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国青年报》5月5日报道,根据瑞典和芬兰两国最新披露的消息显示,两国可能会同时向北约提交加入申请,时间最早为今年5月中旬。报道称,由于俄乌冲突的原因,原本并没有加入北约的芬兰和瑞典两国在对外政策上产生了极大的忧虑,这是两国改变中立国立场,要求加入北约的主要原因。美国派驻欧洲的代理人之一、北约现任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对瑞典和芬兰两国的表态表达了欢迎态度。

由于目前主要精力集中在俄乌战场上,俄罗斯方面对此事的回应力度较为有限。4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席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场会议时警告称,如果有人想要干涉俄乌局势并进一步威胁俄罗斯的战略安全,俄罗斯会对其进行“闪电般”的反击。更早之前的4月14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警告称,如果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俄罗斯将被迫加强在波罗的海的防御以恢复军事平衡,措施包括在波罗的海地区部署核武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典和芬兰是欧洲地区著名的中立国家,长期奉行不结盟政策,其中的芬兰更是中立国的“典范”,有一个专有的名词“芬兰化”就是形容中立国的。当然,以上种种是建立在北约和俄罗斯保持一定平衡的基础之上,作为较为靠近俄罗斯的国家,瑞典和芬兰都担忧如若美国和俄罗斯爆发军事冲突,自己将主动或者被动地被卷入其中,国家会遭受战火蹂躏。但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俄罗斯并没有表现出摧枯拉朽的军事实力,以及西方国家长期把持舆论霸权对俄罗斯的负面宣传,两国国内已经有了改变中立立场的民意和基础。

俄乌冲突是美国挑起的、旨在打烂欧洲从而避免欧洲复兴成为挑战美国霸权的一员。尽管这是美国的阴谋,但其十分成功地达成了部分目标,比如通过对欧洲国家民众长期的舆论宣传洗脑,来确保危机发生时能够让后者不自觉地站在美国利益的方向上,而不是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考量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类似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欧洲,中国和俄罗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同样在舆论场上无法同美国相匹敌。哪怕是俄乌冲突爆发的今天,许多俄罗斯人依旧对美国抱有相当的好感度。更有甚者,现如今的俄罗斯政府领导层,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等重要人物,无一例外全部都是亲西方派出身。之所以俄乌走到今天这般兵戎相见的地步,和美国所主导的北约不断试图东扩,不断挑衅俄罗斯,不断试图让俄罗斯再度解体有着直接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若不是欧洲国家和中国相距甚远,否则中国得到的对待应该比俄罗斯更加恶劣。自俄乌冲突爆发,就有人在讨论这样一种可能性:俄罗斯战败甚至解体,北约继续东扩,利用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将触手伸到中国西部乃至于中国东部。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前英法德三国就都曾派遣军舰前往中国南海,以配合美国搅乱地区局势。更加具体地说,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受美国所主导的北约屡屡在台湾问题上发出错误声音,试图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削弱中国的实力。虽然北约还没有将东扩的魔掌伸过来,但恶意已经摆在了台面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庆幸的是,与俄罗斯不同,中国有着足够的能力特别是武力来捍卫本国利益不受损害。根据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5月2日发布的消息,日本海上自卫队于5月1日中午在日本长崎县以西约350公里海域发现了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这是时隔四个月后辽宁舰航母编队的又一次远海训练。在2021年12月份时,辽宁舰航母编队曾穿越宫古海峡,进入太平洋进行远海训练。

目前中国共有两艘航母服役,且后续航母都在紧张地建造和规划当中。中国正在进行世所罕见的造舰计划,虽然总吨位肯定无法同二战时期美国下水的舰船吨位相比拟,但是就战斗力来说是提升速度之迅猛让西方大跌眼镜。这其中的原因也并不复杂,美国已经失去了建造军舰以外的舰船能力,并且连建造军舰的能力都在逐渐丧失,甚至到了需要向中国购买浮船坞来更新设施的地步。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没有之一;中国造船业在同日韩两国的惨烈竞争中不仅生存了下来,还在不断壮大。更加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有足够的能力,也有足够的动力完成产业升级;占GDP比重相对较低的军费更是确保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会因为军事力量的发展而受到影响,反而会反哺军事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不会对美国试图组建的“亚洲版北约”以损害中国为目的的行为视而不见,辽宁号出航、山东号入役以及后续军舰的下水、海军以及陆空火箭军的发展,这些重大的行动都是明证。在俄乌冲突的天平始终倾向于俄罗斯,美国却成为了胆小鬼始终不敢下场的情况下,美国还想要利用北约来遏制中国,还想要分裂中国,想在台湾、东海、南海惹是生非,未免有些太高估自己了,或者说太低估欧洲国家的智商了。

西方的政客们或许会被一时的意识形态所绑架,但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西方政治的衰朽到了一个不可挽回的地步,那么,能够给本国以及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的制度自然会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