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前言

人类历史上,印象最深刻的两次核泄漏事故,一次是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一次是日本福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说这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呢?其实还是因为美国完全不同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是美国觉得这个国家是对自己有利,就算干了再大的伤天害理的事,经美国之口后也会变得无关痛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比如日本今年8月24日正式向太平洋排放福岛核电站的大量核废水事件,日本身体力行的向全世界说明了日本人的理念“有福一人独享,有难大家一起扛”,也就是“亡人自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美国眼中,尤其是美国某些政客眼中,就觉得日本这种祸害全球的行为太对了,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日本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看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苏联的时候,美国某些政客的嘴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是核泄漏事件,与日本祸害全球的行径相比,苏联则是耗50万人拯救世界,虽然是苏联自己造成的,但是胜在他们处理的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种事经美国之口之后,和对待日本完全是两种态度,对苏联那是可劲的黑,各种手段都朝苏联使出,甚至直至今天美国都未罢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在美国眼中,没有所谓的对错之分,只有敌我之分,只要是自己阵营的,就算危害了全球的健康的,在美国某些政客眼中也是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耗50万人拯救世界

1986年4月26日清晨,乌克兰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令世界震惊的核泄漏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拥有4个反应堆组的世界级核电站,曾被誉为“世界最安全的核电站”,然而这场级别最高的核事故,却使其名声一落千丈,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核灾难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故发生在4号反应堆进行测试时,工程师原计划在关闭反应堆进行预防性维护前,完成领导布置的一系列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由于实验计划存在缺陷,违反了操作规程,关闭了反应堆的关键安全冷却系统,这使反应堆在高温高压下操作数小时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凌晨,一名操作员的失误导致反应堆压力和温度迅速飙升至数千度,反应堆瞬间熔毁并发生猛烈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史无前例的严重核泄漏事故,苏联政府第一时间启动了紧急救援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事发后30个小时内,附近所有居民得到全面疏散,大批军队和生化防护部队开赴事发地参与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堵住反应堆的裂口,苏联调动了近5000吨重的硼砂和铅块,通过数百架直升机将其空投至反应堆顶部的各个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行动极其艰巨和危险,所有飞行员都必须在低空快速飞行且全无任何防护设备的情况下执行任务,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强烈的核辐射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上千名飞行员累计执行了3000余架次的飞行任务,许多人不幸染上了辐射病,其中600多人更直接因辐射过量而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空中应急同时进行的是苏联数万名工人在地下的反应堆下进行的建造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反应堆的爆炸熔毁,大量放射性熔融核心物质正逐渐向地下渗透,一旦进入地下水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工人们面临着极端困难的任务,那就是在地下重新开挖被塌方阻挡的通道,并用混凝土浇筑隔离层,阻止熔核进入地下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地下是整个事故中辐射最强的区域,工人们必须以原始的人海战术进行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只能工作极短的时间就必须换人,在辐射最强处,他们更是只能通过40秒的高强度作业完成每次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确保辐射剂量不超标,这种间隔时间极其宝贵,可以说是一人一铲挖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环境极端恶劣,所有工人却都没有丝毫怨言,只是默默工作,最终用了45天时间完成了这项拯救世界的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后,苏联总共调动了50多万军民参与这次核事故的抢修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人为了工作更长时间,无视了自身承受的巨大辐射危险,这最终导致大量参与抢修的苏联军民不幸染上严重的辐射病,其中约9.3万人因此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他们不惜牺牲小我、舍生取义的奋斗,苏联政府才得以控制住事故的后续危害,最大程度避免这场灾难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而日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玩火自焚,祸及全球

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核泄漏事故,一场可以早期控制的灾难,却在日本政府和企业的懒政怠政下,最终演变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核泄漏使广大无辜民众遭受辐射,也让全球生态系统蒙受污染的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罪魁祸首就是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运营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011年3月,一场强烈地震导致海啸袭击了福岛核电站,堆芯冷却系统瘫痪,备用电源也迅速耗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反应堆在高温高压下进入失控状态,多次发生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发当晚,现场工作人员在漆黑中四处寻找可以降低反应堆压力的安全阀,却一无所获,与此同时,反应堆温度正在迅速爬升,情况危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东京电力公司不仅迟迟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反而选择隐瞒真相,直到20个小时后才不情不愿地启动应急冷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日本政府的反应也同样迟缓,错过了控制事态的最佳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及时采取海水注入等紧急冷却措施,这场灾难本可以避免,但东京电力公司似乎担心海水会腐蚀设备,宁愿让反应堆继续升温也不肯注入海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他们终于不得不注水时,为时已晚,反应堆接连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本可以早期控制的事故,就这样在日本企业的错失与不作为下升级成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核泄漏等级也达到最高的7级,与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事件不相上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严重的是,由于反应堆内的燃料仍在持续融化,必须源源不断地注入冷却水,但被污染的冷却水也在不断累积,如何处置这些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废水成为一个麻烦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处理这些废水的方法很多,可以深埋地下,也可以蒸发固化,但这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增加了东京电力公司的运营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这家贪婪的企业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排放到海洋里,将污染扩散到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政府也完全配合这一做法,声称废水已经过处理,排放标准合格,对环境影响很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只是他们推卸责任的借口罢了,毕竟什么证据也没有看到,只是光听日本这样说,谁会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日本种种就证据避而不谈的行径脸,更多的人还是偏向于所谓“处理过的”废水中放射性物质水平依然很高,直接排放到海洋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是难以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面日本:既道歉又推卸责任

面对国际社会的批评,日本政府虽然表面上道歉认错,但却没有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没有积极清理核废料,而是摆烂,采取放任态度,让核污水直接排入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甚至还利用贫困学生进行核废料清理的高危工作,这种事可能也就只有日本才能做出来,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做人的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用弱势群体从事高风险工作,这种做法无异于蓄意杀人,日本政府明知核废料的危害性,却置生命安全于不顾,这种行为濒临犯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贪婪与残忍的日本,将人权践踏于脚下,完全没有资格要求谅解与宽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8月,日本正式将大量排放核废水到太平洋,而之前其实日本也没少排,只不过都是小规模,明知这会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日本政府仍然一意孤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各方谴责,日本官员竟称废水“符合标准,可以直接饮用”,这种说法显然是欺世盗名,目的只是为了粉饰太平,淡化核泄漏的严重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此番处理核废水的做法,暴露其民族特质与人格特征:犯错后不悔改,只会虚伪道歉,遇事不求助,独断专行,麻痹大众,掩饰真相,讳莫如深,害人害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日本的虚伪,我们必须警惕,通过此事,日本政府的特点已经显露无疑:道歉只是为了应付舆论,真正的目的是推卸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福岛核泄漏至今,日本政府始终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彻底清除核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宁愿长期处在核辐射的环境中,也不愿付出时间和资金进行彻底修复,日本政府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子孙后代的福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对核废水问题的态度也证明,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反省过历史,也没有汲取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在二战时期还是今天,日本都表现出同样的民族特质:目光短浅,利欲熏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为了一时的便利,可以不惜危害全人类的生存环境,尤其是有了苏联的处理方法,愈发觉得日本根本不配在地球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是学到了什么是舍生取义,什么是为利舍义,什么是为一己之力而造恶于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