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初秋,瓦依那和任素汐合作演出的《大梦》,让无数听众潸然泪下。这首质朴但深入人心的歌,正是瓦依那的创作。

此时的广西乡野,正是杨梅开始红的季节,瓦依那正在农田里种地。他们是一支来自于土地,成长于田野的乐队。

在壮语里,“瓦依那”意为稻花飘香的田野。“低头种地,抬头唱歌”,这是瓦依那的音乐态度和人生态度。

他们在音乐的田野里野性生长,用乡村的目光来折射当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瓦依那乐队


主唱、电吉他 - 岜農;木吉他、和声 - 十八;打击乐、和声 - 路民

一支来自广西黔桂交界半农半歌的乡村乐队,站在土地反观当代社会图景。独立音乐人,半农半歌。乐队以主唱岜農的创作为主线,“聚时为歌,散时为农”。

“低头种地,抬头唱歌”,这是瓦依那乐队的真实写照,也是瓦依那的音乐态度和人生态度。

在广西壮族的语言里,“瓦依那”意为稻花飘香的田野。十年前,瓦依那转身回乡,重返农耕生活。2022年瓦依那重组后,乐队成员由路民、岜農和十八组成,他们一直生活在广西的乡野。在音乐的旷野里野性生长,原生、乡土、纯粹,那流淌出的清澈音乐,干净而纯朴,带给人一种宁静和悠远。

游居于城乡之间,无论有多少演出,他们都会保证至少有半个月在村子里生活。在广西乡下,乐队主唱岜農有一个自己的农场。五月是插秧的时节,这段时间岜農比平时更忙。

自从参加《乐夏》之后,瓦依那被更多的人熟知,岜農说其实他们的变化都不大。他还是一边种地,一边唱歌,唯一的变化是花在音乐上的时间变多了,要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做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时代选择一种主流之外的生活,并且很好地生存下去,实际上依然是一件困难的事。

但对岜農来说,他自己觉得没有那么难,只是关乎取舍问题。长时间生活在乡下,取决于个人的喜好,以及是否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没必要太多压力给到自己。

在广西乡下,他自己种地,物质消费需求极低,基本都是自给自足,然后再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填补一下就足够。

岜農说:“现在这个时代所有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城里,他们最缺少的可能就是与自然的关系。可能看到书上说到什么,但是没有体验过真实的人与自然的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收

由于广西独特的地貌,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群山和小溪,乡野之间遍布一个个小山谷和小村庄,每户人家拥有的水田不多,但是都能体现自给自足,仍保持着一种很典型的桃花源记般的生活状态。

“所以它会给人自给自足的这种感觉特别强,有更多的跟大自然的互通性,”岜農说道。在广西乡下,可以感受到四季分明的变化,每到一个季节,他们可能要去采山上的蘑菇,又或者去采摘山上的野葡萄,人跟自然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强烈。

对于做音乐来说,每个地域产生的乐器也不同,就像当地的水土一样。当敲起非洲鼓,你也许会想到阳光充足的奔放的非洲热带草原,一种狂野的激情;当弹起冬不拉,你也许就会想起新疆的沙漠雪山……

万物自然而丰盛,这些都从另外的纬度给了瓦依那音乐上的养分,也让他们在各种独立音乐中看到一些不被世俗定义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HICx岜農

CHIC : 首先想听你们谈谈对于民谣的理解,以及做音乐的初心。

岜農: 因为之前一直听国内的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也好,后来07、08年在广州那几年突然听到台湾的原住民音乐,像罗思容、林生祥、陈建年、胡德夫……与那些消费音乐不同,他们的音乐能反映当时的乡村现状,很原生态,是一个能够展现乡村本质的音乐。

这些音乐也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家乡。因为我跟家乡的情感很深,一直在乡下生活,小时候也在乡下,直到20多岁大学以后才出去。我觉得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也促使我整个人性格的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觉得遗憾,因为很少看到国内有真正去展现那个时代的乡村的一些真实的声音。那时候我们听到的歌曲更多的是城市民谣,抒发在城市里生存的人的心声,但是没有乡村音乐。

我们写的好多音乐都是当下乡村正在发生的一些故事,音乐元素取材于乡村很多传统的东西,所以有点像原生态,但是它的内容也是尽量想去记录这个时代的乡村的一些变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 HIC : 今年“水田派对”巡演过程中有哪些让你们觉得有趣的时刻?

