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全屋智能应用,提升城市建筑品质,培育新的产业优势,深圳市住房建设局近日发布《深圳市关于加快全屋智能应用 提升城市建筑品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建住宅以及政府投资新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全面实施全屋智能应用。

《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入实施国家级数字家庭试点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家庭建设路径和服务模式。加大全屋智能技术推广应用,全屋智能逐步成为新时期“好房子”建设基本要求,全屋智能技术、标准、软件、硬件等基础支撑更加完备,全屋智能产业应用生态基本形成。

到2030年,全屋智能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建成技术领先、标准完善、自主可控的全屋智能应用支撑体系,全屋智能应用生态趋于成熟,努力打造整体发展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全屋智能先锋城市。

在新建居住建筑应用方面,自2024年8月1日起,新立项政府投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及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全屋智能;自2025年1月1日起,新立项(核准备案)住宅项目应配置楼宇对讲、入侵报警等基本智能产品,预留居家异常行为监控、紧急呼叫、健康管理等适老化智能产品的设置条件。住宅小区应配置入侵报警、高空抛物监测等基本公共安全智能产品,以及健康管理、紧急呼叫等基本养老设施智能产品;鼓励建设和提供智能停车、家庭能源管理、无人机配送等公共配套设施及服务。

在新建公共建筑应用方面,积极应用全屋智能,以人为中心、提升管理效率、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促进节能减碳,优先配置智能主机、智能开关、场景面板、空调智能控制器、空气质量传感器、智能人体感应器等智能产品。自2025年1月1日起,新立项(核准备案)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应实施全屋智能应用。

在既有建筑改造应用方面,推广全屋智能节能改造,配置绿色设备产品、智慧节能系统等,实现照明、插座等用电精细调控,鼓励既有居住建筑结合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实施适老化改造等。

《意见》还提出拓展全屋智能应用场景,推进深圳政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物业管理服务等平台与全屋智能家居产品和系统的联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进家庭、物业服务更便利。 (记者 窦延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