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她是原国防部长耿飚的女儿,从小就在战火中成长,长大后凭借坚韧不拔的心性,成功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但就在公司成立第三年时,上头一纸命令下来,就收走了全部资产。血本无归的她没有气馁,而是立下豪言壮志:我要去美国闯荡,要是三年之后死不了,就一定会在那里横着走。

她就是一代名将耿飚的大女儿,耿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莹的公司,为何会被收走?来到美国后,她又有怎样的人生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些事。

一代名将

提起耿飚,相信不少人对他都有所了解。这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了多场战役的优秀指战员,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脱下军装穿上西装的将军大使。可以说,不管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还是在刀光剑影的外交场上,耿飚都做好了属于他的本职工作,将中国人的铮铮傲骨,毫无保留的展现给世界人民。

在战争时期,仅读过一两年私塾的耿飚,为了更好的指挥作战,适应现代化战争,经常背着书本,一个字一个字硬啃。慢慢的,他读过的书越来越多,会的字也越来越多。有时候,碰到实在喜欢的书,就连打仗都舍不得丢掉,非要背着随时看。

同时,为了保证自己能无时无刻学习,耿飚还在生活中拍摄了大量照片,并给每一张照片都做了记录。美国友人斯诺在写《红星闪耀东方》时,很多记载都引用了耿飚的记录和所拍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爱学习外,耿飚本人还是一个个人感情色彩鲜明,有情有义的硬汉子。湘江战役时,我军经历了极为惨烈的斗争,八万多人硬生生打到三万多人,整个湘江水都被染红了。此后多年间,湖南都流传着一句话:“十年不吃湘江鱼”,因为那一仗,牺牲的人太多了,无数革命烈士葬身鱼腹,如果吃了那些鱼,就等于是在玷污烈士英魂。

这场残酷的战争,给耿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老年时,他十分喜欢吃湖南的鱼,但每次吃之前,都要提前问清楚,看看这是不是湘江的鱼。如果是的话,就不吃了。

在国外担任大使期间,耿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习惯,在和外国政府打交道时,兼顾礼仪的同时,也不忘为我国争取到最大利益。从一开始的瑞典政府,芬兰政府,丹麦政府,到后来的巴基斯坦政府,缅甸政府,阿尔巴尼亚政府,都留下过耿飚的身影。甚至如今被我们称赞的“巴铁”情谊,就是当年耿飚大使打下的良好基础。

在瑞典担任大使期间,瑞典皇家海军司令曾跟耿飚闲聊:“我听说您以前是一位将军,请问您最多指挥过多少军队?”耿飚听后哈哈一笑,云淡风轻的告诉他:“应该就十几万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一出,直接将在场所有瑞典人员都震得说不出话来。因为在他们国家,所有武装力量加起来,都不到十几万,面前这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中年人,竟然指挥过这么多人作战,这是难以想象的。

一位贵宾在震惊之下,张口就说:“您是伟大国家,派过来的一位伟大的使者”。耿飚听后并没有骄傲,而是保持着一贯的谦逊回答他:“我只是这个伟大国家中,不值一提的一位普通士兵。”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士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为新中国赢得了多次战役,并在建国后的外交战场上,为我国争取到了诸多朋友和利益。

耿飚如此厉害,他的子女们也都相当不简单。尤其是大女儿耿莹,更是用亲身经历,诠释了“虎父无犬女”这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炮火中成长的孩子

她是原国防部长耿飚的女儿,一生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却在八十年代,被一纸命令收走全部资产。

耿莹是耿飚的第一个女儿,她出生时,战争还没有结束。从小,她都是听着炮火声睡觉的。

很多时候,为了适应部队突发性急行军,耿飚都会将这个小小的女儿放在背篓中,挂到马背上,一路颠簸辗转。

那时候可没有现在的柏油马路,坑坑洼洼的小路,让军马的行走稳定性大打折扣。就是成年人骑在马背上,也很容易被摔下来,更何况是个孩子呢?

