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披肝沥胆,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是名垂青史的伟大领袖。

但毛主席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凡是与他老人家有过接触的,无不被那人格魅力所折服。

毛主席和蔼可亲,尤其喜欢孩子,他一生共有10个子女,却有6位因革命而牺牲或离散。

但全国百姓都是毛主席的孩子,毛主席也将身边战友、同事们的儿女,视如己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老总的女儿朱敏,在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直呼大名,毛主席非但不恼,还跟她开起了玩笑。

朱老总训斥朱敏时,毛主席则开玩笑替她解围。

进驻中南海后,毛主席也经常邀请老朋友、老部下带着家人一起聚聚。

1956年盛夏,却有一个小“混世魔王”闯进了毛主席家,调皮捣蛋的她东跑跑,西转转,还从鱼缸里拽出一条金鱼,差点将金鱼弄死。

小“混世魔王”,还提出了个难以琢磨的问题:“您是大毛主席,还是小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我愿意当你的先生,不收费嘛!”

1933年春,中央临时执委的普通工作人员黄有凤接到上级命令,将一封电报转交给毛主席。
黄有凤从小听着毛主席带领穷苦百姓闹革命的英雄事迹长大,一直将他当作“偶像”。

一想到要跟大英雄见面,黄有凤激动不已,飞快的往毛主席办公室跑去。

可到了门口,他又迟迟不敢进去,在外面做了好几次深呼吸,才鼓起勇气敲响了房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进去,他就见到了一位身材伟岸的首长,那人指了指空着的椅子,用浓重的湘潭口音对黄有凤说:“你先坐下,休息休息。”

黄有凤小心的就坐,心里紧张个不停,不断地用手指甲划裤子。

不一会儿,毛主席看完了电报,还给黄有凤递了水,笑着问:“看你面生,是刚调过来的吧。”

黄有凤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行了个军礼,说完“回答首长”后,开始娓娓道来自己的经历。

黄有凤的父亲是木匠,哥哥是油漆匠,他当了几天竹匠学徒,就开始做竹筏子。

父子三人虽然都有手艺,家里还种着租来的田地,可就是入不敷出,家徒四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组织上来到兴国县,推行分田运动,我们一家终于算是扬眉吐气了!

全家老小,都念着毛主席您的好。当时,我做梦都想见您‘毛委员’一面”

黄有凤说:“我知道红军是农民的队伍,可那时又小,不能参军,只好去儿童团里。扛着红缨枪,站岗放哨,也算是过了把红军瘾。”

黄有凤回忆道:“当时我啥也不知道,就觉得帮穷人办好事,就是闹革命。”

同年,黄有凤刚过16岁生日,就递交了入团申请书,担任少先队长。

18岁时,黄有凤报名参军,成为“兴国师”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红军学院进修后,从团员转为党员,后来又调到了瑞金。

“你做过的事情不少嘛!”毛主席幽默地说:“当过篾匠,撑过筏子,还是个工人,是无产者喽。”

见黄有凤的紧张情绪有所缓解,毛主席郑重的问他:“想不想当真正的机要员?”

黄有凤笑的乐开了花,拼命点头,却又迟疑的说:“我只上过三年私塾,文化低,怕干不好。”

毛主席回道:“学中干,干中学嘛。我可以当你的先生,不收学费的。”

自此以后,黄有凤就成了毛主席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断在机要室与毛主席办公室之间穿梭,而毛主席教会他的第一个知识,就是谨慎。

“黄有凤,你等等。”某次,黄有凤给毛主席送完电报,刚出门,毛主席就叫住了他。

毛主席严肃地说:“这里有一个字译错了吧?”

黄有凤定睛一看,果然是出了纰漏。

毛主席教导道:“我们的工作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和千百万人的生命,不能有半点马虎,要慎之又慎才行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是真的把黄有凤当成了学生,他耐心地教黄有凤查字典,用标点、核对电文,一有空闲还会检查他的作业。

有天夜里,毛主席吃过晚饭来到黄有凤屋里,开始一页页的检查他的练字本。

毛主席夸赞道:“不错,不错,进步很大!”

“咦,这个字好像错了,多了个‘点’。”说着,毛主席拿起笔,亲自写了一遍,给黄有凤示范。

直到看见黄有凤完全掌握了写法,毛主席才放心的笑着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凤,快上我的担架!”

1935年6月,红军长征的队伍开到了懋功,作为毛主席的机要参谋,黄有凤在跟随部队长途跋涉的同时,还有很多电报要处理。

当时条件困难,又不能好好休息,黄有凤染上了严重的疟疾。

某天,队伍刚开拔,黄有凤浑身就出满了虚汗,走路不稳,微微颤颤。

毛主席关心的问道:“黄参谋,怎么了这是?”

