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脚下是源头,“一钟双音震寰宇”。随州不仅是闻名四海的炎帝故里,还是让人心驰神往的编钟古乐之乡。6月2日,农历四月廿六炎帝华诞甲辰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将在随州举行,甲辰年寻根节延续“去歌舞,兴礼乐”之风,邀四海来宾共赏钟鼓齐鸣,金声玉振。
每年寻根节的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古朴庄严的礼仪,钟鼓齐鸣的乐舞,诉说着礼乐文明传承千年的魅力。泱泱华夏,礼仪之邦,在时光的洪流中,“礼”“乐”逐渐互为融合、相互调和,形成了礼乐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礼运》中描述,最初的礼,是从饮食开始的,以食物祭祀敬畏神明。音乐,则是中国先民沟通天地神人的一种方式。古人依材制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之为“八音”,“八音之乐”由此而来。
中华汉诗舞研究所所长、甲辰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礼仪指导穆兰介绍说,甲辰年寻根节祭祀大典以“八音之乐”来呈现典雅纯净、和谐庄重的正声雅音。
而礼乐文化之中,最能体现古乐恢弘气势的,非编钟、编磬莫属。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编磬最早见于商周,是庆典、祭祀的重要乐器。编磬常与编钟相配,合奏“金石之声”,其音响魅力“近之则钟声洪亮,远之则磬音清脆”。
“今年的寻根节祭祀大典将重点突出钟鼓齐鸣,金声玉振。编钟就属于金声,编磬就是玉振。此外,在9项仪程和礼乐表演中也会重点突出编钟乐器,让编钟雄浑深沉的乐声,激荡人心,震撼寰宇。”穆兰说。
炎帝神农削木为琴,战国曾侯乙铸铜为钟,编钟礼乐与炎帝神农文化在随州交相辉映,形成了贯通史前部落融合、商周方国融合和隋唐民族融合的礼乐文化。
“曾侯乙墓的发现,让我们了解了西周礼乐文明达到顶峰。最近曾侯乙编钟在申请人类记忆遗产,很有可能申遗成功,这将震撼国内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在做客炎帝神农文化高端访谈时如是说。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燃 周科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