行军时,耿飚总是担心女儿会被甩出背篓,所以经常会关注女儿这边的情况。但小耿莹从来没有给父亲添过乱,在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年纪,她就已经学会了蹲在背篓中,用两只小手紧紧抓着边框,尽力保障自己身体的平衡。

有一次,前线突然爆发战役,家属来不及转移,只能跟着一起上战场。耿飚在指挥完作战后,突然想起,耿莹还跟着警卫员,于是急忙前去寻找。可在刚刚的战斗中,警卫员急匆匆将孩子放在战壕中,就冲上去打仗了。等下了战场,早就忘了孩子在哪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飚心急如焚,急忙到战壕中寻找,没想到,耿莹正乖乖蹲在里面,安静等待着父亲。

这种炮火中成长的经历,赋予了耿莹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稍微长大一点后,耿莹开始学习读书写字。初次了解“中国文化”后,她就迷上了画画。那时候,根据地很穷,没有多余纸张让她作画,她就拿着父亲指挥作战的铅笔,在指挥地图上尽情发挥。耿飚得知后,无奈至极,只好跟她商量,以后打仗时候,铅笔归自己,不打仗了才能让耿莹用。而且地图的正面也要归自己,耿莹只能在背面画画。

战争结束后,耿莹已经11岁了,到了必须该接受教育的年纪。

自从踏进校园,系统化的接受了教育后,她就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对中国艺术也有了更深沉的爱意。

耿莹喜欢画画,对此,耿飚并不反对。但在初次学画时,耿莹选择的是油画,这可把耿飚气得不轻。他没收了女儿所有的作画工具,告诉她:中国人有自己的艺术,你不要学洋人的这些玩意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就为耿莹找到了一位擅长画中国画的名家亲自指导。

后来,耿莹进入青春期,开始迷恋小说。耿飚最开始仍然没有反对。但耿莹看的,却是外国小说。耿飚知道后,又没收了全部书籍,塞给她《西游记》和《红楼梦》这种中国传统小说。

在父亲的影响下,耿莹对中国文化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并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要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三年之约

原国防部长女儿耿莹,八十年代开办公司为地方发展做贡献,却因为一纸政策血本无归。这到底是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学校毕业后,因为有绘画基础,耿莹被分配去了地质勘探队,为国家做贡献。后来又辗转多个部门,领着微薄的薪水,日复一日为国家事业而奋斗。

一次无意中,耿飚提出,想了解了解老家的情况,于是耿莹便自告奋勇,准备替他去湖南看看。耿飚欣然应允。

因为是秘密探查,所以湖南当地干部们,都不知道耿莹到来的消息,自然也就没有迎接。这让耿莹得以更深刻的了解当地的情况。

借住在一户大姐家中时,耿莹发现,每天早上,大姐都躺在被窝里不起床,可看这位大姐,也不是好吃懒做之辈,于是她就问大姐,为何不起床。

大姐不好意思的告诉她,家里只有一条裤子,丈夫出门干活时要穿,等丈夫回来,把裤子让给她,她才能起床。

如此贫困的生活,深深触动了耿莹。自这时起,她就做了一个决定,要在湖南办一家公司,造福当地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飚听说这件事后,十分不满,认为这是资本家做派。耿莹见解释不通,索性就不解释,先斩后奏把事情办了。短短几年之间,公司就发展出了一定的规模,为当地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

本以为梦想能实现,没想到,八十年代后期,上面突然颁布政策,规定官员的子女不能经商。这下,耿莹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事业,全部被充了公。

这件事发生后,耿飚劝耿莹,回来好好上班,不要瞎折腾。

可耿莹却依旧不肯听。她告诉父亲,自己要去美国闯荡闯荡,如果三年之后没死,那就一定要混出个人样。

对此,耿飚仍然不同意,但耿莹还是顺着自己心意,来了个先斩后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美国后,耿莹发现,这里的生活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很多时候,甚至比国内还要艰巨。但性格使然,她从来就没有向生活低头的习惯。生意难做,她就从摆摊开始,一点一点积累原始资本。后来,凭借着出众的绘画能力,她果真在三年间混出了名气,成了美国华人圈中,首屈一指的艺术大咖。

对此,耿飚笑着评判:耿莹的字就和她的人一样,看上去连跑带撞的,可只要摔不死,就能爬起来继续跑。

在美国度过了几十年春秋后,耿莹决定回国,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奉献给国家。

这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开个开放。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与外面的世界有了深层次的接轨。

可耿莹在仔细了解过,却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受西方文化影响非常厉害,对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却知之甚少。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已经满头白发的耿莹决定,创建一个宣扬中国文化的基金会,向当代年轻人提供了解华夏文化的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笑她: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折腾什么呀?

但耿莹却并没有被这些话影响,只是闷着头做事,四处牵线搭桥,最终成功将基金会办了起来。

至今,耿莹仍然奋斗在传播中国文化的事业前线,她的行为,无愧于祖国的培养,更无愧于父亲耿飚的谆谆教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呢?请把你的想法打在下方留言区吧,我们下期再见。