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伯翔先生的离去,让人悲痛。噩耗传来,我不禁泪流满面。怨天不假年,从我们身边夺走先生;脑海里,不断闪回聆听先生謦欬的点滴,越发不舍和怀念。
孙先生的书法艺术,上究源流,别开生面,树立了当代碑学书法的一座丰碑。虽然孙先生仙逝,这座丰碑依然矗立,供后学瞻仰,依然嘉慧书坛,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的好友、浙江何国门先生说:“孙老过去曾经创造的高度,依然代表时代的高度,至今无人能及!”孙先生作为尊长,胸怀之宽,学养之博,待人之诚,宅心之厚,让每一个接触过先生的人,都深有体会,满怀敬意。对于我,一个和先生相差近四十岁的弟子,回忆与先生交往的二十多年,真是如坐春风。追怀往事,思念之中,满是温暖温馨的画面。
我是在2005年8月28日,拜孙伯翔先生为师的,同时拜师的,还有李绍晨兄。清楚地记得,我和绍晨为表示正式和尊重,要行磕头拜师礼。孙先生摆了摆手,爽朗地说不必拘礼,现在不同以往,新事新办,你们拜我为师,就是我承认的弟子,鞠躬表示就行了。遵从师命,我和绍晨满怀虔诚,一起鞠躬行拜师礼。这一拜,正式和孙先生结下师徒之缘。那时是夏日,但心底里荡漾的,却是春风。我从小受家庭熏陶,喜爱书法,在祖父承烈老人家的教导下,对书法的迷恋与日俱增。也梦想着,拜书法大家为师。等到梦想成真之时,那种喜悦之情,难以言表。那一天,那一刻,也切实感受到先生的宽厚平易,于艺术锱铢必较,于交游又是多么随和自然。其实,这种为人做艺的“宽”与“严”,一直伴随着和先生的交往,从拜师前已经开始,已然超过二十年,我也幸福了二十年。
孙伯翔先生和师母伉俪情深,是弟子们、后人们的榜样。当年,师母还健在时,去看望师父师母,我也常带着我的爱人。我执着于书法和收藏,自然“术业专攻”,不时请益;我的爱人是学医的,对师父师母的身体健康关注得更多。加之师父师母和我的岳父岳母年岁相差不多,所以,我的爱人也把对家里老人的健康保健、饮食起居、求医问药的经验,和师父师母分享,在一些细节方面,还不止一次悉心叮嘱,老人家都很高兴。遇上吃饭时间,常常让我们留下来吃饭。一次我们执意要走,临出门,师母喊住了我,说继超你等等。说着话,师母从厨房追出来,用筷子夹着一块红烧肉,刚出锅的,送到我嘴里,让我尝尝。家人一样的亲热,长辈一样的关心,浓浓的香味,浓浓的感情,温馨的场景,让我久久回味,难以忘怀。师母去世后,孙先生深情回忆,不可移易的一往情深,真是感人。如今,师父师母天国团圆,而先生之风,师母之情,让人追怀,让人感念。
2010年,天津市文联、天津财经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孙伯翔书法学术研讨会。全国书法理论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建中大哥让我做好接待服务工作,也使我第一次聆听到全国名家对先生书法艺术的高赞。
孙伯翔先生也深受中青年书法家的仰慕。我喜爱书画收藏,也因此结识了各地诸多的书法家。这些友人知道我是孙先生的弟子,也通过我表达对先生的敬意,更希望通过我联系,能够拜访先生。当我向先生提起时,先生欣然应允。浙江的肖慧先生、武汉的张文博先生等许多书法家,先后专程登门拜访孙先生,求教书法,开阔眼界,丰富收藏,自然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收获满满。有了这样一段难忘的天津之行,友人们也在更大范围,表达对先生的崇敬。先生的书艺人格,也打动更多的人。记得,孙伯翔先生在天津美院举办书法展览期间,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刘彦湖先生联系我,专门来津观看展览,让我协助办理住宿、观展事宜。向先生汇报有关情况后,孙伯翔先生说,继超在全国各地的交往面儿很广啊!宝坻的弟子去看望先生时,先生总会问起,继超最近在忙什么。而我的举动,也让先生记在心里,对我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其实,我知道,这是先生对我的鼓励,真正体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的关爱关怀。
孙伯翔先生不但对我关爱有加,也对我家的翰墨书香给予特别的关注。先生知道我家的翰墨书香已经传承十一代,非常高兴,也鼓励我做好传帮带。最早,孙先生为我高祖、前清秀才王恩源的书法题字“藏珍”,后又为我祖父王承烈自作自书的《闲叙序》书法手卷题字“遗墨为宝”,先生看得很认真,也给予高度赞许,称赞“文墨俱佳”。前年,孙先生还为我的父亲王祖功出版的书法集题字,厚重了集子的分量,也说明对我家书法的肯定。不仅如此,十几年前,我带着我的女儿一诺看望孙先生,先生得知她也在学习书法,十分高兴,大加鼓励。写字示范时,有意放慢速度,还不时讲解。令我和女儿感动的是,孙先生还专门为一诺题字“稚真”,表达对书法后来人的激励,也显示对我家翰墨传家、代代传承的希望。如今,我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每每提及此事,她还是记忆犹新,心存感念。我一面钟情书法,一面从事理论研究,并因为书法理论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我把刊载我书法理论文章的期刊拿给先生看,先生饶有兴致地翻阅,不时点头赞许,鼓励我不许骄傲,要再接再厉,继续前进。先生的关爱,还体现在为我家的“文德堂”题字、为我的工作室题字、为我的书法篆刻集题字等等。二十年间,这些题字,饱含着孙伯翔先生这位当代书法巨擘,对我们文德堂大家庭,对我自己小家庭,对我本人的关怀鼓励和殷殷深情。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师父弟子的情缘在加深。这份情缘长存心底,会一直绵延……
先生仙去,我撰一联,以抒怀念:
擘笔写雄强,百年巨匠;
书林仰德艺,一代宗师。
弟子王继超于2024年4月18日冬雨轩灯下
孙伯翔先生为王继超的祖父王承烈先生的手卷题字:“遗墨为宝。承烈先生文墨俱佳,伯翔拜观”
王继超,字冬雨,号砚耕,室名冬雨轩,什袭斋。天津宝坻人。门第书香,幼受庭训。潜心收藏、诗词及书画印诸艺。受业于张牧石先生、孙伯翔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宝坻区政协委员。出版有《王继超篆刻集》《冬雨轩收藏故事》。在《中国书法》《书法》有理论文章发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