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7跟中国玩文字游戏,惹怒中国;
  • 中国在美后院5连击;
  • 美国觉得自己在中美之争中是“正当防卫”
G7太虚伪,妄想集体“忽悠”中国

在刚刚披露的G7联合声明草案中,G7对中国的攻击,又达到了一个新高潮。

这份草案都是怎么攻击中国的?

其一,与早前G7方面透露的那样,所谓中国对其它国家的“经济胁迫”成为草案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草案中,G7宣称要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而“打击中国的经济胁迫”,“保护某些先进技术不被用于威胁G7各国的国家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草案称其政策方针不为伤害中国,也不为阻碍中国经济进步和发展。但与此同时,G7却要求中方按照它们所谓“国际规则”行事,并在有关俄乌冲突问题上作出“努力”,即暗示中国应该让俄罗斯向美西方低头;

其三,草案一方面宣称希望同中国建立“稳定和建设性”的关系,不追求对华脱钩,另一方面却又声称,为“去风险和多元化”,各成员国正在推进减少在关键供应链上对中国依赖的措施,即在事实上达到对华经济脱钩的目的。

一边强调无意与中国争斗,要与中国合作,追求共同进步,另一边却又大喊要在这个过程中以一切必要的手段优先确保己方利益,G7这完全就是在“忽悠”中国,妄图以这种方式曲线达成他们的反华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需要注意到是,在会议开始之前,就有大量西方媒体披露,G7国家正在协调,要将“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等内容写入本届峰会的联合声明。

虽然这看似是在呼吁台海和平,但实际却是在悍然干涉中国内政,同时反对中国以武力手段捍卫主权完整的合法权利。

所以若连中国的主权底线都敢攻击,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相信G7,是真的无意伤害中国呢?这样的G7,只能用“虚伪”二字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不吃哑巴亏,着重批评日本

但既然G7已经在公然挑衅,中国肯定不能吃哑巴亏。

晶晶注意到,在相关草案被披露后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是这样说的:

其一,台湾是中国的台湾,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的企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G7峰会炒作共同应对经济胁迫,但实际上搞经济胁迫的正是美国自己。美国应立即停止“脱钩断链”的霸凌行径,否则将对世界经济贻害无穷;

其三,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致力于劝和促谈。G7应停止拱火浇油和向中国“甩锅”,以实际行动推动局势降温;

其四,我们敦促G7切实反省自身问题,停止居高临下干涉他国,停止制造对立和分裂。

日本作为本次G7会议主席国,更应反思所作所为,不可一再违背信义、以邻为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在美国后院,打出了漂亮“5连击”

对于美日拉拢盟友封锁中国的恶行,我们自然要有所反击。自进入今年以来,中国在南美就对美国进行了一次漂亮的“5连击”。

其一,中厄自贸协定。

就在本月11日,中国与拉美小国厄瓜多尔正式签署自贸协定,这意味着厄瓜多尔成为中国第27个自贸伙伴,也是继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之后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4个自贸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厄瓜多尔GDP仅1000亿美元出头,但其主打出口产品为原油,可以进一步条我国能源进口多样化,自身对中国生产的电子机械类产品存在较大需求,这次终于签订自贸协定,实属真正双赢。

晶晶更是注意到,中国已是厄瓜多尔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仅次于美国,如今能够签署自贸协定,足以对美国构成重大挑战。

其二,台湾取消与萨尔瓦多的“自贸协定”。

萨尔瓦多是一个人口仅600多万的中美洲小国,同时也曾是台湾“邦交国”之一。但在2018年8月,萨尔瓦多宣布与台湾“断交”,转而与中国大陆建交。但之后或是心存挽回萨尔瓦多的侥幸,台湾方面一直未断绝与萨尔瓦多所谓“自贸协定”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今年3月,另一个中美洲小国洪都拉斯也宣布与台湾断交,似乎终于是被打醒了的台湾当局终于对外宣布,自5月15日起,停止与萨尔瓦多之间施行的与萨尔瓦多共和国暨洪都拉斯“自由贸易协定”。

尽管台湾“行政院长”陈建仁称此次决定对台湾整体贸易的负面影响“非常有限”,但对台湾国际存在感的打击可想而知,同时也是对美国支持台独的行为的一次有力打击。

其三,中国、巴西签署15项协议,巴西同意使用人民币。

就在今年2月,巴西与中国签署协议,同意以人民币取代美元进行两国间贸易结算。再到4月,巴西新任总统卢拉访问中国,与中国签署涵盖共同开发卫星、数字经济和贸易便利化等全方位领域的15项深化合作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访问期间,卢拉总统更是“语出惊人”,宣布支持人民币取代美元的国际地位。虽然仅仅只是一种口头即兴表态,但拉美第一大国巴西的总统能发出这种感慨,足见美国与它的美元霸权在拉美究竟有多不受欢迎,以及对中国和人民币的期望有多高。

其四,阿根廷与中国同意以人民币结算进口。

同样在今年4月,另一个拉美大国阿根廷宣布,自5月起,阿根廷自中国进口将全部使用人民币结算,不再使用美元结算,同时提高进口审批效率,自中国进口的审批时间由180天大幅缩短至9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阿方也承认,这么做只是为了节省宝贵的美元外汇,与巴西方面支持人民币彻底取代美元的热情并不是一码事,但既然都已经用人民币取代美元了,美元在阿根廷,乃至整个拉美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影响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对人民币挑战美元霸权的最佳写照。

