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标关注猎聘公众号 探寻职场的另一种可能

几十年前,出国留学被称为“镀金”。

当时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上能够出国留学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能出去的人往往是经过层层筛选的精英。也因此,海归们不仅能收获很高的社会地位,且留学加成也会直观反映在他们的职业发展与薪资水平上。

现如今,随着留学门槛逐年降低,留学人数越来越多,留学的红利也已经大大降级。

有报道称,一些留学生花费上百万出国,回国后的工作只有月薪六七千块钱,勉强够得上一线城市的平均薪资。靠这个赚钱速度,想让留学经费回本,得打工二三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学价值缩水,也让不少人开始调侃,现在留学只剩“贴膜”了。

满怀憧憬出国,满心失落求职,金光闪闪的海归甚至沦落为找不到工作的“海待”。

彷徨的留学生们,都经历了些什么?

学成归国,即刻失业

江舟:英国QS30本硕,补不上求职信息差

找工作几个月了,每天都因为求职的事吃不好睡不着,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被拒绝多了,现在我收到HR的信息都不太敢打开看,因为有时候面试两三轮还是被拒。之前我还会追问原因,对方拒绝的话术跟渣男提分手也差不多——你很好,但我们不合适。

回看我的求职之旅,感觉自己一直处在迷茫的状态。回国前,我一直没想好要去什么行业、去哪里工作。去年12月回国后,我想先试着实习,奈何已毕业的英硕不再拥有实习生资格。匆忙投入校招,仍旧是不赶趟的,有时候才看到心仪企业的JD,就发现已经截止投递了。

好不容易走到面试阶段,HR几个问题就能把我问懵了。你为什么选这个岗位?你对我们公司了解吗?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你确定这就是你的职业方向吗……

我不懂,难道每一个应届生都必须立刻想清楚这些问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Q,“裸辞追逐留学梦,找不到工作的第N天

本科985,毕业后我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做了三年。但我心里一直有个留学梦,尤其那些出过国的同学谈起海外经历时,我总觉得自己的人生缺了一块。

年轻就是要折腾,我这样想着,然后就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去QS前50读硕了。

现在我必须承认,还是太高看自己了。花大价钱读书,没对未来抱有美好幻想那是不可能的。当时我想,我有工作经验,再出去看一圈世界,出来以后人生也会上一个台阶吧。

没想到命运跟我开了个大大的玩笑,我激情蹦跶了半天,到头来还不如躺平。

看着招聘平台上已投简历113,沟通企业648,我只有冷笑。这些年折腾掉的钱,首付买个小房子,该有多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式加冰:700+投递、0 offer,27岁的“高龄”应届生

我从打算读研究生开始,就在为毕业找工作做准备。本科是商科,为了能有更高的求职竞争力,硕士我读了数据分析专业。

硕士2年期间,我反复改简历,秋招期间还做着一份实习。本想着这下肯定稳了,没想到秋招快结束时,我却被告知部门没有空出HC,内部转岗也没什么可能,只好重新开始准备校招。

算上实习期间投的简历,从去年秋招到现在春招临近尾声,我投了700多份简历。但多数职位根本走不到笔面试阶段,完全就是石沉大海的状态。Offer挂零,回想起当初壮志满满的状态,只觉得我实在是太天真。

分析原因,除了环境不景气以外,自己的工作经验少是个问题。之前我因为生病休学过一年,因为高考专业没选好,后来出国重读了一个本科,再加上后来读研前还gap了一年。顶着27岁的“高龄”,我的工作经验却比同龄人少几年,也比年龄小的应届生缺少竞争力。

学历没遗憾了,工作却是很后悔。或许对于职场而言,经验远远大于学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国就业,人生割裂

娜酱,“海归毕业沦为客服,还被辞退了

23年从韩国毕业回国,赶上大环境不好,毕业即失业。

我本来是做设计的,不得不说,AI的出现真的挤掉了好多工作岗位。遇不上合适的设计岗位,我就想“先就业再择业”,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得了。

因为会韩语并拥有韩语中高级证书,我入职了一家游戏公司,做韩语客服。薪资6k,轮班制。虽然谈不上满意,但好歹有份工作了,以为自己可以安稳下来了。没想到,已经沦为客服的我,入职不到一个月就被辞退了,理由是能力与岗位不匹配。

纵使知道这份工作不适合我,但重回待业状态的那半个月里,我还是有无尽的失落。

家里不算富裕,送我出国花掉了父母多年的积蓄。而我自己呢,学生时期明明已经很努力了,明明以为自己一定会有满意的高薪工作,却被现实狠狠甩了一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维安: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家人说销售岗高中毕业也能做……

19年从欧洲硕士毕业回国,因为想回到父母身边,于是决定在老家找工作。

老家是长三角二线城市,虽然经济不算落后,但工作机会还是比一线城市少很多。努力了几个月,总算入职了某外资零售品牌,岗位是零售管培。

我自己对现状还算满意,但总有亲戚说:你花那么多钱出国念书,回来就干销售?这工作不是高中毕业就能做?

