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前言

如果说西飞是具有工匠精神,那陕飞则是工匠之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说真的一点都不夸张,不少网友都调侃说西飞将轰-6做到了极致,英文26个字母都不够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陕飞手中涅槃重生的同时期的运-8相比,轰6的型号就有点不够看了,毕竟运-8改进型号就已经超过30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陕飞还重开了一个,命名“运-9”,应用领域更是涵盖了军用运输机、民用货机、电子战飞机、预警机、反潜巡逻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问除了陕飞手中的运-8,哪款飞机可以做到如此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飞:新中国特种飞机的摇篮

我国航空工业起步较晚,在苏联援助下,我国于1951年在沈阳建立了航空工业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是后来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主要生产米格-15等战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飞机制造公司以及西安飞机制造公司也在后来相继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大公司各自生产不同类型的飞机,但联系并不紧密,整个航空工业体系还不太健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60年代末,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许多沿海军工企业的技术人员、设备开始向内陆转移,以提高抗敌打击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沈阳、西安、成都等地的大批航空技术人员被连夜疏散到陕西省汉中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建立了一个新的军用飞机生产基地,即后来的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简称“陕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飞成立之初并无研制大型运输机的经验,所拥有的技术力量也十分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时我军空运主要依靠从苏联进口的安-12运输机,这是一款四发涡桨式中型运输机,满足了我军空运能力的刚性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安-12的零配件供应逐步中断,这些飞机也面临快速老化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迫切需要自行研制运输机以满足军方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1967年的时候,我国就正式立项开始仿制安-12运输机,并由西飞负责这项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西飞已经初具规模,但仿制国外大型现代飞机对其技术实力还是个巨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飞先组建了一个由500多名专家组成的反向测绘小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两年多时间,终于完成了对安-12的全部反向测绘工作,获得了详细的设计资料,这为仿制安-12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2年,在反向测绘的基础上,西飞正式进入运-8的下一个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期的工作最为艰巨,需要从庞杂的图纸资料中理解设计意图,正确组装成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还需要进行地面测试等地面试验工作,全面验证各系统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西飞随后即将投入较大精力生产我国第一种远程轰炸机轰-6,精力有限的西飞无法同时进行运-8和轰-6两个大型飞机项目的研制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运8的研制任务最终落在了新成立的陕飞肩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飞专心轰-6仿制,陕飞专心运-8研制,双管齐下,各司其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性能落后的运-8

1972年,西飞完成了运-8的全部设计图纸和试验数据移交工作,正式将运-8项目移交给陕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4年12月25日,首架由陕飞研制的运-8原型机在西安陕飞机场成功首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8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摆脱了在中型运输机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自主可控,对增强国防实力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运-8正式设计定型并进入小批量生产,成为装备我军的主力中型运输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早期运-8与当时国外同类型号相比,在航程、载重等指标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它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运-8的制造成本约在2000万美元左右,而当时美国同类的C-130型号单价高达5000万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8拥有20吨的最大载重量,基本可以和美国大力神运输机的早期型号相媲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运-8的诞生已经基本满足了我军当时的作战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8的不断改进,推动了特种飞机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我国决定引进一批美制的黑鹰直升机,以提升陆航救援和运输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输这种体型庞大的直升机对当时我国的运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完成运输任务,陕飞对运-8进行了改装升级,增加了直升机吊挂系统,扩大货舱尺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精心设计,每架运-8可以搭载1架未经部分拆解的黑鹰直升机,最大程度发挥了运-8的运力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批经过改装的运-8A成功将首批24架黑鹰直升机从工厂运抵基地,完成了策划已久的直升机空运任务,对提升我军运输机整体运输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无人机事业的快速发展,运-8再次迎来新的改装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功研制出祖国第一架无人侦察机“长虹-1号”,迫切需要一型平台进行空中发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飞抓住时机,在一架运-8的机腹部安装了专用的挂架设备,用以搭载和发射“长虹-1号”,研制出了运-8E无人机载机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8E挂载两架无人机