其五,中国、尼加拉瓜初步降低进出口关税。

据财政部网站公告,自5月1日起,中国对原产于尼加拉瓜的部分进口货物实施《早期收获》协定税率,也就是对原产自尼加拉瓜的进口商品实施关税减免。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2021年12月,中国与尼加拉瓜恢复外交关系,减免关税,正是对后者援助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正在进行的中尼自贸谈判的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数据,作为尼加拉瓜最大的经济伙伴,美国购买了尼加拉瓜全部出口产品的一半,并负责其进口产品的 27%。所以一旦中尼自贸协定签署,美国这一尼加拉瓜最大贸易对象的地位,还能保住几年?而接下来,是不是美元也要退出尼加拉瓜的外贸市场了?

可以看出,从外交到经贸,今年以来这短短半年时间,中国在拉美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在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同时,也有力打击了美国与美元的世界霸权。而考虑到拉美作为美国“后院”的特殊身份,晶晶认为,这种打击效应,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巨大和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过分追求地位,才导致中美之争?

说到美国的霸权,确实全世界苦美久矣,但美国人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晶晶注意到,美国《外交事务》就在近日刊载学者罗汉慕克吉的文章表示,中美双方矛盾的根源在于,中国“过于”追求自己的地位,而这种行为“迫使”美国不得不做出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文章首先认为,中国这几年在面对美国时的种种“好战”表现,除了是为保卫自己的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外,还因为中国非常重视自己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崛起中的大国来说,当一个既定的大国,也就是美国,不允许中国在享有同样特权的情况下弯曲或违反国际规则时,就会产生一种无法容忍的不平等感。

那么该怎样理解这段话?晶晶认为,这里要注意两个关键:

其一,该文章认为,中国是在有意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既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极有可能超越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那么中国理所当然的可以追求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其二,在获得这一地位后,中国还追求改变,也就是将现有的国际规则“弯曲”为更加符合中国利益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为何是“弯曲”而不是“颠覆“?这是因为,中国是不可能挑战既有国际规则本身的,毕竟如果既有国际规则真的对中国不利,那么中国也就不可能崛起成功——这里的国际规则,指的就是国际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也就是说,中国并不打算颠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全球市场体系——这也是中国与苏联最本质的区别——而只是希望这种制度对自己“更加公平公正”。但规则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又是谁令这种本应客观公平的规则变得对中国“不公正”呢?

当然就是缔造这种体系的美国。

中美已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当中?

文章认为,这意味着,中国与美国,其实已经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当一个大国崛起,就会对之前的大国形成挑战,并随之带来各种摩擦和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该如何处理这种矛盾?该文章表示,当下中国对美国的这种挑战还处于早期阶段,也就是没有直接挑战美国这个国家本身的存在合理性,而是挑战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种种令中国感到不舒服的行为,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中国对各种国际机构的态度:

联合国安理会、世贸组织、G20这类愿意承认中国世界大国地位的机构,中国往往乐于参与其中;

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这类经常被美国利用来“刺痛”中国的机构,中国往往就转而与之进行对抗。

因此该文章认为,美国若不想与中国兵戎相见,那么就应该这么做:

在中国参与其中的国际机构,美国应该积极鼓励中国承担起更多责任;

在令中国感到不平等的国际机构中,美国也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给中国做出足够的让步。

总而言之,只要美国不再那么霸道,愿意给中国腾出足够的空间和利益,满足中国对更高地位的渴望,并要求中国更多地成为国际合作的受益者,美国就可以避免疏远一个崛起的大国,也可以避免危及国际秩序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该怎么看待这篇文章的这种看法?

晶晶注意到,这种“修昔底德陷阱”论正是当下美国学界对中美冲突本质的主流看法,这篇文章其实并没有跳出这个框框。

只不过相比其它学者更要求中国做出让步的态度,这篇文章终于是开始反思美国自己的问题,提出不能否认中国的大国地位,还要给中国腾出空间。

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一种进步,值得我们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待中国崛起,美国格局不够

但除此之外,晶晶认为,这篇文章的格局,还是太小了些:

“修昔底德陷阱”存在的前提,是国与国必然存在不可调和的直接竞争,即“蛋糕只有这么大,不是我独享就是你独享”。

因此基于这种前提,美国当然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推论:

在获得足够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后,中国是不可能就此停下脚步的,他们必然会要求更多,直到将属于美国的那份蛋糕彻底瓜分干净,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从挑战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给中国制造的不公平,到挑战美国这个国家的存在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晶晶想说的是,中国坚持崛起,并非为了所谓的地位,而只是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这种行为是不会把蛋糕分完的,正如当年美国的崛起,并没有让全球都饿死,反而是把全球的蛋糕做的更大了。

所以,今天的我们真就无法一起共享,乃至一起合作,共同做大这块地球资源这块蛋糕吗?晶晶觉得,比起接受宿命,美国人更应该把自己的视野提高一些,学会从更高的角度和以更加宽广的胸襟来审视这个根本矛盾。

当然比起谈论这些宏大的愿景,在眼下的实际斗争中,我们显然不能指望美国能马上拿出那么高的觉悟,很多东西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