岜農: 总体来说还是挺好,在意料之外……之前可能觉得没有那么多人能听得懂我们的音乐,有点怕年轻人听不懂,因为我们的背景很多都是从乡土出发的一些视角,但是在现场感觉沟通得还挺好的。

跟大家一起来沟通,更整体地去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情感,我觉得蛮多人都有共鸣,还挺开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HIC : 音乐风格上会有一些别的尝试或者想突破的东西吗?

岜農: 其实我自己本身就有做很多不同的音乐,我回家以后做了好多纯音乐,跟整个自然的结合,还有一些童谣、一些纯乐器的音乐,比如壮族的箫之类的,但是我都没有把它放到瓦依那的部分。我觉得瓦依那还是有针对性的,就是用乡村的目光来折射整个时代的一些现状。它不只是写乡村,只是通过乡村的眼睛来折射当下而已。

像十八也有很多其他作品,但是要融进瓦依那的板块可能也比较复杂,我们当时也在考虑,未来如果他的作品够了,也有可能他单独录一张。路民也是客家人,他以后要是有作品也可以单独出,其实这也是我当时邀请他们两个加入乐队的初衷。

我们的目的还是大家都能唱歌就行了,不要太刻意去突破什么。像瓦依那这样,更纯粹地去表达更好。只要把注意点放在有作品产生就行了,形式上都不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HIC : 音乐在现场,想请你们从乐队的角度聊一下现场的魅力。

岜農: 我觉得现场音乐、跟录制音乐本身,可能是两个东西,两个艺术形式。现场可能不一定像录音作品弹得那么好,音响也不一定那么好,但是人跟人之间的互动感更强烈。现场在乎的是互动性,展现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部分更多一点,这是它的魅力。

有时候我去看一些很优秀的乐队演出,每个拍每个音符都很准,甚至跟磁带一模一样,我就觉得仿佛我是在听磁带,而不在看现场了。就像我们在《乐夏》或者在CD里的编曲,都是不一样的,到了现场完全变成另外一种编曲,因为考虑到现场的互动性。

你得到的记忆跟听CD是不一样的。

因为我们在广西,我们唱山歌,所以还是更注重现场的气氛,把和人、跟观众的互动放在第一位。

就像唱山歌,是人跟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而不是说只是来展示我的才艺,让你羡慕我,或者其他什么。当然,每个乐队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只是说在这种音乐表达中取舍我自己更想要的那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HIC : 你说现在只听两种音乐,一个是巴赫,另一个是山歌,这两种音乐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岜農: 其实听什么音乐是阶段性的吧。在很长一段时间听了许多通俗歌曲,回家以后很多时候其实不怎么需要听音乐,不需要情感上的抒发。因为我就在我想做的事情里边了,我就在我理想的田野里。

巴赫的音乐很多是在安静的自然里,没有刻意去给你塑造情绪。我听的感觉就像是天上的自然,他不是地上的自然。山歌是地上的自然,那些山歌可能有时候唱得很俗,但那就是人间,它没有装饰,是人的本性。我也喜欢这种很本性的、没有必要去太多美化和装饰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岜农自己镶嵌的家里地砖

听巴赫的音乐,就像我们站在大山里,来到大自然里。大自然它不会去调动你的情绪,它只是让你很放松,像河水一样流淌。很多音乐可能会故意去制造跟你一样的情绪让人去发泄,愤怒的、哀伤的或者痛苦的,但是巴赫不会。

就像我坐在此刻的大自然里一样,会让我感到更舒服,更开阔,而不是在情绪里反复挣扎。当然那也是某个时候需要的东西,但我回家后不太需要,因为我就在自己的理想里,挣扎也不多,就是一种平静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HIC : 对于接下来的新疆草莓音乐节有什么期待?新疆也是一个地域特色鲜明、充满多样风情的地方。

岜農: 第一次去,特别想去了解一下新疆的真实面貌。我也想感受一下在新疆唱广西的山歌是什么味道(笑)。我们应该会在即兴的一些solo里面加入一些新疆气息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最喜欢瓦依那乐队的哪首歌曲?

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感受,留言点赞数第1名的读者,将获得碧欧泉全新凝乳丝滑润体乳1瓶。

参与时间:即日起-6月10日12:00

开奖时间:6月10日12: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媒体编辑:圆萝卜

新媒体编辑助理:陆姝格

采访、撰文:景鑫

图片: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