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战争陷入僵持,芬兰与瑞典也正谋求加入北约,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西方不仅仅是想在俄罗斯家门口制造一场冲突,而是打算“毕其功于一役”,进一步在欧洲收紧针对俄罗斯的包围圈。一旦俄罗斯露出疲态,西方可能上演“致命一击”。而俄罗斯专家则提醒中国,俄罗斯若被解决,西方将在亚洲重演“俄乌危机”,中国也将面临着相似的危急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4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安全中心研究员德米特里·斯特凡诺维奇表示:北约最近的行动以及决定表明,北约在对待俄罗斯和中国的态度上已经越来越相似。

俄专家敢这么说,并不是俄罗斯陷入乌克兰战争以及遭到北约围堵而产生的危言耸听的说法,而是在不久之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曾公开表示,北约将同时考虑应对来自中国与俄罗斯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挪威人的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在担任北约秘书长之后,其本人几乎完全贴合美国的利益,而不是主导欧洲国家的利益。如果站在这一角度来看,斯托尔滕贝格的言论并不让人意外,而且还充分暴露了北约的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组织,成立之初仅有12个成员国。北约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同苏联进行对抗,以维护西方的利益并制定由西方国家制定的“游戏规则”。而在苏联解体之后,北约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加速扩张,时至今日北约成员国已经多达30个,考虑到近期芬兰和瑞典分别发表声明要加入北约,可以预见的是,北约依旧有着扩张的野心。

到底是中俄“威胁”在前,还是北约的扩张野心在前?要知道,自苏联解体之后,北约在实际上就已经失去了军事对抗的作用,按照道理来说北约并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然而通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搅局乌克兰,拉拢芬兰、瑞典加入北约可以看出,北约依旧在扩张。但是实际上,北约的扩张已经对全球安全局势造成了巨大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地缘上来说,北约和中国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北约最初的目标是针对苏联,再到后来目标转为针对俄罗斯。而北约国家之中,除了美国和加拿大之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在欧洲,在亚太圈子中没有北约国家。这意味着北约的利益实际上并不在亚太地区,在亚太地区利益最大的一方,是美国。中国要警惕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将触手伸向亚太地区。

所以在这个时候,斯托尔滕贝格妄言表示要同时对付中俄,恰恰证明了北约才是带来威胁的一方。北约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公然将他国列为威胁,可以看出斯托尔滕贝格的言论是极不负责的,更容易引发全球性的“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过头来再看看斯特凡诺维奇的观点,他认为西方将很快完成在欧洲安全体系方面的发展,包括向波兰、德国以及波罗的海国家建立和部署军事力量。他表示,一旦欧洲的整体军事力量能够遏制俄罗斯,就会向亚洲释放多余的军事资源,并举例了最近两年英国等欧洲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2021年10月,英国高调派遣“伊丽莎白”航母战斗群进行全球部署,并在南海周边水域举行演习,此外德国方面也派遣了一艘护卫舰访问日本东京,同海上自卫队举行演习。因此,斯特凡诺维奇得出结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面对的威胁将与俄罗斯越来越一致,中国也将遭遇“俄乌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西方国家在对俄和对华手段上极为相似,甚至已经成为美国挑动地区局势的“模板”。首先,在欧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乌克兰视为制衡俄罗斯的跳板,积极策动乌克兰内乱。而在亚太地区,美国频繁打出“台湾牌”,并且东南亚国家也已经成为美国的重点“拉拢”对象,如菲律宾、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家,当然这种拉拢也是充满血腥味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禁毒令”被西方国家批评为“侵犯人权”;美国驻柬埔寨武官粗暴“访问”柬埔寨云壤海军基地,并指责柬埔寨方面“有迹象”同解放军合作。种种迹象表明,在拜登政府所谓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西方国家只讲立场,不分黑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在乌克兰战争中,美国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不仅为俄乌冲突推波助澜,还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且拜登当局大言不惭地表示“支持乌克兰战至最后一人”。而在亚太方面,美国正在积极打造一个新的军事小群体,其中主体就是由美国领头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成员国,这个成员国除了印度之外,日本、澳大利亚完全以美国利益为核心。可以看到,美国正试图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北约”式的包围圈,妄图以此挑战亚太地区的原本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美国的确妄图通过复刻“俄乌危机”以单方面扰乱亚太局势。随着美国内部矛盾的愈演愈烈,可以预见的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手段将越来越激烈。毕竟对于当前的美国来说,国内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和人权问题日益严重,留给拜登政府和美国的时间不多了,一旦美国衰败的迹象更加明显,那么美国霸权崩塌将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