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上一期节目重点分析了,解放台湾的时候,在登岛、火力打击、包围三个手段的顺序上,是以登为主,以打协同,以围为辅?还是反过来,以围为主,以打协同,然后比较放心地登岛?

我给出的答案是,力量薄弱时,往往要以登为第一,打为第二,围为第三,因为打和围的能力都不够,只能强行登岛。但是,力量强大时,就可以以围为第一,打为第二,登为第三。

而我们现在的围岛演习,就体现了这一力量变化带来的方式变化。

然而我不得不说,这样分析下来,归根结底还是要登岛。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不登岛就能解放台湾呢?

有人可能会说,那你这说的就是和平统一了。

不,我这会儿不是在谈论和平统一,尽管我也很希望和平统一。我这会儿的意思是,即便是“梧桐”,有没有不登岛就“梧桐”的方式?

而且我还要对这种方式再加一个限制条件:那就是最小限度的刺激敌人,比如刺激美帝干预。因为美帝干预将增加我们的成本。

有没有这样的方式呢?

回答是:有的。

这就需要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一次围台军事演习的配角——海警身上。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军事演习,海警也参加了。自然,主角是解放军,海警只能算是配角。

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之后会发现,海警在这次演习中的配角角色,很可能能够评上“最佳”配角,因为演习的落脚点之一似乎就在这个配角身上。

海警这一次有什么突出表现呢?回答是,离大乌丘屿只有2.8海里,离小乌丘屿只有3海里,离东引岛只有3.2海里。

一般来说,我们对这个距离的认知,往往落脚在趋势上,我上一期节目也是这个思路。那就是,现在只有2.8海里,接下来呢?那肯定要越来越近。再接下来呢?那要登岛。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登岛,这个动作太抢眼了,要想假定“台独”分子不反抗,估计不大可能;要想假定想美帝不干预,估计也不大可能。

于是,结果肯定是一场大仗。

打大仗我们不怕,我们也有打赢的底气。问题是,打大仗动静太大,相应的损失也大。我的意思是,敌人的损失和我们的损失都会大。

那么,有没有损失小一点的方式呢?

有。

那就是不登岛,却实现“梧桐”。请注意,是“梧桐”,不是和统。

不登岛也可以实现“梧桐”吗?

我们还是要从海警船这一次距离大乌丘屿只有2.8海里说起。

假设我们从现在开始,在距离上不再急于进一步接近乌丘屿了,那我们在这个区域可以干什么呢?

回答是两个字:执法。

对,我即便不登岛,我也可以执法呀。

怎么执法?最常见的就是:检查。

2月19日,福建海警就在台湾省管辖的金门岛附近海域,登上了一艘载有台湾游客的游轮进行检查。

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在乌丘屿附近海域,对于靠近乌丘屿的各种船只进行检查。

检查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是什么都可以检查,但是我们说话说重点,就乌丘屿而言,驻守在这个岛屿上的守军的补给是将是未来我们首要检查的重点。

同样的道理,福建海警2月19日检查了一艘载有台湾游客的游轮,那接下来就可以检查点别的。

慢慢来,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有什么好处呢?

每一次对敌人的刺激不强啊!

比如,2月19日,我们对金门海域的游轮进行检查的时候,台湾的那个所谓防务部门的负责人邱国正,2月20日被台湾的那个所谓立法委员质询时说,这事儿归海巡署处理,台军不会主动介入,介入的话会引发冲突升级。结果所谓的海巡署也没咋处理,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当然,要想有这个效果,解放军必须时时刻刻站在旁边。

当然,我想你懂的,一定会这么安排的。

于是,这事儿就成了。

顺便又要说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连“台独”分子都没动静,美军自然不会动。

于是我们更可以说,这事儿就成了。

接下来呢?

接下来就要经常检查,官话说叫常态化检查。既然是常态化检查,那就是全面检查,所有的东西我都要查。

再接下来呢?还是那个词:循序渐进啊!

检查了金门海域,检查了乌丘屿海域,检查了东引岛海域,接下来就是检查澎湖列岛海域,检查台湾本岛周边海域。

接下来戏剧性的一幕将会发生:

当我们能够对所有进出台湾本岛及其周边小岛的船只进行检查的时候,我们再接下来怎么办呢?

