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百家姓导读:

惠来县地处揭阳市西南部地带,境内常住人口约有105.47万人(2022年)。

2000年,境内有234个姓氏。其中21个姓氏人口超过万人。

人口在1千至1万人之间的姓氏有38个。此外还有7个姓氏,人口仅有2人。

人口过万人的21个姓氏,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85%以上。

惠来县前十大姓氏排名

1、林氏,为境内第一大姓氏,人口约有16.7万人。
2、黄氏,为境内第二大姓氏,人口约有9.5万人。

3、陈氏,为境内第三大姓氏,人口约有7.8万人。

4、方氏,为境内第四大姓氏,人口约有7.7万人。

5、吴氏,为境内第五大姓氏,人口约有7.3万人。

6、郑氏,为境内第六大姓氏,人口约有3.8万人。

7、胡氏,为境内第七大姓氏,人口约有3万人。

8、李氏,为境内第八大姓氏,人口约有2.6万人。

9、张氏,为境内第九大姓氏,人口约有2.403万人。

10、詹氏,为境内第十大姓氏,人口约有2.4万人。

历史上惠来移民情况

惠来很早以前就有古人类居住了,考古人员在境内发现有橡胶岭遗址。

从出土的石器、陶器等物,考古研究表明,这是商朝的遗存。

在古代,惠来原始居民为越族。

01 隋朝至明代移民

惠来汉族大多是中原战乱时,中原人南迁福建、广东等地,然后再转迁入惠来境内。

从隋唐开始就有汉民陆续迁入,他们与当地的土著民族杂居,境内土著逐渐融合于汉族。

至明万历年间,境内的少数民族仅有6户畲族人家。另外还有1户疍民。

02 惠来村落建村时间

据当地史志部门调查,境内241个村庄,多为明朝时期建村,其次是南宋和清代。

其中,北宋建村的有5个,在总村落中占比2%。南宋建村的有48个,在总村落中占比19.9%。

元朝建村的有16个,在总村落中占比6.6%。建于明朝的村庄有132个,在总村落中占比54.7%。

还有40个是清朝建立的村庄,在总村落中占比16.5%。

03 海外侨胞移民

惠来除迁入本地的移民外,历史上也有多次人口外迁的情况。

明朝,境内靠近沿海,海外贸易交往频繁,不少人随之移民海外。

明末清初,由于多年战乱,灾荒等影响,境内人口大量减少,不少百姓外逃。

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实行“迁界令”,致使沿海百姓生计断绝,有不少人被迫前往海外谋生。

清末至民国,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境内有不少人“过番”,成批的移民东南亚等地。

民国后期至解放后,在海外的华侨华人遭到了东南亚各国的排华。

有不少难侨被我国派船接回,部分被迫迁居其他国家和地区。

1959年印尼排华,有1700多难侨被接回,安置在境内大南山农场、厂矿企业等场所。

1978年越南反华,又有2400多难侨被接回,安置于大南山农场。

1978年,惠来县有海外华侨10万余人,主要分布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还有美、英、法、加拿大、澳洲、巴西等国家也有不少华侨居住。

此外,惠来还有港澳同胞11万人。

惠来县民族人口

惠来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境内有汉族、苗族、土家族、蒙古族、壮族等多个民族。

境内少数民族,大部分是解放后因工作、经商、婚嫁等迁入。也有一些是归国难侨。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境内汉族人口约有94.92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有148人。

少数民族中人口比较多的有:

苗族有40人。蒙古族有20人。壮族有19人等。

惠来县百家姓出众人物

惠来县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名人难以尽数。

历史上有苏福、翁照垣、谢正蒙、林逊、方廷兰、詹一纲、翁延寿、唐以典、林尔张、朱嘉璟、陈梦龙、孙克家、张灏、方鲁、宋超月、林绍鹗、吴恭等。

还有谢廷诏、张经、陈光世、方骥之、郑雷震、陈琳、朱陈、胡禄、詹星斗、邓林梅、陈元庄、许腾鹤、林武略、方西岐、黄衢、卓宴春、蔡陈升等多位人物。

附:惠来县百家姓排名(234个姓氏大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烦将本文点赞转发给更多人,让大家都来了解下惠来县姓氏文化。点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