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为3.45%、5年期以上为3.95%,两个品种LPR利率均与上月持平。
这是自2月20日为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央行对5年期以上LPR大幅调降25个基点之后,LPR利率连续3个月按兵不动。
LPR保持不变的结局,可能跟很多网民想象的并不太一致,不少网民觉得当前LPR应该连续下降才符合实际预期。
理由之一,宏观经济数据虽然回暖,但并不理想,需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巩固经济回暖基础。比如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5%;市场销售保持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99亿元,同比增长2.3%;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货物进出口总额36389亿元,同比增长8.0%。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135亿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稳中有升。1至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上月为下降1.0%。这一切均表明, 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从前4个月的数据看,中国经济正在出现一个以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重点的新趋势,这需要宏观经济金融政策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而LPR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价格杠杆,是反映货币供给的“晴雨表”,其下降可有效刺激信贷需求,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对宏观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升作用;只有当LPR保持下降态势,货币信贷政策推动经济复苏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理由之二,我国正组织金融机构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每一篇金融文章都离不开货币信贷、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提供巨大的融资支持。尤其为了提高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的贡献能力,中央政府出台了新“国九条”以及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大投入,为提振经济提供巨大的资金推力。在这个节骨眼上,LPR利率应该保持下调,才有可能与财政资金、资本市场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形成互动效应,共同演奏好中国经济复苏的交响乐章。
理由之三,将更加多的银行存款资金引流到更空泛的金融投资领域,为银行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减轻净息差收窄压力提供更多机会。目前居民闲余资金由于金融投资渠道狭窄,加上经济复苏缓慢,投资创业面临较多不确定性,民间投资动能减弱,大量资金都汇聚银行,导致近年银行存款猛增;由于定期存款大幅增长,进一步增加了银行负债端的筹资成本;而银行又要降低对实体企业的贷款利率,使得银行净息差压力不断加大。而如果LPR不下调,银行就没有持续下调居民储蓄存款的理由,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的趋势就难以扭转,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存款储蓄存款大增与LPR利率下调难的“死结”。显然,只有将LPR保持在动态下调状态,银行才有可能下调居民储蓄存款,也才能持续让利给实体企业,也才能进一步降低净息差不断收窄的压力。
那么,LPR利率维持不变的理由到底在哪?从当前我国金融运行实际看,理由可能有二:其一,LPR利率的重要参照系MLF保持不动,这让LPR利率失去了下调的动能。5月15日,央行曾进行了125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维持2.50%不变,作为LPR利率的“锚”维持不动,LPR也只能“固守待援”了。
其二,LPR利率除了参照央行MLF之外,也要考虑到金融市场供需面,更要考虑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目前来看,虽然中央政府开启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模式以及央行连发三文出台被称作“史诗级”的刺激房地产及楼市政策,还有央行宣布拟推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再贷款规模3000亿元,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但这些财政政策与货币信贷政策的发布,从时间上看都略为“晚点”,没有赶上LPR下调的节拍,也无法对LPR下调形成及时助推效应。
但这是否意味着接下去,LPR利率将继续保持按兵不动?非也,从各方面看,LPR利率维持不降只是暂时的,预计到下一次也就是6月20日公布的LPR利率下调应是大概率事件。这并非主观臆测,而是客观经济金融实际的需要。
一则,我国房地产业以及楼市处于持续低迷状态,需货币信贷持续发力,且这种“救市”行动在时间上再也不能延误。据国家统计5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至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约3.09万亿元,同比下降9.8%,开发投资增速连续23个月负增长。而截至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4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尤其是投入严重不足,1至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4万亿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国内贷款0.56万亿元,同比下降10.1%;个人按揭贷款约0.5万亿元,同比下降39.7%。更为突出的是,1至4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9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8%;新建商品房销售额2.81万亿元,下降28.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1.1%;截至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4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4.5%。这是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对我国经济复苏形成了巨大拖累。对此,需央行继续出台有力的货币信贷政策持续发力;5月17日,央行接连出台多项房地产金融优化政策,包括下调首套和二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下限、取消全国层面首套房和二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等措施。同时,央行宣布拟推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3000亿元来推动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的收购。显然,这一切亟需通过再度调降LPR来呵护我国房地产以及楼市,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则,配合中央政府刺激经济复苏的财政政策、形成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的互动效应,需LPR下调以及降准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合力。今年中央政府拟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第一期30年400亿元已发行完备,接下来还有巨量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售,只有LPR保持下调动态促进银行机构下调存款利率,使国债收益率更加明显,才能将更多机构和居民的存款引流到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途径,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提供足够大的市场空间,使相关项目如期获得资金支持,顺利实现财政刺激经济增长的目标。而且,LPR利率保持动态下降态势,有利降低实体企业和居民信贷成本,降低信贷负担,打破信贷需求低迷局势;尤其有可能促成房贷利率的进一步下调,有利刺激实体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促进我国各类消费需求增长,为经济复苏提供巨大的金融动能。
三则,为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提供“钥匙”,LPR利率下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大大提高。一方面,4月以来,银行端通过叫停“手工补息”、停止发售智能通知存款,以及部分银行在额度限制下暂停发售长期限存单等方式,隐性地实行了存款降息,减轻对公存款成本持续偏高以及存款定期化带来的负债端压力,为后续LPR报价打开了一定下行空间。而LPR利率调整需反映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预计LPR利率仍有调降空间。另一方面,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下一步“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性的基调下,后期降息降准都有空间,接下来6月LPR利率以及今年三季度LPR报价都有可能跟进MLF操作利率下调。这样可通过结构性工具,继续挖掘利率市场化改革潜力,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拓展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空间,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融资成本,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振微观主体活力。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