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94

作者:观察君

校稿:程程 / 编辑:致知

一项尖端科技还没来得及普及,公司就面临破产,创始人成老赖,柔宇科技是怎样从独角兽走到今天的?近日,深圳中院发布公告,柔宇科技破产清算进入新阶段。柔宇科技是全球折叠屏的开山鼻祖,是一家估值曾超过500亿的科技独角兽,从A轮到F轮融资近100亿。从2012年成立后,柔宇在经历了几年的高光时光后,很快跌入谷底,上市受挫,被曝拖欠工程款和工资,创始人被列为老赖。如今,柔宇又即将面临破产清算,着实让人唏嘘,一家科创独角兽是怎么走到这个境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折叠屏,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三星和华为,其实折叠屏早期开创者还有柔宇科技,这家被称为折叠屏鼻祖的科技公司,创立于2012年。而且是在深圳、香港和美国硅谷同步创立。

柔宇创始人刘自鸿也是个传奇人物。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就被保送清华大学,是江西抚州的理科状元,清华大学本硕连读6年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年仅26岁就拿到博士学位,成为斯坦福大学的传奇故事。毕业后,刘自鸿在IBM工作了三年,2012年回到深圳创办了柔宇科技,主攻方向就是自己博士毕业论文中提到的“柔性半导体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智能手机尚未完全普及的时代,以超前视角研究柔性屏,确实过于超前。创业一年之后,柔宇就发布了一款可弯折的单色柔性面板。2014年,柔宇科技又发布了一款“蝉翼屏”,这款厚度仅有0.01毫米厚的彩色柔性显示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薄的显示屏,在科技行业引发极大震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一家企业看到后,提出3亿美元收购柔宇。作为一家科技企业创始人,套现20亿离场,诱惑实在太大。但是刘鸿自拒绝了。时至今日,不知道刘鸿自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接连的科技成果发布,让柔宇成为炙手可热的科技独角兽企业。尤其是“蝉翼屏”发布后,柔宇拿到了11亿元的C轮融资。

从成立至今,柔宇已经累计拿到了9轮融资,分别为总计61.97亿元的股权融资和 36.53亿元的债权融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资本的追捧和营收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让柔宇逐步陷入困境。

有了技术,就必须应用到生产。柔宇本来可以专心走技术流,但因生产合作问题没有谈好,柔宇不得不将融资大量投入到生产线。2015年7月,柔宇世界首条超薄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传感器量产线投产。同年10月,全球首条6代超薄彩色柔性屏投产。

从研发到生产,本身就消耗了柔宇大量资金和精力,产业链被拉长。因柔性屏过于超前,各大手机厂商应用的积极性不高。柔宇直接越俎代庖,自己又花巨资投入手机生产线,直接生产手机。柔宇先后推出两款折叠手机,而八千多的高价,基本无人问津,而且“容易坏”的市场反馈又恶化了手机的销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17年到2020年,柔宇科技在3年内营收只有5亿多,而亏损却高达32亿元。柔宇不仅没有兑现融资时对投资人的承诺,而且短时间内看不到盈利希望。导致柔宇无法继续融资。2000年和2001年,柔宇赴美上市和国内A股上市的计划都失败了。

紧接着,2021年10月,柔宇因拖欠上海宝冶集团的9500万元工程款,创始人刘自鸿限高,成为老赖。

此后,关于刘自鸿的执行信息不断传出。甚至还有110万元的广告费欠款。截至目前,涉及柔宇和刘自鸿的被执行信息已经有36条。其中最大金额近1.5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不断有柔宇面临破产清算的消息传出。5月30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宣布柔宇破产清算进入候选管理人阶段,并且已经登记400-500名在职或离职员工的欠薪。这是一个破产清算的初级阶段,管理人确定后,就会接管柔宇,组织破产清算。

一个传奇科技天才,创办了一家科技独角兽企业,研发出多项独步世界的技术和产品,竟然沦落到破产清算的境地,着实让人唏嘘。

有人认为,柔宇的问题出在产品过于超前,与当下应用市场不匹配导致的。观察君以为,柔宇的问题并不是出在研发与应用之间的距离过大,而是把过多资金投入到柔性屏以外的领域,尤其是生产端,比如重资产投入手机生产线和团队。柔宇应该将资金和精力集中到技术研发,提高技术可靠性,把产品真正做到应用级别,然后再通过扩大应用市场和场景,来提高普及率。

说实话,柔宇真的很可惜,希望其他科技企业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