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媒体认为,中国跟中亚五国合作是在帮俄罗斯“守住”中亚
  • 美国向意大利施压,退出“一带一路”倡议;
  • 世界多极化新秩序,没有欧洲的位置
俄罗斯孱弱,中国帮忙“守住中亚”?

最近,《南华早报》有文章的观点非常有意思:“北京……填补俄罗斯在西方制裁后留下的真空……”,并认为中国在替俄罗斯“守住中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跟中亚五国的正常外交和经贸合作,怎么就成了我们替俄罗斯“守住”中亚了呢?

作者有个关键理由就是中国最近在中亚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

第一层,就是亮眼的经贸的数据。

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达到70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存量近150亿美元,共同实施了一批油气采矿、加工制造、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项目,给地区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层,是中国跟中亚的基建投资和合作。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将于今年秋季正式开建;由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和哈萨克斯坦维索尔投资公司共同投资的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风电场风机已经顺利投产,成为中亚最大风电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就在下个月,“中国-中亚五国峰会”将在陕西西安举行,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肯定也会因此再上一个新台阶。

当然,还有第三点,中国模式也产生了积极的外溢效应,乌兹别克斯坦的前外交部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也公开表示,在 4 月 30 日,乌兹别克斯坦将举行宪法改革全民公决,里面有个核心改革议案,就是效仿中国改革开放,给包括中国国有企业在内的外界投资者提供更多保护。

中国与中亚加深合作是互利共赢

互利共赢的合作成绩很亮眼,但为什么会被解读为中国为俄罗斯“守住”中亚呢?

首先,客观上讲,“守住”一词用得也算贴切:现在,俄罗斯精力有限,在欧洲那里忙得焦头烂额,兼顾中亚会消耗俄罗斯很重的战略成本。

而中亚原本是俄罗斯的地缘后院,现在俄罗斯精力有限,肯定增加了美欧趁机渗透中亚的风险,而此时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与中亚深度合作,确实能拉住中亚各国的心,有助于地区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咱们有句老话叫“穷则生变”,一个地方穷了,民不聊生,很有可能导致该地区发生动乱。

其实,在俄乌战争爆发前,中亚地区就已经发生过几次内乱,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经济问题。

所以,中国对中亚大举合作投资,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让中亚经济不降反升,确实能起到稳定该地区的作用,也就从某种程度上,像媒体说的,帮俄罗斯守住了大后方。

当然,我也并不认为我们就可以判定为俄罗斯“守住”中亚就是中国进军中亚的首要目的和动力。

如果这么单向理解,就大错特错了:

其一,虽然中亚五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确实很密切,复杂,但它们都是真正的主权国家,且普遍推崇民族主义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媒体不顾中亚人民的感受,上来就说中亚是俄罗斯的“后院”,不仅有失偏颇,更会令我们无法真正看清中亚地区的真实情况,成为中国与中亚地区深入交往的长期隐患;

其二,前面提到的乌兹别克斯坦前外交部长诺罗夫就说的很清楚,这次乌兹别克斯坦修改宪法,不止是为方便中国企业,而是为方便所有外国资本进入的。

也就是说,中亚各国其实并不排斥西方资本的进入,发展机会大家都是平等的。中国要在中亚站稳脚跟,最终看的还是自己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也没有所谓“守住”中亚的“政治承诺”,中国与俄罗斯是亲密伙伴,大家平等互助,中国没有这种盟友义务,俄罗斯也没有求中国这么做。

晶晶认为,中国真正需要守护住的,是我们人民的福祉、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以及紧靠中亚的我们西部的稳定。

所以这正是晶晶希望指出的:中国、中亚、俄罗斯,三方的关系其实是平等的。而建立在这种平等之上的互相尊重与互利共赢,才是中国、中亚、俄罗斯三方关系能长久稳定、携手进步的真正奥妙所在。

媒体解读处处挖坑,我们确实需要时常保持警惕,随时以正视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施压,意大利考虑退出“一带一路”

无论如何,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正在稳步顺利推进,但与此同时,意大利与中国的关系,却在美国的插足下出现波折。

2019年3月,意大利宣布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在西方世界引发舆论热议。如今四年过去,“一带一路”在世界范围变得更受欢迎,还即将迎来10周年纪念日,但就在这种时候,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意大利新上任的总理梅洛尼却正在考虑退出“一带一路”倡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退出原因,我个人分析够感觉来自拜登政府的压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美国是非常不满的。

个中缘由其实不难理解:

美国的既定国策就是与中国搞“大国竞争”,要在全球范围扼杀中国,因此,我们的破困之剑,让中国“走出去”、扩大中国朋友圈的“一带一路”倡议,天然地成为美国对华遏制策略的克星。

除此之外,意大利除了是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外,还有个特殊身份,它还是G7俱乐部成员之一。

自己的“亲密盟友”竟然加入了“一带一路”,这在美国看,跟“背叛”美国没有什么两样,而且美国更担心如果任事态发展,出现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的局面,更难收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晶晶注意到,早在2019年意大利宣布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时,当时的《华尔街日报》就在一篇报道中写下这样的语句:“不顾美国愤怒,意大利签署了中国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这令意大利的美欧盟友感到担忧。”

现在,俄乌战争的爆发让美国看到,施压逼迫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条件,已经成熟。

要经济还是要意识形态?意大利要想清楚

但,仅仅只是美国的压力,就足以令意大利心生怯意吗?

