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在短短70年内就能取代英镑,成为世界霸权货币,有部分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助推。

石油危机让美国为美元霸权找到了一个新的支撑点,这就是石油以美元标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油,又被称为“黑色金子”“黑色血液”,提到石油自然而然就会跟“天然油库”中东联系在一起。

二战之前的中东地区虽然都信仰伊斯兰教,看似是一个整体,其实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但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备受德国纳粹摧残的犹太人终于有了安身之所,在联合国的安排下,犹太人回老家建立了以色列,就在N个散沙产油国中间扎根了。

由于以色列信仰犹太教,宗教、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与阿拉伯国家不同,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联合反对。但由于美国支持以色列,导致以色列在与散沙产油国们的争斗中占据了上风。

散沙产油国们终于意识到,单打独斗行不通,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条原则,终于决定联合起来,强化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也出于手拉手一起赚钱的“初衷”,散沙产油国们成立了个组织,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OPEC(欧佩克),这些国家逐渐掌控了石油。

但掌控石油并不意味着掌控国运。

石油就是金钱,必然会引来各方觊觎,尤其美国加入角逐之后,中东危机此起彼伏,从此百姓不得安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的石油危机是由以色列和OPEC引发的。

为了打击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国家,OPEC作出了相关的决定:联合涨油价,甚至直接禁运石油,引发了公众购买汽油的恐慌。石油迅速涨价,原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

为了应对,被制裁的各国纷纷呼吁实行配给制度,随之产生了排长队加油的现象和经济衰退迹象。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们没钱消费,政府也没税收,经济一片萧条。各国的经济纷纷陷入混乱之中,股市、GDP、平均工资等经济指标全面下跌。这次石油危机,引发了二战后的首个全球经济危机

正当难过的时候,美国忽然发现了一个既产油多又需要帮助的国家--沙特阿拉伯(原因过于复杂,不属于本文主线,暂时按下不表)。

于是美国赶紧与沙特达成相关协议,美国将给沙特提供支持,但要求沙特今后的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进行结算。有了美国的支持,沙特帮美国拉拢了OPEC的其他小伙伴。

从此以后,国际上有了一条新规则:石油只能用美元买,这就叫美元与石油挂钩。为了发展工业,哪个国家不买石油啊,各国开始快速、大量囤美元,不仅要交“铸币税”,囤的美元一多,最后还得去美国消费,从而引起石油美元回流。

结果,美国不仅买到了石油,还美滋滋地把花出去的钱给收了回来而油价高了,中东产油国也大赚了一笔,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多挖一点,油价下降;少挖一点,油价上涨。其他国家吃了这次危机的苦后,开始意识到不能再过度依赖石油,新能源才是未来的出路,于是大力投资研发新能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欧美这边也开始学中东产油国组团。美国带头成立了国际能源署,大家一起囤油,谁缺油就救济谁。

但紧接着,伊拉克和伊朗又闹了起来,两国在民族、宗教等方面积怨已久。随着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美国开始大力扶持伊拉克,于是两伊战争爆发了。随着双方陷入了僵局,却造成了全球石油减产。

由于上次危机的阴影还在,所以石油一减产,大家就开始恐慌。这又引起了各国哄抢石油,油价因此一路向天涨。石油缺货,短时间来不及加产,还贵得离谱,于是经济危机再次上演。但当时全世界不只中东产油,像苏联、委内瑞拉,甚至美国,都算产油大户。危机发生后,他们加班加点产石油,油多了,油价自然就慢慢下降,第二次石油危机也算熬过去了。

尽管各国防范石油危机的意识日益增强,但1990年海湾战争和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石油价格的明显波动。

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的一点是,迄今为止,石油贸易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只要全球工业的主要能源仍然为石油,而且石油贸易以美元进行,那么,美元霸权就可以持续下去,而美国也可以通过操纵美元汇率来操纵全球石油的价格,其他国家永远处于被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