你可能会脱口而出:封锁。

这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选项,但是还有一个选项:不封锁,报备!

对,你没听错,报备!

对所有进出台湾省的交通工具、货物、人员都必须到中国海关报备,具体可考虑让厦门海关负责。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你只有能够进行常态化的检查了,你才能够让别人报备。否则,让别人报备就是一句空话。

报备了之后就会怎么着呢?

报备含有审批的意思,绝对不可能是你报什么我就批什么。

请问:

一旦报备,美国给“台独”分子的武器装备,我们还能批准他进入台湾省吗?

那些窜访台湾的反华议员要去台湾,我们还会批吗?

还有,报备不光是针对进口,还包括出口。到那时,台积电生产的芯片要想卖给美国,你说我批不批。

这就把台湾省的进出口给管住了。

自然,这完全符合国际法,因为按照联合国2758号决议,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前不久,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还专门强调了这个事儿。

把台湾省的进出口给管住了,台湾省的各色人等就要看大陆的脸色行事了,否则你进出口的货物我不批。——当然,有些货,比如从外面进入台湾省的武器装备,不管你对我态度咋样,我都不会批的。

到这个份上,我们只需要有一些很小的动作,就能让“台独”分子蹦达不下去了。

比如,台湾现在的发电82%靠火电,其中:43.4%是天然气,34.8%是煤,1.4%是重油,1.4%是热电联合。这些东西台湾主要都是靠进口。

台湾现在本来就三天两头停电,他们说,停电的原因,有的时候是老鼠咬了电线,有的时候是大风吹倒了电线杆……其实根本原因是总的电量不够,再加设施老化。

这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如果再不批准它用于发电的天然气、煤、重油的进口,他们停电的次数肯定会进一步增加,搞不好来个全岛统一停电都有可能。

这样一来,我们就掌握了对“台独”分子斗争的主动权。

你可以想象,形成这个格局之后,岛内的统一力量将大增,他们很快就会发生“和平演变”,“九二共识”很快可能成为台岛共识。正常的发展路径是:明确主张统一的政治势力将上台执政。国民党这种所谓“不统不独”的模糊立场,也会迅速清晰起来。

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点,我们慢慢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很重要的要点是:

我们没有必要在掌握了台湾进出口的审批权之后,过分地地使用这个权利,比如,没有必要一夜之间把他所有的进出口全部停掉。

我们只需要有选择性地停掉他的极少数的进出口,或者某些、某个关键商品的进出口。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步子迈的太大,会刺激敌人做困兽之斗,比如刺激美帝介入。

我在以前的节目里面多次说过,猫抓住老鼠之后,很多时候不是要咬死老鼠,而是慢慢玩老鼠,老鼠最后是累死的,而不是被咬死的。

猫玩老鼠可能是出于天性,因为他可能喜欢吃新鲜的老鼠肉,当他还不饿的时候,他没有必要立刻咬死老鼠。

而我们慢慢玩“台独”分子,是为了减少统一的成本。

就像2月19日,我们检查了金门海域的台湾游轮,台湾方面很知趣地说,台军不会介入。

就像5月23日到24日,我们搞围台军演,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其他的那些平时喜欢指手画脚的国家都没咋吱声一样。美国还忙着要跟中国防长见面,而一贯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日本,跟韩国一起,正谋划几天之后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要他们报备,他们不听怎么办?好办得很,前面不是说了吗?海警常态化检查啊。凡是不听话的,依法扣留、罚款、抓人问个话啥啥的。到那个时候搞个管理办法就是。这些事,不需要解放军上,只需要海关、海警这些执法部分上就可以了。解放军只需要在旁边看着就行了。

跟打仗相比,动静不大。关键就在这里。

另外我们还要想到,我们要他们报备,直接针对的对象是企业,而且,我们不为难绝大多数企业。

如果你是企业老板,你犯得着和中国大陆的国家机器对抗吗?到时候我们把手续搞便捷一点,服务搞好一点就是。这是我们本来就应该做到的。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整个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每向前进一小步,都是有强大的解放军力量作为后盾。

而由于每次都是进的一小步,美帝就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它是介入呢?还是不介入呢?比如,那一次,我们检查了一艘游船,他就把航母开过来吗?

