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7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占全国人口的15.4%。另据联合国相关数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占总人口的31%。

在老龄化社会正在加速到来的时代背景下,健康,对于国人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到底什么是健康,每个人的理解或有差别。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了著名的健康理念:“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对于健康的浅层且精准的理解,应该就隐含在这二十一个字之中。

中古时代,中国人已将预防与养生放到医疗的最高位置,人们通过医治疾病和创伤,逐渐掌握了防病养生之道,包括治疗和预防两个部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的认知不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而是延伸到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提升。

健商(Health Intelligence Quotient,HQ,即健康商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新概念,它不仅关注个体的身心健康,更强调对生活压力管理、情绪智慧和社交技巧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

全民健商的建设,将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健商,起于健康,但不止于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一条非常细致的科学解读: 一个人身体健康的相关性中,15%与遗传有关,10%与社会条件有关,8%与医疗条件有关,7%与环境因素有关,除此之外的60%,则取决于个人的生活行为。

由此可见,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只占8%,占大半的是个人的生活行为。

健商,简而言之,即个人在进入千变万化的生活环境之后,通过知识、技能和心理来调整和提升自身健康的能力。 它包括但不限于身体、心理、社会关系。 在当今社会,健商的重要性不亚于传统的身体健康,因为它关乎个人幸福感、工作效率以及社会和谐。

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更应持续加大对于健商的普及力度,将“预防优于治疗,科学生活习惯、积极生活心态”的健商理念向全国各地推广,这样才有助于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一基础之上,是对国人心理素质的提升。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心理韧性与情绪管理能力成为应对压力的关键,健商教育能够提升公众的心理素质。

当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强大的心理素质实现后,人们的社会适应性将得到进一步增强,这也是健商的高阶诉求,即涵盖人际交往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和谐。

全民健商路径:普及、政策、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全社会而言,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再生产的基础; 对于国家而言,健康能够创造和增加物质财富,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对于个人而言,健康不再仅仅是一种生理状态,它还是人们适应、反映和控制生活挑战的一种能力,是个人与社会共同积累和分享的财富和资源。

作为一个与人们所熟知的智商(IQ)、情商(EQ)相并列的概念,健商的内涵是健、寿、智、乐、美、德组成的“人生最佳境界”。 这种境界不能通过医学的外部作用来实现,而只能通过“自我保健”才能做到。 以“健商”为指导的自我保健讲究“趋利除弊”,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之比即为健商。

中国社会的全民健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一过程中,至少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层面上,我们需要从青少年教育体系介入,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健商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培养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其次,应通过媒体和社区活动,普及健商知识,提升大众的自我保健能力;

在教育与社区的推广过程中,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也不可或缺。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为员工提供健商培训,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

当然,所有的政策与落实,都需要有技术作为抓手。 当前,完全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发与健商概念相关的应用程序,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咨询服务。

全民健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当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健商,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迈向一个更加健康、和谐和可持续的未来。

死亡教育,是健商的重要板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民健商的时代背景下,死亡教育作为健商的一部分,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涉及到生命的终结,更是对生命意义、尊严和接受过程的深刻理解。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对于死亡有着天然的敏感与忌讳,一方面我们认同死者为大,并有着“寿终正寝是人生的最佳归宿”的共识,但与此同时,很多人在面对自己身边最亲近人时,往往不敢直面死亡,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麻烦与痛苦。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应该尽快普及新时代的死亡教育,让人们懂得一个道理,死亡是所有生命不可避免的终点,但高质量的死亡体验,必然是健商中的加分项。

与死亡教育相关的相关举措中,提升生命意识是一切的基础,死亡教育可以帮助生命个体理解生命的有限性,从而珍视当下,活出生命的价值,学会感恩与珍惜。

通过死亡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如何处理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培养乐观面对人生起伏的态度,这是一种悲观与乐观的平衡。

此外,沟通是死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中国人应理解并试着进行有效地、有尊严的生死对话,使家庭成员、朋友之间在面对亲人的离世时有情感支持和应对策略。

以上几点,是死亡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所有人都应最快掌握的相关理念。

在这些内容之上,来自哲学、伦理命题之下的死亡理解,也应适时向全民推广。

首先,应引导人们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死观念,激发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促进个体的灵性成长。

其次,应通过培训和资源分享,提升公众对临终关怀和善终知识的了解,促进自我照顾和互相支持的能力。

此外,在法律与伦理层面,应教育公众关于遗嘱、遗产规划和器官捐赠等相关问题,确保身后事得以妥善处理。

将死亡教育纳入健商体系,旨在帮助个体形成更为成熟、全面的人生观,增强面对生命挑战时的韧性和接纳能力。 这不仅有利于个人心理健康,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因为理解和尊重死亡是理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民健商的推广,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在生命的全周期中,无论在生或死,都能拥有更高的生活品质和精神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良好态势。 但是据大数据显示: 我国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人数3.3亿、高血压患者人数2.7亿、糖尿病患者人数1.168亿 (每年以1000万递增)、肥胖人数2.8亿、血脂异常人数4亿、76%白领亚健康、慢阻肺死亡率17.6% ,均名列世界第一。 从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居民的健康现状十分堪忧、不容乐观,同时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期,重视并提高自己的健商不容迟缓。

健商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但与情商、智商不同的是,健商的天赋因素并不明显,更多的是依靠人们后天的努力与学习,一个人的情感、心理状态以及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可以对其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社会的老年人将越来越多,生活质量与生命体验的提升,将决定着老龄化社会的和谐、稳定,乃至国家的经济、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

因此,我们将健商作为未来社会的基石来推广与普及,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大势所趋的应时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大庆博士,人口学、城市更新与区域经济学学者,注册建筑师,专栏作家。

优客工场(纳斯达克:UK)创始人,优享创智(共享际)创始人。

任中国科协八届、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促创委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副主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专家库专家。

著有《城市更新空间内容探索》、《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无处安放的童年》、《一口气读懂新加坡》,译著《奔跑的力量》、《朝圣波士顿马拉松》、《鞋狗》、《为谁留的空椅子》、《凿开公司间的隔栅》、《布隆伯格传》、《成就斜杠人生》、《全黑军团》、《发明:詹姆斯·戴森的创造之旅》、《进无止境》、《高成长思维》、《全球新常态》。

马拉松爱好者,中国探险协会百马跑者分会会长、“毛线团”公益跑团创始人。截至2024年5月,已完成全程马拉松203场。荣获2016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体育精神奖(提名奖)、2017年“中国马拉松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22年2月受邀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第97棒火炬手传递奥运圣火,2023年第七届世界马拉松WMC777完赛选手,第十届“中国当代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