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学指导:中山一院胃肠外科 马晋平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擅长胃肠胰腺外科临床常见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肠间质瘤切除术、各部位结肠癌、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肠癌保功能根治术;擅长胰腺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擅长减重代谢手术;擅长胰十二指肠切除等手术、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十二指肠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熟悉腹股沟疝和切口疝的各种外科治疗;对肛肠常见疾病,如各型痔疮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经常见到许多患者或家属拿到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后一脸茫然。因看不懂病理报告,他们常常会拦住医生不放,再三要求给予详细解释。为使患者对胃镜病理报告有个大致了解,本文就活检病理报告中的一些常见病理检查结果作一简单解释,以供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慢性胃炎

它反映了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动等类型。根据情况不同,使用不同药物后患者可治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萎缩性胃炎

它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胃粘膜腺体不同程度萎缩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只剩下胃小凹残存。依其减少程度分为轻、中、重。胃腺体萎缩的同时,胃小凹深部的上皮增生形成腺体并可发生肠化生,或形成息肉,甚至癌变。由于萎缩好发于胃的幽门部(胃窦),而胃体、胃底粘膜较少累及,保留着分泌功能,所以临床上有些萎缩性胃炎病人仍会有泛酸和烧心的症状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肠化生指的是什么

胃粘膜表面上皮及隐窝上皮的形态和组织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变得相似于小肠或大肠的上皮。胃粘膜轻度肠化生比较常见,提示胃粘膜损伤。完全性肠化生——胃粘膜上皮变成了正常的肠上皮。不完全性肠化生——形态仍与胃粘膜上皮相同,但粘液细胞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又分为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和不完全性大肠化生。不完全性肠化生需要特殊染色才能区别。

其中不完全肠化生,尤其是不完全大肠化生可能与胃癌有密切关系。因此,如果病理报告中肠化生与不典型增生同时出现,就有必要作特殊染色以鉴别肠化生的类型——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小肠性还是大肠性?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和病人都要记住这一点。但特殊染色不是胃粘膜病理检查的常规项目,需要另行申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需要重视的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不典型增生就是细胞增生的性质出现异常,包括细胞大小、形态、排列异常,粘液分泌减少,细胞核细胞浆比例减少,细胞核极向丧失,假多层,细胞核分裂象增多,非典型核分裂象等。分为轻中重三级。现在国际学界将不典型增生改称上皮内瘤变,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不典型增生有两种类型:1、腺瘤样不典型增生——被认为会发展为高分化肠型胃腺癌;2、增生性不典型增生——与不完全性肠化生关系密切,被认为可发展为分化差的肠型胃腺癌。

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据有资料报道,轻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为 2.35% ,中度者为 4-5% ,重度者为 10-84% 。

但要明白的是,轻度不典型增生与炎症引起的细胞再生需要注意鉴别。临床发现有一些病理报告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经过治疗消失了,很可能原来就是炎症性反应性再生现象,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典型增生。所以病友看到轻度不典型增生(低级别上皮样瘤变)的报告结果,切莫惊慌。需要医生综合性的分析判断、适当的治疗与复查。至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已经相当于原位癌,涉及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报告中直接报癌,那就是肯定性诊断。那么癌到底是早期、中期、晚期?一般胃镜活检只是确定病变性质,病变发展到哪一个程度要等大体标本切除后,通过癌组织浸润的深度、分化的程度、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来定。

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

胃镜病理报告,该如何解读?------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第3454帖

马医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