店里的的确确是有高中学历的小妹妹,所以尽管我安慰自己“管培生和普通岗位不一样”,也不能从根本上说服自己。毕竟零售管培干得再好,天花板也就是店长了,也不能算是特别体面的工作。

这两年公司校招,求职者越来越卷了。以前我的竞争者是QS100,现在已经卷到QS50和国内985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mily:入职一个月,体会到了留学生回国的割裂感

回国工作的一个月,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从高中到大学我都在加拿大念书,以前从没觉得有什么差别,现在可能是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了吧,体验到了所谓的留学生回国的割裂感。

在杭州互联网公司工作,以前总听说国内卷,这次我是真切地沉浸式体验了。大家集体“自愿”加班,没有加班费的那种。同事休假,也被领导要求及时回复邮件。

上学的时候,我总吐槽国外的一切都很难,生活不太便利。成为打工人之后,我体会到这些快节奏的便利都是有代价的,所有的工作都不能等,学什么都要上手快。怪不得国内的同龄人,都开始追求体制内了。

从美国回来的闺蜜跟我感受差不多,我至少还有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她求职一年多,才找到一份月薪4000的工作,也不得不去做了。我跟她吐槽工作卷,她跟我抱怨高强度也就算了,工作内容也跟JD完全不相符,背着干不动的kpi还每天被领导PUA。

真心奉劝还没回来的留学生,要提前给自己打好预防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做准备,早日上岸

余洋:求职半年快速迭代,终于入职心仪企业

去年8月毕业后,我不紧不慢地玩了几个月,11月回国后才发现已经痛失秋招。我一边懊悔,一边找实习、优化简历,准备在春招中大展拳脚。

刚开始求职不太顺利,但我没有沉浸在失落的情绪中,而是找专业人士帮我发现问题。

这期间,我发现简历原来可以暗藏玄机,几个版本优化迭代下来,我的简历浓缩了我在校期间的各种实践经历,包括校园活动、设计比赛、实习经历等,尽量在有限的篇幅里突出我与意向岗位的匹配性。除了这些,我也在努力了解公司的信息,包括企业的背景、发展状况、主营业务等,从而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和发展方向。

3月我终于收到了心仪企业的面试邀约,经历了漫长的三面后,上个月总算是成功入职了!

总结我的亲身经历,这半年来我真的收获很多,除了一份心仪offer,更重要的还是心态更成熟了。

留学生回国求职,盲目自信和迷茫焦虑是两个极端。

越是不顺利的时候,我们越应该理性地发现问题所在,找到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然后快速投入下个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oris:头部大厂上岸经验:求职一定要提前布局

我2019年入读UCL英硕,次年毕业回国参加秋招,顺利进入某互联网大厂的品牌部。入职后发现校招进来的很多都是QS100内的留学生以及211、985硕士应届生,学历背景非常卷。

作为一个双非逆袭的案例,我觉得求职上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留学之前做好布局,做好规划!

前期功课包括但不限于:了解自身专业的就业情况,同专业刚毕业不久的学长学姐都进入了什么企业,哪些行业偏爱留学生,自己有哪些拿得出手的求职优势,感兴趣的企业往年在什么时间开校招,有哪些职位在招等等。

除了信息上的准备,更重要的一点是提前实习。现在多数留学生出国的最重要目的还是给自己镀金,毕竟留学生越来越“平民化”,非富非贵的家庭,没有什么比一份好工作更实在。因此结果导向,与其跟别人在一个赛道上卷学历,倒不如抢跑一步早做同行业同岗位的实习,以便在校招中来个降维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荔文:留学生回国就业没优势?千万别把留学当投资!

这几年留学生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选择硕士出去留学,为的是回国后更好的就业机会。但现在的留学生真的还能吃到海归红利吗?我真觉得不会了。毕竟花几十万上百万留学,回国后工资几千块,甚至都找不到工作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现在国内企业发展得很快,HR对留学圈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很多学校好坏一眼分辨,单凭一个水硕士文凭就想混到好工作,实在是很难。绝对不能自欺欺人,觉得在国内随便混混,砸钱出去随便“镀个金”,回来就能跟那些本科985硕士QS前50的人竞争了。

我身边很多朋友,回国后能快速搞定工作的,要么真的是个人能力强且非常卷,要么家庭背景不错,父母能帮忙搞定工作。

就我个人而言,家庭条件一般,但我在出国前也考虑好了,去留学不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至少无法完全正比例回报在工作上。选择出去待几年,主要还是为了开眼界,去见识不一样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过境迁,海外留学已经不能统一视为“镀金”的机会了。

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从未像现在这样频繁且高效,况且国内有些学科已经达到了遥遥领先的水平。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包括电商在内的很多行业一路驰骋,比起学历,招聘方更看重经验。

留学当然还是有其价值,但这份价值不能仅仅用经济回报来衡量,也不能全以调侃“贴膜”来消极对待。

职场如此现实,它会敲碎每一个求职者不真切的幻想,不论他/她有没有留过学。

作者 | 婉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