“主席,我没事。”黄有凤强撑着往前走了两步,顿时没了力气,眼看就要摔倒在地,毛主席一把将他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先摸摸自己的额头,又摸了摸黄有凤:“这么烫!病这么严重,为何不早说?”

毛主席转过头对卫生院说:“去,拿两片奎宁过来。”

奎宁这种药品在战争年代非常珍贵,黄有凤知道,这些药本是给毛主席准备的,说什么也不吃。

毛主席示意卫生院把药和水壶递给自己,他亲自将药品放进了黄有凤的嘴里。

毛主席吩咐一旁的警卫员道:“让黄有凤上我的担架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行,不行”,黄有凤赶忙推辞:“我没事了,可以自己走了。”
说着,黄有凤就要起身,可还不等完全站立,又险些摔倒在地。

“别逞强了,头还这么烫,快上担架。”毛主席一边说,一边搀着黄有凤往担架走。

毛主席:“你又来看小毛主席啦!”

对于黄有凤而言,毛主席仿佛不是他的上级,而是温和的兄长、慈祥的父亲。

1940年黄有凤跟随朱老总回到延安,特地去拜访毛主席。

黄有凤向毛主席汇报了个好消息——找女朋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有凤说,他的对象赵雪明也是个机要员,两人经朋友介绍相识,在一起大半年了。

毛主席笑着问:“好啊,不错嘛!准备什么时候结婚?我可等着喝喜酒呢。”

黄有凤挠了挠头:“小赵同志的意思,是三年内不结婚,结婚后不立刻要孩子。”

“你快30岁了,你俩都干机要,这很不错嘛!”毛主席转头对一旁的秘书叶子龙说:“交给你了,你想办法促进促进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年10月10日,毛主席亲自给朱老总、王稼祥、张闻天等人发送请柬,邀他们出席黄有凤、赵雪明的婚礼。

毛主席用自己的稿费订了酒席,不能出席婚礼的,毛主席则贴心的自费让食堂多加了几个菜。

毛主席自告奋勇当起了他们的证婚人,还赋诗一首:“两个机要,白头到老,比翼双飞,永不掉队。”

两年以后,赵雪明生下了两人的第一个孩子:黄玲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早产,玲玲的身体很虚弱,黄有凤只能下班后去掏鸟蛋给她补充营养。

某天,毛主席的警卫员找了过来,转交给黄有凤一个瓦罐,黄有凤打开一看,竟然是奶粉。

他立刻跑去找毛主席当面致谢,见面后,话还没说出来,就已经泪流满面。

毛主席打趣般的安慰道:“都是孩子的爸爸了,怎么跟个孩子一样?”

毛主席叮嘱黄有凤,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一定要好好照顾,有什么困难他可以帮忙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玲玲稍大一些,也就断了奶粉,可她添了个毛病:不甜的不喝,于是,毛主席又送来了大米、白糖。

黄有凤很节省,每次只给孩子沾一点糖,直到抗战结束才吃完。

1953年,黄有凤和赵雪明的第二个孩子黄莉莉出生了,她天性好动,调皮捣蛋活像个“假小子”。

莉莉3岁那年,即1956年,毛主席邀请黄有凤带着妻儿去中南海做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莉莉起了个大早,换上崭新的衣服,跟着爸妈来到了丰泽园。

毛主席逗玲玲和莉莉道:“你们是谁家的娃,这么可爱呀。”。

玲玲已经成了大姑娘,先问了“毛伯伯好”,又认真地回答的主席的问题。

莉莉年纪尚小,只顾着在院子里疯跑。

正在鱼缸里戏水的金鱼儿吸引了莉莉的注意,也许是想近距离的观察下这些小家伙,莉莉竟然伸手从里面抓出了一只,不停地摆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看到时,鱼儿已经奄奄一息了。

黄有凤和赵雪明严肃批评小莉莉,莉莉也知道自己闯下了祸,低着头一言不发。

毛主席从屋内走出,制止了黄有凤对孩子继续教训,并和蔼的拍了拍黄莉莉的头。

不一会儿,黄莉莉又恢复了生龙活虎。

饭桌上,黄莉莉仔细的端详着毛主席,又想起了天安门城楼上挂着的主席像。

莉莉俏皮的问:“毛伯伯,您是大毛主席,还是小毛主席呀?”

毛主席笑着说:“你唱首歌,我就告诉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莉莉有模有样的站起身来,唱了首“小鸟,小鸟,谢谢你请你把苹果带给毛主席。”

一曲作罢,让毛主席甚是高兴,一把将她抱了起来:“我是小毛主席呀。”

此后,黄莉莉再来中南海,毛主席每次都会说:“你又来看小毛主席啦。”

当年,毛主席曾手把手的教黄有凤写字;后来,毛主席也教着黄莉莉读书。

可见在毛主席心里,他并未将黄有凤当成下属,而是把他当成了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