛仔片还挺好看的,我们都很满意。

只有引荐人沈公子闷闷不乐。他黑着脸说,他在出租摊上找得很匆忙,不小心看错了片名,导致了错误的心理预期。

原来,他看到内容简介中了解到,本片的梗概,是男主角来到一个小镇上,和一群人互动输出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荒野大镖客》剧照)

于是,他一时眼花,把片名看成了:

《荒野大嫖客》。

嚯,一群白嫖怪,这么刺激的咩…

——(全文完)——

写在后面的话:

1,《金包银》的原唱是蔡秋凤,此后有费玉清的魔访版,以及柯受良的极道版。关于这首歌,以及闽南歌曲,我其实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可惜拖更了两年多,没有写下来。以后有时间补上。

2,高校财经类毕业论文中,案例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我个人并不是很认同。因为在本人看来,用经济现象解释现实事件,是一种高度简化的方法。但不能把现实事件的本质原因,归咎于单纯的经济动因。经济维度的动因永远低于哲学和美学维度,经济学总是向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汲取灵感。

举个类比的例子,人活着就要吃饭,因此可以用恰饭模型研究人的行为模式。但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不能用恰饭模型评价人的行为逻辑及审美价值——你不能说梵高的画好,好就好在它值多少钱。

觉得有趣,请关注公众号:将军箭

31 May 2024

点击“分享”“赞”,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