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美国航天总局局长尼尔森在美国联邦众议院拨款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美国正在与中国进行太空竞赛,就像当年美国对苏联展开的“星球大战”太空竞赛一样。尼尔森认为虽然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但实质上是“偷窥”美国技术,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近年来在太空的活动愈加频繁。

“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先后实现了在月球背面着陆和释放登月探测车的任务,并在月亮表面取土返回;天宫空间站迄今为止已经迎来了神舟12号、神舟13号两批航天员;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火星探测车也已经实现了在火星表面的着陆。而且很有可能,中国的空间站将会成为未来10年唯一在太空服役的空间站

这都是国际瞩目的航天成就,而美国NASA在近些年来因为资金紧张等问题在太空探索领域稍显力不从心,登月计划无限期推迟,国际空间站也面临退役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明显看出,中美在航天领域的紧张关系正在加剧。

美国正在全方面布局以限制中国,希望收紧中国的战略生存空间,遏制中国发展,进而维护自身的世界霸主地位。

航天领域的霸权也是重中之重:正因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密集发射,让美国航天的“一家独大”的地位受到了挑战。NASA希望与中国展开太空竞赛,而又需要美国国会的拨款帮助。

所以尼尔森在听证会上发表了这样的言论:“中国研制出火星探测器,建立了空间站等,这些航天技术令人印象深刻”,以此来从国会上获得充足的资金,和中国进行太空竞赛。

美国请求与中国在空间站的合作因未符合相关标准,被拒绝加入,NASA或许非常不满。恬不知耻的NASA局长尼尔森公开诋毁中国,通过偷窥抄袭美国的技术,才有今天的成绩。

NASA局长尼尔森向中国泼脏水的实质不难理解,不过是NASA为了向国会伸手申请提高拨款所用的小伎俩罢了。

NASA在2021年度公布的2022财年预算达到了248亿美元。但由于财政紧张,国会能够拨付的经费对于NASA来说少得可怜,但美国政府又不断要求NASA在航天领域取得新的成果,这就造成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21财年里,美国NASA一共获得了232.71亿美元的经费,比2020财年多6.42亿美元。年年申请的经费都突破了历史新高,但是,在航天领域科研成果方面和航天任务执行方面,NASA均未达到预期水平。

就科技发展成果而言,当某一领域的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其背后的科学规律都是相似甚至雷同的,根据规律研制产品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

单凭火箭运载器的设计相似这一点就得出“中国剽窃美国科技成果”的结论,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信的。火箭运载器的设计不仅要符合物理规律,还要结合材料特性进行设计。全球各国的火箭运载器设计在外形上都极其相近,这些运载火箭是否都抄袭了美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在航天领域对中国的打压由来已久。早在1993年,美国就宣布“国际空间站”计划,并在翌年开始建设,从1994年开工到2010年建成这16年间,美国以安全问题为由拒绝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

在2011年,美国更是以“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技术泄露”为借口,禁止NASA与中国航天领域的专家交流接触,出台了所谓的《沃尔夫条款》,从此,NASA被全面禁止与中国开展任何形式的航天科研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中国人的航天事业,也就此开始井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之后中国先后发射了嫦娥三、四、五号月球探测器,探月工程取得了大幅进展。中国的空间站事业自天宫一号起,在天宫二号上迎来成熟;随即中国发射了天和核心舱,正式开始了大型空间站的搭建。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火星车更是让中国的航天事业进一步迈向深空。

除了在航天器上发力,中国也攻克了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的技术壁垒,并研发了长征八号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也实现了在海上的首次发射。

航天发射任务的次数也迎来了大幅增长:在2016年到2021年这五年间,中国一共发射了207枚运载火箭,占比接近全世界的30%,并在2021年达成了运载火箭发射次数世界第一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美国NASA,近些年来虽然执行了“帕克”号太阳探测器、“朱诺”号木星探测器、“毅力”号和“好奇”号火星车等任务,阿尔忒弥斯系列探月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NASA已有多年未独立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了:2011年,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结束任务后,美国航天员想要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科研任务,大都需要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20年5月“龙”飞船的首次商业载人航天发射成功。

在马斯克创办的民营航天企业SpaceX愈发壮大之后,NASA的发展也放慢了脚步。如今的NASA在太空领域的探索极度依赖SpaceX公司的猎鹰系列运载火箭和“龙”飞船:最近的美国载人航天项目,是今年4月“龙”飞船将4名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paceX的高管汤普森此前公开表示,马斯克从“传统航空机构”挖走人才,并将互联网经验融入火箭研发构思。由此来看,NASA目前面临的窘境,并非“中国剽窃其创意”,而是科研人才的不断流失。一旦没有了人才,国会为NASA投入再多的经费也无济于事。

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为了让人类探索我们头顶的这一片藏着太多奥秘的苍穹。在迈向深空的路上,人类尚有很远的路要走。但美国的固步自封违背了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地封锁中国航天事业,希望借此来遏制、打压中国,这只会让他们逐渐封闭,最终被中国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