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和比亚迪,这两家车企在新能源技术上的较量,可谓是“你追我赶”。

但现在的吉利,似乎有点被“压制”的破防了。

5月28日晚,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发布,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上亲口宣称,第五代DM发动机热效率46.06%全球最高!其应用车型百公里亏电油耗只有2.9L,综合续航里程更是达到了21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用户还没高潮,吉利率先忍不住了。

5月29日,吉利集团品牌中心总经理徐东卫通过微博平台宣布,吉利 雷神 参数 图片 )发动机在2023年已经获得了中汽中心的权威认证,其最高热效率达到了令人瞩目的46.1%。为了证明这一声明的真实性,他还附上了一张由中汽中心在去年7月颁发的认证证书。吉利官方账号也迅速转发了这一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比亚迪这一次没惯着吉利,直接上了大招。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量产,量产,量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玩虚的,发布即量产!上市即交付!”顺便还炸出了比亚迪的“存货”——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5%的中汽中心认证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比亚迪还表示,像这样的底牌我有大把,只是没必要亮。

事已至此,这场吉利“碰瓷”比亚迪的行为算是实锤了——吉利出了一个打破行业规则的对比方法,就是拿“实验室数据”去跟人家量产实车对比。

众所周知,正常一个平台的开发周期,之前五六年,现在最快也得三年左右,所以在产品量产前,相关技术肯定要提前储备好的,这中间有一个不短的时间差。而且,未量产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落地风险,有时候可能会为了一个目标参数妥协很多东西,导致实际落地的时候,工程难度大大增加。

科技界有句名言,“技术本身并不具备领先性,只有技术应用到产品,开始为人服务时,才有了领先,也有了价值。”

从这个角度上看,吉利着实有点“破防”了。

关于吉利破防的原因,业内有很多分析,最集中的一点是,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首次应用的秦L和 海豹 06 DM-i,对于吉利产品的杀伤力实在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数据显示,吉利汽车月销最高的车型是售价区间为10.17 ~ 13.37万元的A级轿车 星瑞 。而这辆车在车身尺寸上不仅略小于秦L,也不能享受插混车拥有的免购置税权益。

而且,吉利的新能源品牌——吉利银河,在去年也推出了车长4782mm,指导价10.38~14.98万元的紧凑级轿车 银河L6 。受制于吉利银河的渠道建设进度,这款车销量一直在每月5000辆上下徘徊。而随着比亚迪新车的上市,这款车势必会面临更大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吉利与比亚迪的产品重叠过于密集,在本就吃力的情况下,如今再加上秦L和海豹06 DM-i,这仗就更没法打了。

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技术数据之争从来都不是关注的重点,他们只会关注技术带来的便利性与舒适性,而这个道理,恰恰也是证明此次吉利“不明智”的最重要原因。

因为吉利似乎忽略了老百姓的朴素认知——科学很奇妙,我们很尊重科学,但攀比热效率数据和我真没多大关系,不如多造几台便宜好开的车,更实在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秦L的亏电油耗数据是,NEDC 2.9L,WLTC 3.8L。虽然 WLTC 油耗数据数肯定比NEDC高很多,但你也不能说比亚迪不老实,毕竟NEDC测试标准目前还在使用。

而吉利最好的办法是,不拿标准数据怼比亚迪,而是弄个WLTC亏电油耗低于秦L 3.8L的车,这样的话,直接把最低油耗头衔就给抢回来了。这不更有说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为什么这次吉利没能在舆论上取得优势,反而留下“急了”的印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消费者的认知标准和认知基础。

还是那句话,无论是价格战,还是舆论战和营销战,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普通消费者,吉利不能要求每个消费者都是“理科高材生”,这才是科技普及的最大意义。(采写|汽车有智慧 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