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发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联合声明》。

声明称,5月3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双方就巴勒斯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认为包括安理会第2728号决议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必须得到全面、有效落实,应共同努力推动加沙地带尽快停火止战,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30日晚发表声明说,哈马斯愿在以色列停止进攻加沙地带的情况下与以方达成“全面协议”,哈马斯已向斡旋方清楚阐明立场,并表示“全面协议”包括双方全面交换被扣押人员。

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对于因加沙冲突持续延宕而造成的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中方多次表达了深切的担忧,不断呼吁停火止战、保护平民,并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也一直坚持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实现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的解决。

此次联合声明的发表,说明中国为解决巴以问题所付出的努力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又体现了中国在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上怎样的担当?

笔者采访的两位中东问题研究专家表示,中东国家认为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在中东问题上切切实实地发挥作用。地区国家感受到了中国解决巴以冲突的诚意,未来会有更多国家希望中国发挥更加巨大而重要的作用。如果各方能够形成共识,最后达成一个类似六方会谈机制那样的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机制,并由更多专业人士去推进,制定时间表,那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就有了保障。

中国推动下,开启中东和解潮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及西亚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伟建告诉笔者,过去中国已多次就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出主张,在2023年3月10日中国推动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后,中国进一步开始实质性地推动解决巴以问题。

“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与伊朗这两个曾被外界认为矛盾大到不可调和的国家实现了和解。在沙伊两国和解后,中东地区出现了和解潮。”李伟建分析道,“正因如此,中东国家认为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在中东问题上切切实实地发挥作用,故也希望中国可以在推动解决巴以问题上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据新华社消息,外交部发言人林剑2024年4月30日表示,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代表日前来京磋商。双方高度赞赏中方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感谢中方为推动巴加强内部团结所作努力,并就下一步对话设想达成了一致。

另据此前报道,5月27日上午,外交部就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邓励指出,中国一直坚定地认为,中东地区不存在真空,中东地区的主人是这个地区的人民,这个地区的问题要由这个地区的人民来主导解决。同时我们也一贯主张这个地区所有的冲突和矛盾,都要通过对话和政治途径来解决,反对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西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晋则向笔者表示,这一份联合声明是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期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达成的三份共识性文件之一,显示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对于当前巴勒斯坦问题已有共识性的意见。在这份声明中,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共同协调了双方的立场,展示了团结性和一致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王晋进一步指出,在此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的七个多月的时间里,实际上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大会的相关表决上,都发挥了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中国也一直呼吁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关注巴勒斯坦问题,加大斡旋巴以问题的力度,推动未来解决巴以问题。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4年5月10日,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以143票赞成、9票反对、2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国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应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决议建议安理会重新“从有利角度”审议巴勒斯坦的“入联”申请。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称,中方欢迎这一历史性决议,也参加了这项决议的共提。中方支持安理会根据联大决议的要求,尽快重新审议巴勒斯坦的入联申请,期待有关国家对此不要再继续拖延、设置障碍。

中国在巴以问题上引领国际舆论风向

李伟建表示,此轮巴以冲突持续已超7个月,各方此前未曾想到过冲突会延宕如此之久,故国际社会近来正重新将注意力聚焦到巴以问题上。在此过程中,以色列在表述此轮冲突时,一直使用的是以色列-哈马斯冲突之类的表述,而不认为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

“以色列认定哈马斯为恐怖组织,那根据其对冲突的定义,目前的战事与巴勒斯坦无关,这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到了部分国际媒体对新一轮巴以冲突的报道风向。”李伟健说。

李伟建进一步强调,对此,中方一直在多种场合强调新一轮巴以冲突的根源在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中国一直在带领国际社会将舆论聚焦到巴勒斯坦问题上。

今年3月,中国外交部大使王克俭开启了旨在推动解决巴以问题的穿梭外交。王克俭先后到访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对巴以双方表达了中国愿在“两国方案”基础上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而在去年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不久,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就于2023年10月21日出席了在埃及新行政首都举行的巴勒斯坦问题开罗和平峰会。翟隽在会上表示,解决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实现巴以和平共处。

“在中国的努力下,现在国际舆论开始慢慢反转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冲突爆发的根本在于巴勒斯坦问题。”李伟建指出。

据新华社报道,挪威、爱尔兰和西班牙政府2024年5月28日分别宣布,自当天起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当天发表讲话说,这不仅是历史正义的问题,也是迈向和平的唯一途径。他同时表示,接下来西班牙将致力于推动“两国方案”成为现实。

5月30日,斯洛文尼亚总理罗伯特·戈洛布则表示,该国政府已决定承认巴勒斯坦国。斯洛文尼亚国民议会将在6月4日对此作出决定。

挑战与机遇并存

王晋指出,中国同巴以冲突各方都维持着比较重要的政治与外交联系,同时中国解决巴以冲突的诚意也被地区国家感受到了,因此在未来,会有更多国家希望中国发挥更加巨大而重要的作用,中国也愿意同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一起,探索未来结束本轮巴以冲突、重启巴勒斯坦和平进程的可能性。

“在此过程中,国际社会将面临很多挑战,主要还是源于巴勒斯坦自身以及以色列内部的问题:一方面是右翼与极右翼在以色列社会日益占据话语主导权,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另一方面就是巴勒斯坦内部派系分歧的问题。此外,当前的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斡旋机制的缺失,巴以冲突的延续……这些都是现实性的困难。”王晋说道。

据新华社报道,作为极右翼政党犹太力量党领导人,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5月22日宣称,为摧毁哈马斯,以色列必须深入加沙地带最南部城市拉法作战。他还呼吁切断对加沙地带的燃料供应,并限制人道主义援助进入。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5月31日的联合声明中呼吁尽快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在被认可的国际原则基础上开启权威性和平进程。上述进程应在确定的时间框架内和国际保障下进行,直至结束以色列对东耶路撒冷等1967年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叙利亚被占戈兰高地,以及黎巴嫩剩余被占领土的占领。

对此,李伟建指出,“这表明,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一定要在联合国框架下实现,同时要有更多有权威性、有代表性的国家参与,比如阿拉伯国家是一方、美国与欧洲是一方、俄罗斯是一方、中国是一方,这样世界中主要的国家或地区集团都能参与到和会中,凝聚共识,形成舆论压力。”

“如果各方能够形成共识,最后达成一个类似六方会谈机制的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机制,并由更多的专业人士去推进,制定时间表,那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就有了保障。”李伟建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