与此同时,我们跟美帝之间也有各种各样的交集,美帝也有很多事情要跟中国谈。

如果我们选择好时机,就容易促成美帝不介入。

比如这一次解放军军演,正好处于美帝要求了两年要跟我们的防长见面的关键时候。他要是介入,见面的事就泡汤了。

所以,他没有介入。于是,在解放军军演的8天之后的5月31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终于见着了中国防长。

新闻报道说:中美防长就台湾南海等问题交换了意见。5月31日下午,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介绍这次会谈时说:“这是一次积极、务实、富有建设性的战略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极,就是指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务实就是面对现实。美国当下的现实是,他已经在面对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两场冲突,他这会儿实在顾不上台海,实在没有太多的资源投入到这里,所以美国的“务实”态度的内涵,我们可以猜个八九分。

更重要的是,吴谦大校说是一次“建设性”的沟通。所谓建设性,可以把它理解成盖房子,那也是要往“搞成”的方向搞,而不是往“搞垮”的方向搞。因为是“建设性”,而不是“拆除性”。

当然,我们不能奢望美帝一定不介入,我只是说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美帝介入的可能。

我们同时也要做好美帝介入的准备,这种情况下美帝如果介入会是什么情况呢?

这种情况的大背景是仗没打起来。

美帝如果为中国的某一次审批,或者因为中国海警的某一次登船检查,而派航母过来,实在小题大做了,在国际上怎么交代?在国内怎么交代?他的决策难度大大增加了。

想想二战时期美国参战的过程:美国直到1941年才参战,如果不是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美国可能还不会参战。

为什么当时日本已经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迟迟不参战呢?因为偷袭珍珠港之前,事情都不大,都不明显,美国一直在犹豫。

当然,他如果非要因为中国某一次审批或者某一次登船检查就小题大作要干预,把航母过来了,怎么办呢?那就重演一次2016年的南海军事对峙。

那次军事对峙,最终没有打起来,但是决出了胜负,表面上看不到硝烟和战火。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是正常上班,正常赚钱,正常过日子。

我们靠实力,而不是靠真打起来,赢了美帝。

这种冲突的烈度就小了很多,那么我们所付出的成本就小了很多。

有人可能会说,你在讨论台湾问题的时候,怎么那么喜欢算账呢?怎么那么珍惜成本呢?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总是舍不得破费呢?

请允许我反怼你一句:有成本低的办法,我们为什么要用成本高的办法?

更重要的是,成本这东西,你觉得会是谁来承担?是国家吗?当然是国家。但国家是我们的国家,国家是社会大众的集合体,归根结底是我们每一个人具体承担。

比如我在以前的节目里面说过的,真搞激烈的对抗,国家肯定要进行战时管制,战时管制是什么滋味我们没有经历过,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回顾一下新冠疫情期间的管制。

再比如,如果产生激烈的对抗,美国一定会联合西方对中国进行制裁。你肯定又会脱口而出,说我们不怕。是的,我们不怕。我们怕过谁?可是制裁所造成的损失,我们需要承担吧?比如进出口贸易少个几十万亿啥的,那可能涉及千家万户的收入和生活,可能就直接涉及你的收入。

你可能会说,这点付出是值得的,对,我完全赞成。可是,如果能不付出这些东西也能办成事,难道不是更香吗?

所以,我今天所假设的这种统一的路径,最大的好处就是:对抗的烈度比较低,最有可能避免美帝介入从而减少我们的成本。即便美帝介入了,也可能复制2016年中美南海对峙的局面,不真打起来就决出胜负。

这对国家,对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全地球人,也包括于美帝,都是最好的选择。

当今世界,表面上的老大是美国。但是,在深层次上,是谁在为自己、为全世界、乃至为对手,争取最好的结果?是中国。所以,这个世界上,谁才是真正的大哥呢?

就像一个家庭,年龄最长的大哥没有大局观,一味任性,搞得整个家庭鸡犬不宁,年龄第二的老二事事为本人计,为兄弟姊妹计,为不争气的大哥计......那么,谁是这个家真正的大哥,不就一目了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