这极大增强了运-8的应用领域,使其成为我国早期无人机的主要空中母机平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防实力的成长,我军对运输机的作战支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8F600

陕飞以运-8为基础,研制出了一系列作战支援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8F100邮政机

比如,针对海军亟需海上巡逻机的现实需求,陕飞在1984年研制出了运-8X海上巡逻机,这是第一种基于运-8研制出来的特种用途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8JB(高新-2号)

运-8X的服役弥补了我军海空域缺乏巡逻侦察能力的短板,对保卫海疆主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8J

此外,90年代初陕飞还研制出了多型电子作战飞机,如高新-2电子侦察机高新-3战场指挥机等,用于为我军提供电子对抗等作战支援,进一步拓宽了运-8的应用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8CB(高新-1号)

当然,陕飞在运-8的出口方面做的也是绘声绘色的,出口了8个国家,甚至还出口到运-8仿制原型安-12的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委内瑞拉的军用Y-8F200

而在种种改良中,陕飞还在运-8平台上,研制出我国第一款国产化中型预警机——空警-2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8W(空警200)

这款预警机的成功研制,使我国实现了在预警机领域的自主可控,对我军的整体作战能力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8Q(高新-6号)

可以说,空警-200的诞生是运-8应用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8XZ(高新-7号)

通过近20年的改良和创新,到21世纪初,运-8已经发展出运输型、特种作战型和民用型,形成成熟的系列化产品,运力覆盖2.5吨至20吨的各种重型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长春航展的Y-8C

在国防和民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书写了中国自主研制大型飞机的重要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8海上巡逻机

运-8平台的再升级,催生运-9的诞生

进入21世纪,随着国产航空装备的快速发展,运-8的整体设计理念和性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空军对新型中型运输机日益增长的作战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空军正式提出了对新一代中型运输机的总体技术需求,包括大幅提高运载能力、改善飞行性能、强化货舱设计等。

这为陕飞研制新型号提供了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陕飞在运-8的基础上,对机体设计进行了全面优化,改进了发动机、起落架、货舱吊挂系统,航空电子系统也得到重大升级,研制出性能显著提高的运-9运输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标志着运-8平台完成历史使命,运-9作为新一代中型运输机正式问世。

与运-8相比,运-9在多个性能指标上实现了大幅度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大起飞重量提高至65吨,运载能力达20吨,使运-9可以运输如坦克、车辆等大型单位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运-9还改用了国产的涡桨-6C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使续航能力和高原性能大为增强,作战半径达到2300公里,满足遂行战略投送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运-9采用全新的货舱设计,实现快速改装,不仅可以运输普通物资,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快速改为运输伞兵、载重载人等多种模式,大大提高了运用灵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运-9的诞生是中国运输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基于运-8积累的丰富经验,在保持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方位的重大跃升,使我国的航空运力整体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飞工程技术人员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运-9的研制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交出了这份满足时代需求的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9不仅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更在国防实力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中型运输机发展的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9装备部队后,又成为我国多款新型作战支援飞机的重要平台,实现全系列延伸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在运-9的基础上研制的空警-500预警机,与运-20一起构成我军新的预警机系统,大幅提升了对空域威胁的监控预警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9也用于新型电子战机的研制,提供更优秀的作战支援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预见,运-9仍将在很长时间内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军运输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的成功,推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跃升,对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陕飞也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在运-9的基础上又研发出了另一种特种飞机--空潜200大型反潜巡逻机(高新-6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潜200

这款反潜巡逻机,不管是在平台设计还是侦察、反潜方面,都超过美国的P-3C反潜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可见运8在陕飞的持续研制与改进过程中,形成了两个大的系列和三个典型的平台类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充分展现了运8强大的延展性和高度适应性,在满足军事需求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通用航空事业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八执行夜间投送任务训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