这正是晶晶要指出的:外因是一个方面,而意大利的内部问题,准确的说,现在这位上台还不到一年的极右翼总理梅洛尼,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极右翼,其实就是极端保守主义,突出强调意大利的“独立”。但由于意大利仍然是西方世界的重要玩家,那么表现在外交上,就意味着梅洛尼要一方面要依靠美国的力量确保意大利在欧洲的“独立”,另一方面则将中国视为某种程度上的“意识形态敌人”,跟中国撇清关系。

而很显然,退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梅洛尼政府实现以上两大目标的最佳捷径。美国与意大利,其实算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但,这是否意味着,梅洛尼政府真的就会退出“一带一路”倡议了?晶晶认为,这事咱们也不用太悲观。

因为当初意大利之所以要加入“一带一路”,就是因为自身经济实在太差,必须向中国求援。而如今国际经贸环境相比四年前更加糟糕,梅洛尼要保住意大利的经济,也就是保住自己的民意支持率,只能更加依赖中国。

这个时候说要退出“一带一路”,那就是纯粹的“政治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梅洛尼其实很清楚美国并不会因为自己退出“一带一路”就感谢自己,现在放出要退出的风声,其实就是在跟美国增加一些谈判筹码,也就是要价的意思。

通俗说,就是要我们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可以,但你们又能拿出什么好处来交换?

但现在满世界焦头烂额的美国政府,还有搭理意大利人的余力吗?晶晶可以断定,就算梅洛尼恨不得现在就退出“一带一路”,但与美国人的讨价还价必然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梅洛尼任期结束都不一定能得出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只要趁此期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加深与意大利各阶层的合作,让意大利民众切真体会到与中国交往的好处,那么意大利政府这声退出“一带一路”的吆喝,最后也必然只能不了了之。

中美争夺新秩序,欧洲没有立足之地

一个新的国际秩序正在到来,这基本是国际上的共识了。但此时,一些欧洲学者却颇为悲观的表示,无论如何,这一切都与欧洲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未来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样的?

美国自己给出的回答是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但除了美国,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给出的答案是多极世界。

我看外国媒体《福克斯》近日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对,文章认为美国明显是过于自大,而选择多极世界的国家也过度乐观——未来依旧是两个超级大国互相争霸的世界,只不过其中一个,从以前的苏联,换成了中国,而且没有欧洲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理由,该文章认为,美国无力单独掌控世界已经是事实,无需多言;而印度、巴西、沙特之流,虽然他们都有创造多极世界的雄心,但在实际力量上却都对此力不从心——在他们之上,美国和中国的强大实力将让形式上的多极世界变成又一场冷战式的站队游戏,只不过在全球资本共同市场的促进下,这一次各国间不再那么老死不相往来而已。

然而在这种环境下,欧盟的存在就显得相当尴尬了:欧盟的确有与美国中国这两个巨人并肩而立的经济实力,但在政治上,连对内统一意见都往往做不到的欧盟就是一个“侏儒”;至于战争,被左翼“阉割”太久的欧盟更是一只不值一提的“蠕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文章认为,在国际关系领域,欧盟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参与者,在过去,这一点已经被充分证明,而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这一点也不会改变。

内部形如散沙,欧盟如何竞争世界

那么欧盟到底该怎么做?

我认为,法国总统马克龙有野心,也有魄力,他提出的“欧洲战略自主论”或许就是一个解决之道。但不幸的是,欧洲自己却对此异常厌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时代周报》就在近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指出,在看到法国总统马克龙那番“危险”的“欧洲战略自主论”后,欧洲应该充分意识到,成为除了美国和中国之外的“第三极”这个目标,对于欧洲来说不仅不值得争取,而且还具有危险性。

欧洲人怎么那么厌恶“战略自主论”?

这是因为,从欧洲的视角来说,这种言论的出现,是全方位的不合时宜:

其一,面对俄罗斯的外部“威胁”,现在的欧洲非常在意“团结”这个词,这里指的不仅仅是欧洲的内部团结,更指的是北大西洋两岸要保持传统的“西方间友谊”,也就是要拉拢或者背靠美国。

所以,《时代周报》认为,这个时候马克龙“质疑美国”,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德国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米岑尼希等政治人物也纷纷表示支持,是在事实上制造了欧盟内部分裂,那么这种看似合理的呼吁当然是不合时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马克龙宣扬的“欧洲战略自主论”,本质其实是“欧洲统一论”,但这种论调明显与欧盟“反对任何一方成为欧洲绝对主导者”的同盟化思想背道而驰,在欧洲,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不会接受这种太过法国味的“统一”。

而晶晶注意到,这些反对理由恰恰就又印证了一个尴尬的事实: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团结”与“保持距离”间的微妙平衡上的欧盟,哪还有余裕去与整个世界搞竞争?

世界多极化是大趋势,但晶晶的确同意,以欧盟现在这种各怀鬼胎的状态,想要达到战略自主,确实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